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太后病重(1/2)
谋害圣上乃是谋大逆之罪,牵连者众多,除了言蕊的亲族,更重要的是为她提供禁药之人。
后续之事妍清并未参与,只待一切尘埃落定后,从四爷处得知最终的处置结果后,便将此事放下了。
许是言蕊的下场,起到的震慑效果太好,原本就算的上和谐的后宫,这下子更加风平浪静了,再无人敢随意生事。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宫宴时,四爷提及先帝允许“有子之妃嫔,年老者,各随其子归养府邸”的遗训。
先帝遗训是一回事,新帝什么时候应允是另外一回事,有先帝这条遗训,四爷的诸王兄弟就曾多次上折子,希望能够接母妃出宫孝养。
四爷因登基之初,对朝堂的掌控稍显不足,将这些折子都留中了,毕竟,皇考妃嫔对四爷的诸王兄弟来说,多多少少都能起到些辖制的作用。
如今,四爷大权在握,乾纲独断,已经无须再靠后宫牵制前朝,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将太妃等人留在宫中。
将人留在宫中,占着宫殿不说,有个大事小情的,都需要妍清去处理。
对于妍清来说,就算是紫禁城中的家长里短,那也是家长里短,处理起来繁琐还容易吃力不讨好。
毕竟都是先帝的妃嫔,也算是他们的长辈,即便是些许小事,妍清也要尽量考虑周全,处置得当,免的惹人非议。
四爷知道妍清不喜处理这些琐碎之事,且四爷如今是皇上,紫禁城就是他的家,他也不喜欢留这么多外人,如今时机成熟,便不再继续拖延。
明白皇上中秋宴所言透露出的讯号,中秋后诸王先后上了恭请孝养母妃的折子,这次四爷很痛快的准了。
皇考妃嫔中,除了最为尊荣的太后,位份最高的便是皇贵太妃佟佳氏,和贵太妃瓜尔佳氏,皇贵太妃未曾生育过,贵太妃诞育过一位皇女,未及周岁便夭折。
二人都无亲自奉养,依旧只能留在宫中,由皇上奉养。
原本四妃中的其余三人,都是先帝年轻时,便被选中伺候先帝的,与太后年岁相当,如今年事已高,也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
惠妃之子,被削爵的直郡王被先帝圈禁,次子弘昉已经过了及冠之年,已在朝中当差,皇上封了个太奉恩镇国公的爵位,许他替父接惠妃出宫,奉养祖母。
荣太妃之子,诚亲王自四爷登基后,就表现的比较殷勤,皇上也允了荣太妃出宫。
宜太妃长子五爷恒亲王,属于摆烂闲王那一挂的,九爷允禟比较傲娇,他原本就和四爷关系不太好,还以为八哥有望大位,结果是和他不对付的四哥登基,就连八哥也服气,他能怎么办。
他没有造反的想法,却也不怎么愿意低头,反正他对朝堂之事不感兴趣,更喜欢做生意赚钱,也没必要伏低做小,委屈自己。
允禟和四爷不对付,倒是和初六关系不错,知道初六去两广地区做生意,还准备出海,便也跟着掺和了一脚。
九爷不低头,四爷更不会惯着他,奉养宜太妃的人选,也不会选择允禟,不过宜太妃出了宫,就算住在恒亲王府上,九爷想见母妃随时都能见,也不差什么。
妍清旁观四爷和九爷,一个塞着一个傲娇,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与他们不同,七爷淳亲王和八爷怀亲王,属于正经八百的忠君之臣了,不过淳亲王是明着忠君,怀亲王属于是卧底。
为了鼓励淳亲王的忠心,也为了安抚背后势力不小的怀亲王,四爷也允了成太妃和良太妃出宫之事。
往下十二爷允祹,十五爷允禑和十七爷允礼年纪小了,几位太妃入宫的时间也晚,不在这次出宫的人选之中。
可以出宫过自由的日子,母子团聚,颐养天年,谁会愿意留在宫中呢,因此在得知儿子的折子被再次留中后,三位太妃一起去向太后求情。
四爷去向太后请安时,太后提及此事,为三位太妃求了情,四爷这才同意。
定太妃由履亲王允祹奉养,密太妃有两子,次子十六爷允禄已经被过继给庄靖亲王博果铎,因此只能由十五爷恪郡王允禑奉养,勤妃由十七爷果郡王允礼奉养。
除此之外,年长的如宣太妃、通太嫔等没有子嗣的皇考妃嫔,这辈子都只能继续留在宫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