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大丰收(2/2)
“四万六千嘛....”曹子建自语了一句,正准备按照流程,还个价呢。
只是没等他开口,盛元颐的声音已经再次响起。
“曹公子,如果这十六件瓷器你真的全要的话,我可以自砍一刀,不要你四万六千大洋,你给我四万两千就成,怎么样?”
曹子建故作沉吟了半晌,道:“成,盛公子都这么说了,我曹某要是再还价,就显得不够局气了。”
“那你是自已回去取钱,还是让老李帮你去通知人将钱给送过来?”盛元颐问道。
“钱的事先不急。”曹子建摆了摆手。
“不急?”盛元颐不解道。
毕竟这交易都已经谈妥了,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能干嘛?
“我的意思是,柜子里的那些瓷器还没看呢。”曹子建解释道:“万一我也相中了,就可以一起结算,这样也不用跑两趟。”
“曹先生,你还要继续入手?”盛元颐讶然道。
“不可以嘛?”曹子建反问道。
“当然可以。”盛元颐忙道:“我还以为你一下入手这么多精品瓷,已经够了。”
“古玩哪有够了的说法。”曹子建笑着摇了摇头:“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可需要的钱也同样多。”盛元颐接口道。
“这我知道。”曹子建点头道:“只是今儿我不收了这些古玩,盛公子明儿就要卖给别人。”
一句话,让盛元颐莫名的有些感动。
因为他会错了曹子建的意。
他还以为曹子建是不想他明天费时费力的去找买家呢。
这也使得,柜子里的那批瓷器,盛元颐的要价都不是很高。
一共二十件,就被曹子建以两万大洋整的价格给全部买走了。
当然,除了盛元颐的要价不高以外,柜子内的瓷器相比起摆在博古架上的,档次也差了一些。
“曹先生,一共六万两千大洋。”盛元颐开口道。
“我还想看看盛公子收藏的那些字画作品。”曹子建伸出手,朝着另一块摆放画卷的区域开口道。
“字画类作品你也懂?”盛元颐愕然道。
要知道,虽然盛元颐家中藏品众多,但是他也就懂如何鉴赏瓷器而已。
书画啥的,只是一点皮毛而已。
毕竟两者在鉴赏难度上,不是一个量级的。
首先,书画鉴赏,除了要结合线条质量、材质特性、作者风格、时代特征及创作背景以外。
不同书画家的笔法差异,如提按、顿挫等都是鉴定真伪的关键依据。
还有,就是书画作品,往往都蕴含了创作者的思想、审美及时代特征。
比如明代沈周、文徵明常用白棉纸,米芾偏好黄色纸,不同材质选择直接影响作品风格。
此外,还有印章、题跋、收藏印等也是鉴别的要素。
相比之下,瓷器的鉴赏线索就简单多了。
一方面,可以分析它的材质,另一方面,瓷器的釉色,花纹以及款识都是鉴赏过程中的重要条件。
“略懂一二而已。”曹子建谦虚道。
听到曹子建说自已真懂,盛元颐也就没有拒绝,点头道:“那你自已过目吧,不过我的这些书画类藏品,大多都是老爷子生前的珍藏,所以价格上,会比瓷器要贵上一些。”
“价格好说,让我先看看都是谁的作品。”曹子建说着,便是拿过书画区域的一件画卷,将其摊开在画案上鉴赏了起来。
这幅画的尺寸并不大,长约35厘米,宽60厘米。
两平尺都不到,在书画类昂藏品中属于小尺幅作品。
但就是这么一幅小尺幅作品,却是让曹子建看得入迷。
原因无他。
在这一幅画的正中位置,有着一枚大大的鉴赏印。
印文:文渊阁宝。
要知道,“文渊阁宝”是专用于《四库全书》典籍的钤印标识。
因此,钤有“文渊阁宝”的作品,表明该作品曾被收录于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中,或为文渊阁的官方收藏。
而文渊阁是清代宫廷重要的藏书处。
这也是变相的对作品内容和价值的官方认可。
这是一幅诗书画相结合的作品。
其上的书法部分,笔法精妙?,章法疏密得当?,?气韵生动?。
兼具法度、意趣、神韵“三绝”。
画作部分则是落花数点,或正飘扬于风中,或已落地为泥尘。
紫燕一双,蹁跹相对,中间隔着落花,顾盼交流。
落花与紫燕两种物象,一静一动。
画面其余部分大片留白,给人一种孤寂空灵之感。
如此一幅构思巧妙,思致清远,意境空灵空灵的画作。
在结合其上的款识,以及‘唐寅私印’‘南京解元’两枚钤印。
曹子建已经确定,这就是唐伯虎的水墨花鸟画。
而且还是唐伯虎极为少见的以落花为主题的画作。
虽然唐伯虎写过不计其数的《落花诗》,但与之相对应的《落花诗意图》却极为少见。
所以,价值可见一斑。
就在曹子建看得入迷时,盛元颐却是暗道:“看来曹先生对于书画类作品真的只是略懂。”
“刚刚那些瓷器,他几乎几分钟就看完一件,而这件如此小尺幅的书画作品,他就看了已经十分钟了。”
“那要是大尺幅呢?不得半个小时以上?”
“我这边一共有十三件书画作品,按照这个时间算的话?岂不是要看到明儿早上?”
想到这,盛元颐默默的退出了藏品室。
他打算让李管家给自已搬一张藤椅过来,毕竟站那么久,他可吃不消。
“老李....”
听到盛元颐喊声的曹子建朝着声音来源处看去,只见盛元颐这会正站在房间门口,背对着他,朝着楼下喊着。
这让曹子建双眸微亮。
这不,机会就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