第1163章 星火渐燎原与暗处新患(1/2)
景和元年的秋收,成为了新政试点最好的试金石。
当各试点地区的产量数据最终汇总到京城时,带来的震撼远超预期。
使用安阳良种与新法耕作的田块,平均亩产较往年旧法提升了足足三成有余,部分精心打理的示范田甚至达到了五成的惊人增幅!
与此同时,推广区的蒙学入学孩童数量翻了一番还多,公共医馆接诊量和民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也极为亮眼。
李君泽手持这份沉甸甸的秋收与民生报告,在朝会上声音洪亮地逐条宣读,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
那些曾经质疑、反对的声音,在铁一般的数据面前,彻底哑火。朝堂之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一边倒的对新政的赞扬和对叶明功绩的肯定。
“陛下圣明!叶侯爷大才!此乃景和盛世之基也!”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趁此东风,李君泽果断下旨,将新政试点范围从最初的三道五府十县,一举扩大至涵盖河北、山东、山西、湖广等核心腹地的八道三十余府,超过一百个县被纳入第二批试点名单。
朝廷专门成立了由户部、工部、礼部(负责教化)及太医院(名义上协管医事)联合组成的“新政推行总司”,由一位内阁大学士兼任总管,叶明被特旨任命为副总管,实际统筹各项技术标准制定、人员培训与推广事宜。
安阳模式,正式从地方性的探索,提升为国家战略。
圣旨一下,天下震动。前往安阳“取经”的各地官员、士绅、商贾几乎踏破了门槛。
安阳格物院编撰的《新式农法指南》、《公共蒙学规范》、《基础医疗卫生手册》等书籍被大量刊印,分发各试点。由安阳派出或由安阳培训的“技术指导队”,开始分批奔赴新的试点州县。
安阳本身,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为了满足各地对良种、新式农具、基础教材乃至沼气灯具的巨大需求,格物院下属的各工坊开足马力,日夜不停地生产。
安阳商会更是敏锐地抓住了这巨大的商机,组织起庞大的运输车队和船队,将安阳的物产与技术输往四面八方,同时也将各地的原料、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回,促进了商业的空前繁荣。
叶明变得更加忙碌,他时常往返于京城与安阳之间,既要参与朝廷新政总司的决策,又要把握安阳自身发展的方向,还要应对各地试点反馈来的新问题。
然而,星火燎原之势虽成,但暗处的隐患却也悄然滋生。利益的重新分配,总会触动某些人的奶酪,而这一次,反对的力量变得更加隐蔽和狡猾。
这一日,叶明正在安阳格物院,与几位大匠商讨如何利用初步成型的小型蒸汽机,驱动一台新设计的“谷物脱粒机”,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秋收后处理压力。顾慎拿着一封来自江南的密信,匆匆找到了他。
“明子,你看看这个,是我们在江宁府的人刚用信鸽传来的。”顾慎的脸色不太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