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日不落帝国(1/2)
当北方的风雪与海东的硝烟渐渐平息,帝国最锐利的矛尖——高仙芝,正率领着他的安西远征军,跋涉在一条更为漫长、艰险而辉煌的征途上。
葱岭(帕米尔高原),世界屋脊。
狂风卷着雪粒,抽打在士兵们冻得发紫的脸上,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刀割般的痛楚。
空气稀薄得让人头晕目眩。
蜿蜒的军队如同一条钢铁长龙,在万年不化的冰川和嶙峋的绝壁间艰难前行。
“稳住!抓紧绳索!互相照应!”校尉的吼声在狂风中显得微弱。
士兵们用粗大的绳索彼此串联,手脚并用地攀爬着近乎垂直的冰壁。
沉重的装备拖慢了速度,不时有失足者发出短促的惊呼,被绳索拉住,惊险万分。
高仙芝裹着厚厚的裘皮,嘴唇因缺氧而泛着青紫色,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他亲自下马,与士兵一同攀爬。“节帅!您…”亲兵焦急劝阻。
“闭嘴!”高仙芝喘息着,声音沙哑却坚定,“当年班超三十六骑可定西域!今我十万雄师,焉能被这雪山阻隔?告诉儿郎们,翻过这座山,山那边就是流淌着蜜与奶的河中之地!是唾手可得的荣耀!是子孙万代的功勋!爬!给老子爬上去!”
主帅的身先士卒,点燃了士兵心中不屈的火焰。咆哮声压过了风声,钢铁洪流顽强地翻越了天堑。
当他们终于踏上相对平缓的中亚绿洲(河中地区,撒马尔罕、布哈拉一带),眼前的景象让疲惫的将士们精神一振!
富饶的土地,繁华的城镇,然而,挡在他们面前的,是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仓促集结的庞大联军。
突厥骑兵、波斯重甲步兵、罗斯佣兵…旌旗蔽日,刀枪如林。
“哼,乌合之众!”高仙芝放下望远镜,嘴角勾起一丝冷峭。他深谙“以夷制夷”和“火力碾压”的精髓。
“传令!葛逻禄、回纥仆从骑兵为先锋,袭扰两翼,疲敌扰敌!火器营、强弩营居中,构筑防御阵地!陌刀营、重甲步卒列阵于后,待命反击!”
“告诉各部,此战,不留俘虏!杀光所有敢于抵抗的异族!让‘天可汗’之名,响彻这万里西陲!”
“呜——呜——呜——!”唐军阵中号角长鸣。
战斗在广袤的中亚平原上爆发。
葛逻禄、回纥骑兵如同灵活的狼群,不断袭扰着联军庞大但略显笨重的两翼。
当联军主力被调动,开始不耐烦地发动集团冲锋时,唐军阵中响起了令他们魂飞魄散的死亡之音!
嗡——!嗤嗤嗤——!
轰!轰!轰!
密集如雨的强弩攒射!
遮天蔽日的火箭覆盖!
随后是震天动地的火炮齐鸣!
铸铁的炮弹在密集的冲锋阵列中犁开一道道血肉胡同!
开花弹在人群中炸开,火光与铁片带走大片生命!
联军冲锋的势头如同撞上无形的铜墙铁壁,瞬间血肉横飞,人仰马翻!
“魔鬼!唐军是魔鬼!”恐惧如同瘟疫般蔓延。联军阵型开始动摇。
就在此时,唐军阵中鼓声一变!沉重而肃杀!
“陌刀营!前进——!”如雷的怒吼响起!
早已蓄势待发的陌刀手们,身披最厚重的步人甲,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踏着撼动大地的步伐,排着森严的阵列,迎着混乱的敌军,稳步推进!
“起——刀——!”
“杀——!!!”
巨大的陌刀带着死亡的尖啸,整齐划一地劈斩而下!
如同巨大的绞肉机开动!
任何挡在刀锋之前的生命——无论是人还是马,是重甲还是皮盾——都在瞬间被斩断、撕裂、粉碎!
残肢断臂与破碎的武器漫天飞舞!
浓稠的血浆浸透了干燥的土地!
唐军的陌刀阵,如同死亡的磨盘,无情地碾压着联军最后的抵抗意志!
高仙芝亲率精锐玄甲骑兵,如同锋锐的箭矢,看准联军指挥中枢所在,发起了致命一击!
铁蹄践踏,马槊突刺!
所向披靡!察合台汗的苏丹战旗被斩落!
金帐汗国可汗的卫队被冲散!
兵败如山倒!庞大的联军在唐军步、骑、炮(火器)的完美协同打击下,彻底崩溃!
溃兵如同没头的苍蝇,亡命向西、向北逃窜。
高仙芝马不停蹄,分兵数路,狂飙突进!
一路横扫中亚诸城,兵锋直抵咸海之滨!
另一路北上,饮马伏尔加河,将金帐汗国的残余势力彻底驱逐至乌拉尔山以西!
唐军的赤旗,插在了撒马尔罕辉煌的宫殿之巅,插在了布哈拉古老的清真寺顶,插在了里海与咸海之滨!
高仙芝在伏尔加河畔勒石记功,上书:“大唐安西大都护高仙芝,奉天可汗诏,西征万里,破国数十,拓疆极西,至此立碑,昭示天威!”
落款处,是裴徽钦赐的印玺拓文。
消息传回,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恐!
“东方巨龙”、“唐祸”的惊呼,第一次真切地回荡在欧罗巴的王庭与城堡之间。
……
……
长安。
太极宫,紫宸殿。
又是捷报飞传的季节。
但这一次,殿内气氛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寰宇澄清的肃穆与满足。
巨大的沙盘上,帝国的疆域已被赤色的标记覆盖至前所未有的辽阔、
东北囊括契丹故地及海东道(朝鲜半岛)、倭国诸岛;
正北抵大漠草原深处;
西北越过葱岭,覆盖整个中亚,直抵咸海、里海,触角伸向伏尔加河;
西南则彻底消化吐蕃、南诏,势力深入天竺(印度)边缘。
裴徽依旧负手立于御案前,指尖轻轻拂过地球仪光滑的表面。
这一次,他的指尖从长安出发,轻松地划过那些新近染红的广袤区域,最终停留在象征帝国心脏的长安位置。
地球仪无声转动,仿佛整个已知世界,都在帝国的光辉下运转。
颜真卿、元载、王忠嗣、王维、罗晓宁、郭千里、刘晏、李太白、杜黄裳等一干重臣肃立殿下。
人人脸上都带着历经沧桑、见证伟业的荣光。
“陛下,”颜真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激动,也是如释重负,“熊虎军团荡平契丹,龙武军团和水师犁庭新罗和倭国,高节帅万里西征,拓土何止万里!”
“察合台、金帐汗国已成历史烟云!”
“自陛下登基,扫平内乱,诛除国贼,北却契丹,东平新罗、倭国,西定河中,南灭吐蕃、南诏!幅员之广,亘古未有!四夷宾服,海内晏然!此乃千秋伟业,万世之基!”
王忠嗣感慨万千:“老臣纵横半生,未尝见兵锋之盛如陛下之朝!火器之威,天兵之锐,实乃天佑大唐!”
郭千里咧着嘴,摸着络腮胡,声若洪钟:“痛快!真他娘的痛快!灭一国简直跟灭一城一样!”
高仙芝派来的使者高恭敬地呈上西征图册、缴获的异宝以及伏尔加河畔的碑文拓片:“节帅命末将禀告陛下:西征将士,幸不辱命!极西之地,已闻天可汗之名!立碑之处,胡商震恐,不敢东顾!此皆陛下圣德威远,将士效死之功!”
裴徽缓缓转过身。
他的脸上,没有狂喜,只有一种阅尽千帆、掌控乾坤的平静与深邃。
目光扫过殿下这些为他、为帝国开疆拓土、立下不世功勋的臣子,扫过那象征着帝国无上疆域的沙盘。
“众卿辛苦。”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心底,带着抚慰与肯定,“这煌煌盛世,非朕一人之功,乃将士用命,臣工戮力,万民归心之果。”
他走到巨大的殿门前,推开朱漆大门。
冬日的阳光倾泻而入,照亮了殿内,也照亮了殿外广场上象征帝国武功的巍峨纪功柱。
远处,长安城百万生民安居乐业的喧嚣隐隐传来。
“内乱已平,外患尽除。”裴徽的声音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有力,带着一种开创盛世的宣言,“自今日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看向兼任工部尚书的罗晓宁:“火器之威,不可懈怠!海船之利,更需精研!朕要看到更坚的船,更远的炮!帝国之疆,非止于陆地!那浩瀚大洋之外,更有无垠天地!”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蔚蓝的深海与未知的彼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