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惊艳实习生闪亮登场(2/2)
……………………………………
叶晨在医院度过了一个月的观察和调养期,确认身体彻底康复无虞后,便正式出院了。经过这番波折,他更加珍惜平静而充实的生活,休养期间,他也没有完全闲着,阅读和思考从未停止,思绪常常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随着身体状态的恢复,叶晨和贺秀莲的大学生活也步入了最后一年,实习季来到了。凭借着优异的学业成绩,在黑老等文坛前辈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他本人几部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再加上黑老不遗余力的推荐和亲自牵线搭桥,叶晨顺利的将实习单位定在了省报,省城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闻机构。这对于一个文科生而言,无疑是顶级的实习平台,为他未来的事业铺就了一条高起点的道路。
关于妻子贺秀莲的实习安排,叶晨也早有考量。夫妻俩感情深厚,自然是不愿意分离。叶晨拜托田福堂,动用了一些人脉关系,同时也得益于贺秀莲自身踏实肯干,性格温和的优点,为她在省城联系好了一所不错的初中进行教学实习。这样两人便能一同在省城生活,互相照应。
家庭方面,两人的孩子叶星宇,如今也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经过二人商量,决定暂时由叶晨的父母帮着照料,老太太工作不忙,眼瞅着到了退休的时候,再加上这些年一直陪伴着孙子,早已经习惯了。
考虑到二人去到省城初来乍到,而且两人实习初期都会非常繁忙,将孩子带在身边恐难周全,叶母对此,自然是欣然答应,愿意为儿女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
于是一切安排妥当后,叶晨和贺秀莲收拾好行装,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些许离家的不舍,踏上了前往省城的旅途。
新的阶段,新的挑战,也正在等待着这对年轻的夫妻。叶晨将在省报的新闻战场上出示锋芒,而贺秀莲也将在那所初中校园里,开始实践她的教育理想,他们的生活翻开了充满希望的新一页。
叶晨提着简单的行李,站在省报那栋颇具年代感,却又透着威严的苏式大楼前。这里对他而言,并不全然陌生。
过去几年,他的小说、散文在文学界声名鹊起,作为陕省着力推举的新生代作家代表,省报的文艺副刊曾多次转载过他的作品,并配发过评论文章。他与副刊的几位编辑通过信、甚至通过电话,算是神交已久。
走进大楼,办理完实习报到手续后,叶晨很快被引到了报社。一位分管领导,副总编辑的办公室。副总编是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见到叶晨后很是热情,亲自给他倒了杯茶,笑着说道:
“叶晨同志,欢迎你啊!你的文章我可是每篇必读,写的是真有深度,给我们省争光了!早就听说你要来实习,我们可是翘首以盼啊。怎么样?对实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尽管提!”
领导的态度很和蔼,话语间充满了对叶晨文学成就的认可。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一位早已成名的青年作家,来到报社实习,自然会选择与他气质相符、也能最大限度发挥他特长的岗位,比如文艺部,做编辑或者专栏撰稿人,工作相对清雅,也便于他继续创作。
然而,叶晨的回答却关乎了他的意。只见他放下茶杯,坐直了身体,神情认真的说道:
“谢谢领导关心,我确实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到新闻部去,从一名一线记者做起。”
“记者?”
副总编明显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镜,疑惑的确认道:
“跑新闻?那可是很辛苦的,风吹日晒,到处跑线索,抢时间,和你安静的文学创作可是两码事。”
“领导,我明白您的意思。”
叶晨面带着微笑,语气却十分坚定的说道:
“正是因为觉得创作和新闻是两码事,我才更想去尝试一下。您知道的,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不能闭门造车。
我虽然写了一些东西,但是自觉对当下火热的社会现实、对普通人的生活和脉络,接触的还远远不够深入。
记者工作虽然辛苦,但却是深入生活、积累阅历、洞察社会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我相信这段经历对于我未来的创作,会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而且新闻报道要求准确、客观、敏锐,这种训练对于锤炼文笔、提升观察力和思想深度也大有裨益。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更接地气、更有时代感的写作者,而不仅仅是在书斋里想象世界。”
副总编听着叶晨这番条理清晰、眼光长远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他见过太多有点才华就眼高手低、只想找清闲位置的人,像叶晨这样已经成名,却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一线锻炼的,实属凤毛麟角。
他沉吟了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终于笑了起来:
“好!说的好!年轻人有这种想法,很难得!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主动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才是我们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嘛!
行!我支持你!那就去新闻部!我会跟新闻部主任打招呼,让他给你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带一带。不过小叶,一线采访可不比写小说搞创作,规矩多,节奏快,压力大,你要有心理准备。”
“请领导放心,我一定虚心学习,遵守纪律,努力做好工作!”叶晨站起身,郑重的保证道。
就这样,叶晨没有选择那条看似轻松平坦的“作家特权”之路,而是毅然走进了省报新闻部那间总是弥漫着电话铃声、打字机噼啪声和记者编辑们急促脚步声的繁忙办公室,开始了他的记者实习生涯。
叶晨走进省报新闻部那间,嘈杂而充满活力的办公室,空气中混合着油墨、纸张、烟草,以及一种名为“截稿压力”的特殊气息。
这一切对于叶晨而言,非但不陌生,反而有种恍如隔世的熟悉感。当初魂穿《乔家的儿女》世界,他从一线小记者一路摸爬滚打到金陵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的经历,早已将新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滋味深深刻入了他的灵魂。这里的弯弯绕绕、明规则潜规则,他洞若观火。
新闻部主任是个风风火火的中年人,接到副总编的电话,知道来了个“关系户”,还是个大作家,有些头疼该怎么安排,生怕来了个眼高手低,吃不了苦的爷。
他随手指派了部门里一位以严谨和耐心着称的老记者,姓钱,大家都叫他钱老师,让他来带叶晨。
钱老师是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头发花白,态度温和却一丝不苟的老媒体人。他接到任务时,心里也是暗暗叫苦,以为自己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带一个可能对新闻业务一窍不通的文弱书生。
然而,仅仅是一天下来,钱老师就发现自己简直是错的离谱。这个名叫叶晨的年轻人,简直是他带过的最让人省心,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惊艳的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