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风云渐骤2(2/2)
黄三韦轻轻拍了拍桌子,示意众人安静一些:“丝路之利如何,汉魏已有前车之鉴,其日进斗金,利润岂止百倍?若晚上几年诸位要少赚多少钱?”
另一位中年豪长起身,在众人之间来回踱步:“黄主薄此言差矣,若从河州将丝绸瓷器贩至西域诸国利润最多五倍,其后的河中条支利润激增。”
“别说是河中条支了,仅西域一地便是马贼横行,想要赚钱也得有命花才行。”
“都督既然欲开丝路,定然已有了解决办法,更何况汝等行商运货难道自己亲自前往不成?”
倒也是,这些世族豪商的商队商铺多为族中子侄负责,亦或是跟随多年的奴仆。
但这并不是重点,另一名身材矮短的豪长出言道:“去年年关都督要赈济灾民,修建驿站,吾等可是没皱一下眉头。但吾等的家财皆是祖上一代代积累所致,如今都督又要借钱借粮,大伙家里的钱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还有一族那么多人要养啊。”
黄三韦知道,以上种种不过是这些人的推辞借口罢了,众人不愿意投钱,其根本原因还是觉得钟荣难以攻克青海。
之前修建驿站,是因为驿站的建筑和地皮已经属于他们,即使换了掌权者就算苻秦变了天他们这些人的利益也不至于受到太多的影响,毕竟还要靠当地士族来稳定地方。
然而钟荣一旦战败,战争借出去的钱粮无异于丢进滚滚黄河,打了水漂。
“吐谷浑年年犯境,杀男抢女,掠夺百姓财富。又兼并西羌各部,日渐坐大,豺狼之心昭然若揭。”
“若是连都督也败了,汝等的妻女与财产他日恐怕都将成为吐谷浑囊中之物。”
然而,不只是河州本地的世族商贾,青州过来的那些人同样一言不发保持沉默。
和钟荣走的近的那些人早就得到了官身,捐钱捐粮自不用说。
而那些没有得到官身甚至连吏也没捞到一个的人却有些意难平,千里迢迢随钟荣来到西北,凭什么别人的子侄得到了官身,而自家却什么也没有?虽然钟荣承诺过为官为吏只是早晚的事情,但这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就是承诺。
“都督只是借取钱粮,汝等却瞻前顾后虚以逶迤,岂非河州之民?”
世家商贾自古就是利益至上,很多人只在乎眼前利益,至于吐谷浑和羌胡会不会打到河州越过陇山,不是现在该考虑的事情。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黄三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嗓子眼说冒烟了,也无一人愿意率先站出来作个表率。
这时,从外间走进来一个头发半白的五旬老叟:“我愿借钱献粮!”
“此人是谁?”
对于突然进来的这个人许多人皆不认识,只有青州系的人认识。
有人与潘美之亲近,起身上前将之迎入室内。
潘美之对黄三韦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然后站在堂前大声道:“老夫愿借钱千金,购粮一千斛献上,以助都督攻取青海!”
“原来是钟荣的老丈人,他借钱给粮不是理所应当吗?”
众人在的族长和富商也上前套近乎,纵然对此战并不看好,毕竟钟荣现在还是陇右都督,多一层关系总是好的。
“你怎么从来了?”黄三韦显得有些惊吓,潘美之过来他之前从未听说过。
“都督欲取青海,老夫岂有不来相助之理?”
潘美之说的冠冕堂皇,即便有他做了个表率,室内这些人依旧在三五成群的扎堆商议,更多人更偏向于观望一段时间再做打算。
“主薄,贾郡守来了。”一名仆人匆匆入内,大声对黄三韦说道。
“快去迎接。”
黄三韦等人连忙要出去相迎,贾非已经在几名侍卫的陪同下来到门前。
贾非的国字脸上笑容灿烂,他摆了摆手对众人说道:“诸位,喜事啊!”
众人面面相觑,皆不知喜从何来。
“吐谷浑在月前欲偷袭我军大营,然而都督早有准备,近万精骑或死或降,只走脱数十人。”贾非在金城郡为官近十载,他的话众人还是信的。
“我就知道!”
“都督英明神武,消灭燕国收复辽东,攻无不取战无不克。有都督在,我河州岂惧区区贼虏?”一个胖商贾腆着肚子,差点将脸笑烂了。
看着这些人的嘴脸,贾非不由腹诽:“九章算术中的四舍五入,五千当然也是近万,自己没有骗人。”
其后,贾非只说了一些商税与金城郡建设上的事情便告辞离开,对于钱粮之事只字不提。
一人生怕别人抢了他的风头,火急火燎的对黄三韦说道:“黄主薄,我银川田氏,愿借千金,粮两千斛!”
“金城赵家,愿借钱五百金,粮食一千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