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念罪证震慑百官,留余地暗助帝王(2/2)
“是你,借着‘御膳房为皇子送补酒’的由头,亲手将藏在食盒夹层里的毒酒,送进了七皇子的寝殿!”
“若不是七皇子身边的侍女发现异常,此刻七皇子早已成了曹进忠的刀下冤魂!”他将账本“啪”地一声拍在身前的案几上,震得案上的茶杯都微微晃动,“李统领,这些桩桩件件,账本上有你亲笔签的‘收讫’字条,影卫据点还搜出了你与曹进忠商议‘送酒’的密信——信上的字迹,翰林院的学士一验便知!你还敢说自己‘从未逾矩’?”
这番话一出,殿内瞬间炸开了锅!御林军统领掌管宫门防务,竟多次私放影卫入宫,甚至参与谋害长公主,这已是形同谋逆的重罪!
李骧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嘴里语无伦次地辩解:“不……不是的!是曹进忠逼我的!他拿我妻儿的性命要挟,我若是不从,他就……他就……”
可他的辩解在确凿的罪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小皇帝听得脸色铁青,猛地一拍龙案,怒声道:“李骧!你身为御林军统领,本该护佑宫禁安危,却勾结阉党、谋害皇亲,简直罪该万死!来人!把他拿下,打入天牢,交由三司严加审讯!”
殿前侍卫立刻上前,架起瘫软如泥的李骧。李骧被拖出去时,还在哭喊着“陛下饶命”,可殿内无人同情——私通阉党、危害皇室,这等罪名,无论如何也难逃一死。
殿内的曹党余孽更是吓得大气不敢喘,张谦悄悄往后退了半步,宽大的官袍下摆蹭过青石板,发出轻微的声响,他却浑然不觉,只敢用眼角余光偷瞄吴天翊,眼神躲闪得像受惊的鼠辈!
方才李骧被指证时的惨状还在眼前,他生怕下一个被吴天翊从账本里揪出来的就是自己,毕竟他收过曹进忠的好处,帮着压下过不少弹劾影卫的奏折,这些事要是被翻出来,下场绝不会比李骧好。
而此时吴天翊只是冷冷看了他一眼,那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他慌乱的伪装,直抵他藏在官袍下的胆怯。
张谦被这一眼扫得浑身发僵,脚步像被钉在原地,连呼吸都忘了,可吴天翊却没再继续说下去,只是收回目光,转向御座——他心里清楚,张谦虽涉案,却只是曹党外围,此刻若将他揪出来,反倒会让真正的核心余孽警觉,不如暂且留着他,既显自己“宽宥”,也能借他的忌惮,震慑其他藏在暗处的曹党之人。
直到殿前侍卫架着瘫软的李骧拖出殿外,那渐行渐远的哭喊声彻底消失在殿门之外,吴天翊才缓缓转过身。
此时他强制稳住身形,身上的疼痛让他额角又渗出一层薄汗,却依旧双手捧着那些信件与账本,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恭恭敬敬地举过头顶,动作缓慢却带着不容亵渎的郑重:“陛下,这些便是曹党官员涉案的罪证,桩桩件件皆有凭据,恳请陛下御览!”
话音刚落,殿外便快步跑进来一个小太监,他低着头,脚步轻快却不敢有半分逾越,走到吴天翊面前躬身接过罪证,双手捧着转身趋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呈到小皇帝面前的龙案上。
其实早在昨日深夜,吴天翊便已让赵一将密折悄悄送进了宫——折子里不仅详细列出了曹进忠的核心罪证,还隐晦提及了部分涉案官员的名单,特意避开了那些身居六部侍郎、地方封疆大吏之职的要员,只将中下级官员与李骧这类关键人物的罪证一一列明。
小皇帝昨夜捧着那封密折看了半宿,早已明白吴天翊的深意:曹进忠经营多年,党羽遍布朝野,若今日将所有涉案官员一并揪出,六部会陷入瘫痪,地方治理也会大乱,届时不仅朝堂动荡,还会给北境蛮兵与淮南王等势力可乘之机。
而吴天翊将这些“留有余地”的证据交由他处理,更是藏着更深的考量——那些没被公开点名的要员,把柄仍攥在皇帝手中,往后他们再敢阳奉阴违,或是依附太后与其他势力,皇帝便可借这些证据制衡。
从长远来看,这更是帮他悄悄积累起能与太后抗衡的力量,让他不再只是个“傀儡帝王”。
小皇帝指尖抚过案上的账本,抬眼看向殿中强撑着伤势的吴天翊,眼底满是了然与感激!
他虽年少,却也懂朝堂权斗的凶险,自然明白眼前这比自己大不了两岁的少年,是在为他铺路,为大乾的安稳铺路。
这份用心良苦,远比“除奸有功”的功绩更让他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