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精灵宝可梦之究极训练师 > 第30章 李华小故事

第30章 李华小故事(2/2)

目录

平日里冷静理政的陛下难得的气血上涌,挥墨之间,写下了这篇《告万国宣战书》:

“朕中华赤子,素秉忠厚,持节守义。然尔诸邦,屡犯疆圉,旧愆未偿,复逞跳梁之态,岂谓华夏可欺耶?今若必欲构兵,天朝当整六师以奉陪!惟愿尔辈勿遽言弭兵——免使貔貅憾勋业之微,裂土不足飨兆民。即欲衔璧舆榇,亦须自审:彼等可配称降否?”

战书很短,但很霸气。

这是李华第一次看见这篇战书时的感受,也是他不论哪一次看见这篇战书时的感受。

当然,霸气的战书的背后亦是沉重的责任,帝国北面的边塞重镇太原在诸国联军的进攻中首当其冲。

无奈之下,陛下只得速遣十二道金牌召回尚在前线奔赴的两支虎蹲炮部队回来防守。

......

太原城下的战争是最为惨烈的,是帝国从建国到现在以来,称得上是尸横遍野,流血成渠的一战——当然,惨烈都是留给对方的。

“太原襟河立城,据天堑之险,寇锋为之夺。更以神机虎蹲炮列堞,其器昔戍边垣,今发雷霆。

西牙、波兰、欣盖提三国举众来犯,伏尸塔里木河,膏血浸流,水赤三日而河道易。是役也,歼虏万计,获辎重如山,边燧遂靖。”

李华在寂静的图书馆中默诵太原之战的结局。李华自诩态度虔诚,但一想起太原城中纪念碑上的浮雕,便总觉得这虔诚轻浮的如同蜻蜓点水。

实际上,在太原城城内的记载中,饶是神机虎蹲炮尽全力阻拦对方的攻城器械,太原城的城墙仍旧被三国联军给打的坍毁殆尽,若不是将士们拼命防守,维克多城主领导有方,太原城在顷刻间便会易于敌手。

恍然间,虎蹲炮的霹雳震碎晨雾,铅弹尖啸着掠过城堞,联军的攻城军备刚抵墙根便化为齑粉,塔里木河水裹着血沫翻涌,在初阳下漾出一抹黯淡的红。

但好在结果不坏,北面的三国联军在炮火轰鸣声中四散奔逃,南面两座已经纳入帝国版图的腓尼基城市也被压制的动弹不得,绝无反叛的可能。

也因此,自觉无望取得战果的西牙与克里王国便在交付赔款以后和帝国达成了和解。

既击溃联军的攻势,那南方对腓尼基开疆拓土的征程还得继续。

虎蹲炮,或者说其后身的野战加农炮部队,仍在对腓尼基的孤城比布鲁斯持续轰炸。

直至工业时代才得以在阿米娜大将军的引领下夺得比布鲁斯——这个陛下早就规划在内的皇家战马苑。

顺带一提,这段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国家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抵御外敌入侵——和之前的古典时期一样——未能促使帝国的文化有着多么壮丽的发展,却造就了盛行尚武之风。

也因此,对中华帝国的军队来说,这却是一场军功的狂欢。

阿米娜将军于公元1220年领着野战加农炮攻破比布鲁斯以后便一直在那座海滨城市休养。

这并不是说帝国不需要这般军事人才了,而是有一位叫做“拿破仑·波拿巴”的将军接替了她的领军地位。

李华很喜欢这名将军,永乐皇帝曾让宫廷画师画过一份以他为主角的油画:

画中将领跨西域骏马,玄甲映雪。后世注曰:'此拿破仑将军征腓尼基像也',卫与将军前方的是整齐的枪刺与射击方阵,护在将军后方的则是雄武的野战加农炮部队,而他们的剑锋,则是直指腓尼基的原始首都苏尔城。

......

李华将手中的《告万国宣战书》放回原位,继续在图书馆中走着,日影西斜,窗棂的影子爬上了书架。

李华的目光掠过记载着工业时代铁与火、血与泪的卷宗,来到了标有‘现代纪元’的书架,而靠着军功将整个北京城都堆满的中华帝国亦再一次进入了英雄时代。

李华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石油与铁路》,不由得笑了一下。

若说工业时代以后,中华帝国的永乐陛下最为看重什么,那无疑是各类被称之为战略物资的能源。

兴许是以前穷久了,每有探测队探明了石油,陛下总是会派遣军队将其纳入帝国的版图,派遣出的军队就像拱起脊背的护食小猫。

兴许是对当时卷土重来的土澳人的矿工军团心有余悸,陛下草草地结束了腓尼基之间的战争,将国家的重心放在了需要大量石油和煤炭支持的海军上。

或许是常年的征战让这个帝国——哦不,现在得称其为人民共和国——的民众们需要短暂的喘口气,休息一下;或许是从未有过基础的海军和空军的发展不能急于一时;或许是帝国的科技正处于一个即将突破的关键节点上。

总之,帝国和除了土澳之外的所有国家达成了和解——收取了所有国家的,或是割地、或是赔款、或是割地赔款。

红色的光辉照耀在帝国的土地上,帝国的基建能力被全方位的开发。

一条条铁路从各个城市出发,将帝国连接为更加紧密的一个整体;铝和铀的价值从地下被发掘出来,喷气式战斗机和原子能的力量都尽在帝国的掌握之中;地球卫星得以发射,我们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全貌,遇见了所有的文明......

李华翻阅着这些珍贵的史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又一行的注解。

最终,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段简短的文字上。

“1822年,澳大利亚的旧都堪培拉现在成为了我们文明的一部分。”

这个时间点,距离新成都建立港口的1610年过去了212年,距离旧成都建立的公元前3000年过去了约四千八百年。

四千八百年,卧薪尝胆,大仇得报!

只是看着这段文字,李华便从头舒服到脚。

......

窗棂的影子早已从书架攀上天花板,管理员轻叩桌面的声音惊醒了他。合上最后一册《近代科技发展史》时,李华发现掌心被书页压出了细密的红痕。

随意地仰望着头上的星空——没准帝国的科研人员现在还在火星上忙碌——在完成系外行星探索的今天其实也才1872年,帝国占领澳大利亚旧都得行为满打满算也就在50年前,而在这50年之间发生的事情,倒是大多算不上历史了,说不定自己会在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上看见他们。

李华笑了笑,又想着这想法其实也不一定,近几年的战争都是高端产业,没准都是只有陇西的军事学院才会教导的内容。

李华迈着轻快的脚步,乘着一阵风,回到了北京城市区。

他打算去吃点东西,据说北京城内有一家烤鸭的味道一绝,那里的烤鸭细腻温润,恰似不敢触碰的历史余温。

至于他的论文开头,他也已经有眉目了,那是一个从未有人分析过的课题——防御性尚武。

“虽具完备武装体系,却恪守‘非攻’原则,对外宣战记录为零......”

李华写下这行字,笔尖顿了顿。脑中不自觉的想着今天的“游历”。

图书馆的寂静中,成都城下炮火的轰鸣声中、塔里木河混入的那抹绯红中、堪培拉陷落时史官简洁的笔触下,都明晃晃大写着一个“战”字,这字与论文上的“非攻”二字有重叠在一起,刺得他眼眶发酸。

这以百万骸骨为基石的'非攻',这用血火疆域书写的'防御',在青史烟云间,原是一道无解的算术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