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880章 全书完

第880章 全书完(1/2)

目录

“父王,我们已经西扩到曾祖父所说的西亚,继续往西跨过沙漠便可抵达遍布绿洲的地方,征服那里就可以触及地中大海,为什么还要跨过‘函谷关’掺浑水呢。”

“你的《大一统理论》白读了。”

“没有白读。现如今我们的疆土横跨一万两千里,疆域面积将近四百八十万公里,含括北部草原以及西部两处高原,明明向西更好征服,东边有强横的唐国,亦有不弱的原国和范国。为什么要向东跟他们硬碰去占领满布山地的中原?”

“原国与范国一战丢失三十六座城池,失去了战略屏障要地,可能撑不了太久;趁唐国攻灭唐国攻灭晋国期间,夺取了唐国驻防兵力不足的宋地。”

“晋国苟延残喘了四十余年,终于被唐国灭亡了。”

“听为父讲完!”

“……”

“我们一直在把控,还是让中原可能出现一家独强的局面。再不东进,日后便要面对一个一统的超级强国。”

“当初为什么要让大一统理论流传到东边列国啊?”

“跟这个关系不大。没有你曾祖父的大一统理论,东边列国仍旧会寻求兼并,最终使用武力完成一统。”

“这个我当然知道,可是……加速了啊!”

“为父已经下定决心,暂缓西进,调动第一到第四军团东向,对中原唐国发动战争。”

“可是……,因为自行封锁的关系,我们对郑地的飞地的照顾不够,密侯跟我们一直有隔阂,他们会不会……”

“密涞那边,为父会解决。”

“若是他们投靠唐国,势必要家丑外扬。”

“如果密涞不配合,证明密氏跟我们不是一条心,正好革除宗室身份。若他们投靠唐国,届时恰好进行清洗,完成溯本清源!”

时隔乾国开国之君楼令薨逝已经过去八十六年,第二代君主楼小白薨逝二十六年,乾国在位之君也是二十六年。

如今乾国之主姒武已经四十四岁,再晚就不再适合东进。

为什么?简单因为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灭掉乾国东边的国家,要是一打二十多年的话,姒武很担忧没有完成一统或刚刚完成一统,自己一旦薨逝了,会给姒高留下一个烂摊子。

怎么是乾国?因为当初楼令没有用“氏”来作为国号,一度想要用“汉”来当作国号,后面不知道为什么又改为“乾”了。

现如今的乾国之主叫姒武,他在接棒之前,乾国已经控制西域。

姒武继位之后继续向西扩张,花费二十年的时间打到西亚,随后就是进入了消化期。

在那一个阶段,从晋王室分封出去的唐国、原国、范国纷纷吞并完周边的小国和势力。三方和平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开始摩擦不断,范国首先与原国爆发大战,唐国被卷入其中,谁都灭不掉灭谁,大河流域的中下游就此板荡不断。

名存实亡的晋国主动参与其中,一度被打到向乾国求助保住半壁江山,乾国也因此被迫在西部和东部两线作战。

如果乾国没有加入东面战场,太子姒高认为早就已经打到地中海,不会被拖累得到现在还无法在地中海洗军靴。

在姒高的成长阶段,正是乾国在西边高歌猛进的时间段。等于乾国上下更多的注意力在西边,对东边只是保持了该有的关注度。

主要的注意力在哪里,所重视的一切一定会成为主观意识,导致到姒高开始对中原感到陌生,缺乏该有的文化认同度了。

正是因为看到姒高对中原文化缺乏认同度,使得姒武产生了警惕心。

不是别的警惕心,主要是姒高都那样,其他人呢?

八十六年的时间过去,随着乾国取得各种科技进步,逐渐让乾国与其他的中原国家逐渐像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其实,姒武并不是不想东扩,完全是西边各国各族相比东边各国实在是太弱太好打,打了之后统治起来也更为容易。

西边太好打,统治成本也很低,乾国打起来很难收得住手,肯定是一再向西扩张的啊。

那个唐国便是郤氏的国家,他们立国之初获得了晋地南边大部分郑地北部,以及卫国的全部疆域,后来先后灭掉郑国和三戎,又在“棘津”修建跨河大桥,成为横跨大河两岸的中原强国。

原国乃是旬氏之国,他们原本在晋地南部的疆域跟唐国置换了郑地中部的土地,疆域含括巴地、楚国西北部以及郑地南部,后来魏氏主动并入,使之获得汉江平原。

范国当然就是范氏的封国,他们带着晋地中东部和东部立国,立国不久后驱赶走鲜虞人,获得鲜虞的地盘,再灭掉长狄,一度成为疆域最为辽阔的中原之国。

楼氏获得分封立国为“乾”,初始拥有临汾盆地的北部,加上太原盆地以及秦地,同时拥有林胡、白翟以及晋地西部和郑地西部的疆土。

各个从晋王室分封出去的国家,之初的封地与一开始所商量并不一致。

那是姬周死前摆了楼令一道,迫使楼令不得不跟当时的卿大夫坐下来商量,谈出一个几大家族都能够接受的结果,必然切割原本会划给晋王室的地盘。

所以,临死前的姬周以为在分封上给楼令挖了坑,实际上埋的却是新生的晋王室。

至于楼令会选择“乾”为国号,一来是当时姒姓的杞国还健在,楼氏并不在汉水旁边,使用“秦”为国号更不合适。也是因为姒姓的杞国还活着,所以使用“楼”会像是杞国的小宗之国,楼令在“乾”和“元”两个国号中选了前者。

郤氏为什么用“唐”来作为国号?简单因为他们的根脚是晋国公族,而晋国一开始的国号是“唐”。所以从他们以“唐”为国号的初始,注定会想方设法灭掉晋王室来保证自己才是正朔。

荀氏用“原”作为国号的理由更加简单,他们本就是原国的公族后裔,获得分封当然仍旧使用“原”来当作国号。

范氏的先祖要从祁姓杜氏字平浓……,也就是杜伯开始算。而杜伯是周王室的官员,杜伯之子隰叔受到迫害才逃亡到晋国。隰叔到晋国之后被任命为“士师(法官)”,他们从此以“士”作为氏,轮到士会获得“范邑”该用封地作为氏,可还是使用“士”作为名字的前缀。

因为范氏的先祖不是某个国家的君主,所以他们获得分封自然是使用“范”来作为国号了。

原先作为晋国卿位家族的几个家族,受于姬周的操作让他们的分封变得很是仓促,没有如同楼令原先的计划,先横扫完列国再正式分封。

那种结果也就导致对齐国和宋国的战争在分封不久后结束,未能完成扫灭姜姓吕氏的齐国和子姓宋氏的宋国。

事情有变,楼令的很多盘算当然落了空,在维护晋王室和乾国的选项上,更多倾向于乾国的利益。

在各自获得分封之后,温氏、智氏、彘氏主动或被迫并入大宗的国家。这也是姬周临死操作之下产生的结果。

楼令在晋王室担任太宰一职,直至天子彪十五岁离开晋王室返回封国。

郤至在分封之后兼任晋王室的太傅一职,也是在分封之后的第四年离世。

士匄和中行吴分别担任周王室的司徒和司马,比楼令更早脱离晋王室就国。

不是应该待到天子彪二十岁行冠礼才让楼令离开吗?出现意外当然是跟晋文王(姬周)的死有关。

天子彪是由楼令教导没有错,可是天子彪毕竟是晋文王的血脉延续,加上分封之初晋王室被宰割,哪可能让楼令这位乾文公跟晋太后、天子彪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实际上,即便是楼令保证了晋王室的利益,仅仅软禁晋文王这一条,隔阂已经造成事实,裂痕注定无法弥合了。

尽管楼令已经非常努力在维护晋王室的利益,可是划归晋王室直辖的一众公卿本身就是烂泥,后来也不见他们多么配合,总不至于让楼令花乾国的资源和动用乾国的军队,来壮大晋王室吧?

一再努力无法将晋王室公卿扶上墙来跟唐国、原国争夺生存空间,导致后面楼令放纵天子彪以及一众王室公卿争权,摄政十年之后将权柄归还给了天子彪,回去当自己的一国之君了。

回到乾国的楼令只做两件事情,坐镇中央让楼小白在外东征西讨,乾国大军驱赶秦人与义渠人作为开路先锋,一路追到西域并占领那一片土地。

等到楼令六十岁,他亲率大军向北灭掉楼烦,一同控制了河套以及漠南,着手修建起了“函谷关”。

在六十五岁,楼令退位一边安心写书,另一边则是搞起了科技。

轮到楼小白在位,乾国的主要重心在西扩和攀登科技树,尤其是攀登科技树上面。

等第一台蒸汽机面世,乾国的生铁产量也大幅度上去,开始从西扩诸多区域调动奴隶和战俘,让他们修起了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