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玖拾柒 周明(2/2)
……
夜色深沉,凤府书房内,只余一盏孤灯。
凤遇竹独自坐在案前,白日里金銮殿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尤其是周明那恰到好处、力挽狂澜的登场,如同走马灯般在她脑中反复回放。
太巧了。
一切都太巧了。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眉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疑云。
周明……这位向来以医术精湛、处事圆融、在赈灾团中却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太医院院判,在此次事件中的行为,却处处透着非同寻常的意味。
最大的疑点,便是当初分兵之时。
落鹰峡前,当她与张正则、文远据理力争,最终立下军令状,决定率粮草后军绕行时,在场的官员大多选择跟随持有尚方宝剑的总督继续前行,那是更稳妥、更符合官场惯例的选择。
然而,周明却在一片沉默中,主动向张正则拱手请命:
“总督大人,粮草队伍庞大,兵士民夫众多,后军若无有医官相随,长途跋涉,难免有伤病之忧。下官恳请随凤将军后军同行,以便沿途照应,确保人手,亦算是为大军后勤尽一份力。”
医官大多跟随中军,这个理由,冠冕堂皇,无可指摘。张正则当时正恼怒于凤遇竹的分兵之举,对此等“小事”自无不可,便随口应允了。
如今想来,这看似顺理成章的决定,却成了她今日能脱罪的关键伏笔!
如果周明当时跟随中军进了落鹰峡,他极有可能已葬身乱石,或者即便侥幸生还,一个刚从地狱挣扎出来的幸存者,其证词的力量,也绝不如一个“置身事外”、冷静客观的观察者来得有分量。
他仿佛是……提前预见到了中军的危险,刻意选择了更安全的道路?
而今日在殿上,他带来的关于“地下暗湖”的论断,更是精准无比地击中了皇帝最在意的地方。他将一场关于“是否违令”的争论,巧妙地扭转成了“是否保全社稷”的功过评定。
这份洞察力,这份对帝王心术的精准把握,真的仅仅源于一个醉心医术的太医院判吗?
他帮自己,是出于公义?还是……别有目的?
还是说,他与文远、张正则二人有什么私仇?
凤遇竹的指尖忽然顿住,文远,是萧君泽的人。
她是萧君泽隐于暗处的棋子,她同萧君泽来往,素来都是单独会面。萧君泽不会同她细说,虽大概知道一些,但她对于同僚其实并不十分熟悉。
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她一时竟没记起……
工部侍郎文远,是五皇子的人。
这让她不得不将文远所做种种与萧君泽联系起来。
不过一次争执,她与萧君泽的关系就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吗?
不……不对……萧君泽不会暴露她,至少不会这么快。文远的打压并不一定是受萧君泽之命。
那……周明又是谁的人?
六皇子?还是其他人?
周明这张总是带着温和笑意的面孔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思?他今日伸出的援手,又将在未来,需要她付出怎样的代价?
凤遇竹眸色深沉。
这份突如其来的“帮助”,并未让她感到完全的安心,反而像一粒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了更深、更复杂的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