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岁月静好(1/2)
赏梅宴那日,天难得放了晴,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晃眼的光。
我戴着新做的玉兰簪和羊脂玉簪,手上戴着那枚玉兰戒,跟着连云卿来到西郊梅园。
园门口早已停满了马车,各色的车帘随风飘动,像一片彩色的云。走进梅园,满园的梅花正开得盛,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红的像火,层层叠叠地缀在枝头,像铺了一地的云霞。风一吹,花瓣簌簌落下,落在肩头、发间,像一场温柔的花雨。
不少夫人小姐都围过来看我的玉簪,纷纷夸簪子别致。“这玉兰花簪做得真精巧,花瓣看着就像真的一样。”
“是啊是啊,而且这香气也特别,混着梅香,竟一点都不冲突。”
连云卿站在我身边,听着旁人的夸赞,嘴角扬着藏不住的笑意,悄悄握住我的手,指尖在我掌心轻轻挠了挠:“我说过,戴着定好看。旁人都夸你,其实是在夸我手艺好呢。”
风卷着梅香过来,与我发间的玉兰香混在一起,竟比单独的花香更动人——像春日的暖撞上冬日的清,温柔里带着点清爽,让人闻着就心生欢喜。
我们沿着梅园的石板路慢慢走,路边的石桌上摆着茶点,有梅花糕、杏仁酪,还有用梅花酿的酒。
连云卿拿起一块梅花糕,递到我嘴边:“尝尝这个,听说这是梅园特有的,用新鲜的梅瓣和糯米做的。”我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里带着淡淡的梅香,好吃得眯起了眼睛。他看着我,自己也拿起一块,慢慢吃着,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他的睫毛染成了金色,像蝶翼般好看。
傍晚回去时,马车里暖融融的,车夫在车内挂了暖炉,车厢里还铺着厚厚的羊毛毯。
连云卿从袖中摸出一个小小的锦囊,锦囊是淡青色的,上面绣着几枝梅花,是他前几日偷偷绣的——虽然针脚有些歪歪扭扭,却透着满满的心意。
他把锦囊递到我手里:“今日在梅园摘了些新鲜的梅瓣,回去晒干了,和玉兰花瓣混在一起,做香囊时用。这梅瓣是我特意挑的,没有一点虫蛀,而且香气也最浓。”
我打开锦囊,梅香扑面而来,里面的花瓣还带着点新鲜的水汽,边缘泛着淡淡的红,是他趁着我和旁人说话时悄悄摘的——那时我正和吏部尚书的夫人聊着天,转头就见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捡着落在地上的梅瓣,像个偷糖的孩子。
车厢轻轻晃动着,像小时候睡过的摇篮。我靠在他肩头,发间的玉兰簪随着马车的晃动轻轻撞着,坠子发出细碎的“叮咚”声,像暖棚里那些温柔的时光在轻轻回响。
他握着我的手,指尖摩挲着我无名指上的玉兰戒,戒面的玉兰叶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他的声音轻得像风,落在我耳边:“春日,我们去城外的玉兰园,那里的玉兰开得比暖棚里的还盛,我们摘最盛的花做簪子,还要做玉兰糕、酿玉兰酒;夏日去荷塘边,寻最圆的荷叶做香囊,再摘些莲子,煮莲子羹给你吃;秋日去山上采枫叶,做成书签夹在你常看的书里,枫叶红了的时候,山上的柿子也熟了,我们可以摘些柿子回来做柿饼;冬日就待在暖棚里,看山茶开花,看水仙吐蕊,再烤些红薯,围着炭盆说话。”
我抬头看他,他的眼神很认真,仿佛在说一件无比重要的事,而不是这些琐碎的日常。
忽然觉得,所谓的岁月静好,大抵就是这般模样:有暖棚里慢慢绽放的花事,有他落在我指尖的温柔,有他在身边,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酿成带着花香的蜜——不是轰轰烈烈的甜,而是细水长流的暖,像春日的阳光,像冬日的炭火,像发间的玉兰香,岁岁年年,都甜得让人舍不得辜负。
马车刚驶进上官府门,不等车夫搭好脚凳,丫鬟已捧着描金漆盘迎上来,盘里两只白瓷碗盛着温好的姜茶,热气袅袅地裹着辛辣又暖甜的香气,扑在人脸上格外舒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