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生产力和运输,相辅相成(1/2)
还是古代的马车,简陋的避震,橡胶轮胎。
嗯,避震和橡胶轮胎自然是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搞出来的了。
这个橡胶轮胎,就是把木头轱辘做圆润点儿,然后外面裹上橡胶。
实际减震效果聊胜于无吧。
最最恶心的,还得是这道路。
天气好的时候也还行吧,有车辙印儿,虽然偶尔颠簸,勉强能忍。
等到下雨天才是真的绝望呢。
尤其是下大雨的时候,半天走不了一里地。
能走的时候也是深一脚浅一脚的,骨头都能晃散架。
好在这一切都挺过来了!
看着眼前的直沽城墙,朱吾适真的很难将它与后世那个拱卫京师的直辖市联系到一起。
好吧,现在的北平还不是京师,直沽也不是直辖市。
虽然靠海,可是朱元璋禁海啊,片板不得下海。
这几年禁海已经形同虚设,沿海百姓们纷纷下海谋生。
可直沽的优势依旧没有凸显出来。
朱吾适这次带着朱元璋过来,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发展直沽。
进而借由直沽将这股发展之风吹到北方大地。
以朱吾适浅薄的认知,经济的发展就看两样。
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跟不上,扯经济发展那就是在耍流氓。
西方经济和国力的腾飞,靠的就是工业革命。
这一点已经初现成效。
靠着朱吾适,大明提前几百年就出现了工业革命时期才有的纺织技术。
当然,粮食产量也要算在生产力里面的。
百姓饭都吃不饱,扯个屁的工业啊。
衣服不能当饭吃的。
这一点在六百多年后的非洲大陆得到了体现。
空有大量矿产资源,大部分人却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
吃不饱,其他的就别想发展。
当然了,非洲大陆粮食不够吃这个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不仅仅是气候与环境的因素。
还有经济不行,政治不稳定等其他因素。
大明现在就一个问题,粮食产量跟不上。
这个问题也在逐步解决。
不管是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还是更先进的农耕技术,更便利的农具,都能稳步提高粮食产量。
生产力提高了,接下来就要面对第二个问题了。
运输能力。
这个道理就很简单。
李庄种粮食,大丰收了。
除了自已吃的,还有很多盈余。
那么这些粮食怎么办?
不可能扔掉,或者任由粮食坏掉。
这些粮食就要利用起来,怎么利用呢?
当然是换成其他有用的东西了。
这时王庄种的棉花也大丰收了。
王庄将这些棉花做成了棉被,衣物。
因为土地都用来种棉花了,王庄百姓就没办法自已产粮食。
想要吃饱饭,只有一条路,就是拿衣物棉被换粮食。
李庄粮食多,没衣服。
王庄衣服多,没粮食。
两个庄子一交易,都有粮食吃,都有衣物穿。
可要是这两个庄子都处于交通非常非常不便利的地方。
一个知道对方有衣物,一个知道对方有粮食。
就是没办法运过去。
那么,王庄百姓就会因为没有粮食,守着一堆衣物饿死。
李庄百姓紧随其后,因为不能抵御严寒,冻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