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2章 鲁周联盟,商业帝国的奠基(1/2)
鲁王王胤,年方二十五,虽非嫡长,但心思缜密,尤善计算。他不好武事,却对经济之道有着天生的敏锐。
他观察到,大秦一统天下后,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统一,为跨区域的商业流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帝国疆域辽阔,各地物产丰瘠不均,信息阻塞,流通成本高昂,致使“淮南之橘积于市,而关中之民无以为薪”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周王王霖,年岁与王胤相仿,性格豪迈,仗义疏财,因其母族乃关东大族,自幼耳濡目染,结交遍及三教九流,从江湖游侠到地方豪强,从退隐官吏到行会首领,皆有其人脉。
他深知人脉即是财路。
一次宫廷宴饮之后,王胤与王霖于御花园水榭中对酌。
月色如水,王胤摒退左右,低声道:“三哥(王霖排行第三),如今四海虽定,然民生犹艰。父皇励精图治,重在武功吏治,于这货殖经济,似有未逮。我观天下物产,若能流通有序,其利岂止千万?既可富国,亦可强兵,更可惠及黎庶。”
王霖抚掌笑道:“五弟(王胤排行第五)所言,正合我意!我那些江湖朋友,常叹各地物价悬殊,有心贩运却苦无门路资本。你我若联手,以亲王之尊,整合资源,疏通渠道,何愁大事不成?”
二人一拍即合,决定组建“鲁周商号”,从最基础、最关乎民生的粮食贸易入手。
他们深知,粮食是帝国稳定的基石,也是利润最稳、风险相对可控的行业。
王胤稳稳地坐在中枢位置上,他的责任重大,不仅要负责战略规划,还要对财务进行统筹安排。
为了确保财务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他精心设立了一套严密的账房制度。
王胤聘请了一批精通算术的幕僚,这些人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他们对数字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确的计算能力。
这些幕僚们负责记录和管理每一笔进出款项,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被详细地记录在案。
不仅如此,王胤还对每一处粮仓的库存情况了如指掌。
他定期派人去检查粮仓的实际存量,与账面上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没有任何差错。
为了更好地掌握粮食市场的动态,王胤根据各地奏报的收成情况、气候规律以及历史数据,绘制出了一张精细的“粮价波动图”。
这张图详细地展示了不同地区、不同时节的粮食价格差异,让他能够精准地预判市场变化。
而王霖则充分发挥了自已长袖善舞的优势。
他亲自奔赴各地,利用自已广泛的人脉网络,与产粮区的士绅、大农户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王霖与这些人签订了长期的包销契约,以略高于当地市价但远低于目标销售区的价格锁定了粮源。这样一来,他就能够在保证利润的同时,确保有稳定的粮食供应。
同时,王霖还与漕运官员、沿途关隘的守将,甚至是一些有一定规模的民间运输行会都打好了关系。
通过这些努力,他确保了粮船和车队在运输过程中能够畅通无阻,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他们的运作模式简直就是古代版的“供应链优化”典范!
首先,他们在江南这个鱼米之乡设立了规模宏大的收购点,这里物产丰富,是粮食的重要产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