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 第765章 大丰收

第765章 大丰收(1/2)

目录

盛元颐的藏品室比之他的书房还要大上许多。

其内古玩摆放也是错落有致。

书画跟书画类放一块,玉石器跟玉石器,杂项跟杂项,陶瓷跟陶瓷。

盛元颐想着自已第一次卖给曹子建的就是瓷器。

第二件的时候,曹子建对于瓷器的分析更是头头是道。

这让他想当然的以为曹子建就只专精于瓷器,所以,来到藏品室后,盛元颐第一时间就领着曹子建来到了那个摆放着各种瓷器的博物架边上,道。

“曹先生,这架子上一共有十六件瓷器,都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你都可以自已上手查看。”

“当然,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可能我喜欢的,曹先生不喜欢也说不定。”

“不过没关系,这边柜子内还有一些是我没有摆出来的。”

“到时你也可以自行查看。”

“行,我先看看。”曹子建微微颔首,这就将目光落到了博古架上。

十六件瓷器,看着都十分精美。

单单第一眼的感觉,就与众不同。

粗略扫下来,虽然没有汝官哥钧定这些宋瓷,但也都是明清两代不可多得的精品。

就比如曹子建这会正拿在手上的这件斗彩松鼠葡萄纹葫芦瓶。

壶身呈精巧的葫芦形,器物表面绘有一株垂下的葡萄藤。

其扭曲的树干上结满了成熟的葡萄,部分葡萄被宽阔的锯齿状叶子和卷曲的藤蔓遮掩。

整体轮廓以细腻的釉下蓝彩勾勒,并施以鲜艳的红色、黄色、紫红色和绿色珐琅彩。

叶子则以两种绿色呈现,背面绘有一棵小树鼩在草地上啃食一串葡萄。

“?色彩淡雅?,突破传统成化斗彩的单一色彩,形成明丽清逸的风格。”

“青花轮廓线与彩料填充精准对接,已经达到了“色不压线,彩不掩胎”的境界。”

“?胎体薄透?,釉面匀净如霜雪,胎质坚密....”

即便不看底足的落款,单单从这填彩工艺,造型和纹饰等方面,曹子建已经知道了这是哪朝哪代的瓷器了。

毕竟能够在继承成化斗彩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工艺创新与艺术突破,形成独特的风格特征斗彩的瓷器,非雍正朝莫属。

当即,曹子建将葫芦瓶翻了个底。

只见底足落有双圈青花楷书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

款识书写工整秀丽,凸显皇家风范。

?曹子建没有急着询问这件葫芦纹的价格,而是准备将剩下的十五件一同看完先。

所以将其重新放回到博古架上后,曹子建又拿过另外一件端详了起来。

这是一件黄地青花折枝石榴花果纹盘。

此盘微撇口,浅弧壁,圈足。

内外黄地青花装饰,盘心绘折枝石榴纹,外壁为缠枝莲纹,构图疏密有致。

石榴花纹样,始见于宣德一朝,其后继而善之,其中数成化、正德为佼佼者。

此盘黄釉丰腴厚润,与青花形成鲜明对比,胎体细洁但厚薄不均,釉色白中闪青灰,底釉呈亮青色。

这是正德青花标志性特征?。

曹子建这就查看起了底部,果然,底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正德,为华国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

即1506年至1521年。

该年号虽然仅有十六年的光阴,但却发生了不少大事。

如王阳明就是在正德三年龙场悟道,完成思想突破?,迈入‘圣人’行列。

还有刘瑾谋反案等等。

而景德镇御窑厂,在正德年间还被朱厚照下令暂停生产了两年。

这就使得,正德瓷当时一共也就烧造了十四年而已。

时间如此短,数量肯定稀缺,更别提能够流传下来的。

虽然官方一直没有统计过正德瓷的具体存世量,但从正德官窑瓷每年上拍不足十件的数据来看,其稀罕程度可想而知。

加之正德瓷器刚好处于明代青花瓷的转型期。

这使得正德瓷除了物依稀为贵这一价值以外,还有它承前启后的艺术价值。

这1+1就大于二了。

按照曹子建的估计,这件品相完好,口径接近30的明正德黄地青花折枝石榴花果纹盘在现实世界,是有机会跻身千万瓷器俱乐部的。

...........

待博古架上的十六件瓷器全部上手看过之后,已经是一炷香之后了。

每件瓷器的查看时间,耗时两分钟都不到。

这鉴赏速度,已经相当迅速了。

“盛公子,不知道这些瓷器什么价格?”曹子建将目光望向了一直在旁等着的盛元颐脸上,问道。

“曹先生,你指的是哪一件?”盛元颐反问道。

“这架子上的十六件。”曹子建答道。

“十六件你全部都相中了?”盛元颐愕然道。

要知道,他这些可不是普通的瓷器,件件都是珍品。

动辄就是数千大洋一件。

一般人都是一件一件购入的,像曹子建这般要全部抡圆的极为少见。

“对。”曹子建点了点头。

得到准确答复的盛元颐忍不住开口道:“曹先生,像买粮一下买一大堆的,我见过不少,但是像你这种买古玩跟买粮一样的买家,我生平还是第一次见。”

“没办法,谁叫盛公子的这些藏品都深得我心呢。”曹子建笑道:“你给算算,大概要多少钱。”

“好。”盛元颐说着,这就从边上拿过一个算盘,开始拨弄了起来。

一边拨弄,他还一边将价格给说了起来:“这件清雍正斗彩松鼠葡萄纹葫芦瓶,六千五百大洋。”

“这件明正德黄地青花折枝石榴花果纹盘,六千大洋。”

“这件雍正金釉碗四千八百大洋。”

“而这件.....”

曹子建默默的听着盛元颐的报价,也没有急着跟对方讨价还价。

随着算盘拨弄结束,盛元颐开口道:“曹先生,这十六件瓷器,合计四万六千大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