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去静安寺礼佛(1/2)
都说峰回路转,一夜无眠,
京城上空的晨光,依旧是如朝日一般,倒是北山静安寺里面,众多寺院和尚,早早起来,在大院中做着早课,不管是何管事,住持,都需要落座于此,诵读佛经,这样一来,就算有些懒惰的豪门公子或者家眷在此,也不好赖床不起。
清晨诵读完以后,便是武僧在中原习武打拳,雷打不变。
一连三遍过后,才是众僧人用膳的时候,随着留宿的香客居士,一同前来用膳,整个静安寺,已经是热闹喧嚣。
而在静安寺大雄宝殿最上方,无心方丈脚尖轻起,一个纵身便飞跃其上,驻足在屋顶上,身后,则是跟着大弟子法静汪子晋,随着方丈的眉目,看遍了整个静安寺的景色,
“法静,这段时日可有所得?”
自从无心阐师成为静安寺方丈以后,寺内的规矩随即大变了模样,再也没有往日的喧闹,一切皆以修行为主,有了寺院提供的药浴功法,法静的功力,也是一日百里的劲头,
“回方丈,弟子来此以后,承蒙诸多师兄照看,功力明显增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言语多是感激,要不是师傅把他从江南带到京城,说不得就被洛云侯查到,身死道消了。
这一点心情波动,自然是瞒不过无心方丈,轻轻道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法静,功法在身,也只是守护佛法的手段,来的这些日子,你只把精力放在练功上面,为师不曾见你研读佛经,已经是落了下乘,江南汪家的事,自有因果定论,你已经出家,割舍红尘一切,还想不明白吗。”
看似是劝慰,又或者是指点迷津,法静神色微变,终归是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是法静的过错。”
“好,万事因果,不必强加己身,此番洛云侯北归以后,其母王夫人,一直在静安寺祈福,如今也有快七日了,接待她们的,乃是你大师兄法缘,等你送完经以后,就去打听一下,王夫人何时准备启程回去。”
无心方丈双手背在身后,眼神闪过一丝思索之色,洛云侯北归以后,天下必定风起云涌,尤其是关内各位藩王回去以后,必不会善罢甘休,还有西河郡那边,江湖各大门派,都在收拢门人弟子,看样子,应该是贼教复起的时候了。
可法静眼里多有不解,寺院留宿香客居士,多是师傅立下的规矩,只要捐了福报功德,也没有规定居住的时日,师傅问起是何道理。
“是,方丈,弟子回头就去问问大师兄,但子弟有疑问,那洛云侯领兵北归,竟然也没有和其母告别,听来此香客说,洛云侯走的甚急,那是不是说关外的兵事凶险,所以其母才来祈福的”
还想再说一些,却被无心方丈出言打断;
“法静,勿要多言,阿弥陀佛。”
“是,方丈,弟子着相了。”
法静脸色羞红,赶紧低下头。
随后,二人便飞身下了屋顶,去了斋院用膳。
而静安寺东侧,则是新修的小院,一排排禅院小筑依山势而建,白墙灰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颇为清幽,临山湖的一侧,也是位置最佳的一处院落,正临着后山寺中僧人称为“净心湖”的山间湖泊。
湖面不大,却极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与环绕的青山,微风吹过,泛起粼粼波光,偶尔有山鸟掠过,留下一圈圈细小的涟漪,院墙之外,几株高大的银杏树枝叶探入院中,此刻秋意渐浓,叶片已染上些许金边,此地就是洛云侯侯府王夫人下塌处。
屋外庭院门挂着的匾额,上书“澄心居”三字,笔力遒劲,透着禅意。
院内布局简朴雅致,绕过青砖影壁,便见一方小巧的庭院,青石铺地,角落植了几丛修竹,竹影婆娑,沙沙作响,正房三间,屋舍窗明几净,用的是素色窗纱,未施过多彩绘,廊下摆着两张藤编的圈椅和一个矮几,几上放着一套素雅的青瓷茶具和一本摊开的佛经。
此刻已是早膳之后,寺中喧嚣渐歇,唯有风过松涛与远处隐约传来的僧人诵经声,更显此地之幽。
王夫人一身素净的深青色常服,未戴华饰,只在发髻间簪了一支白玉簪子,正独自坐在廊下,望着净心湖的粼粼波光出神,心中还记挂着师姐递来的密信,没想到师姐那么快就回京城了。
“小姐,法缘师父送来了今日的《金刚经》精抄本,说是方丈特意嘱咐供小姐参详的。”
兰月儿从外面,一手提着食盒,一手拿着佛经手抄本,走了过来,来此地已经有七日有余,心底早就想着郎君身影,可惜,人还没回去,侯爷竟然回了关外,自己和舒儿说了以后,各自有些气闷。
听见兰月的脆音,王夫人回过神来,接过经卷,指尖拂过那工整有力的墨迹,轻叹一声:
“说了多少遍,就是记不住,叫老夫人。”
眼里有些宠溺之意,可偏偏眼神,回转过来道;
“原以为静安寺乃是修身之地,可惜,红尘因果繁杂,不知妙玉师傅,有何见解?”
抬头一望,就见到一身禅衣的妙玉,已经行至此处,一头乌黑的秀发,落在禅衣上,更显得有些韵味在里面,就连月儿见了,面上都有复杂神色。
“阿弥陀佛!老夫人,红尘因果未了,怎可安心修身,佛家讲究因果轮回,诸多琐事缠身,终归是法不近身。”
妙玉道了一声佛号,心底也是有些惆怅,洛云侯那英俊的面容,始终绕在心头,就连她自己,都不知如何是好。
“妙玉师傅所言在理,既然因果去不掉,只能留在红尘,老身观妙玉师傅代发修行,必然是要在红尘历练一番,所以就没让妙玉师傅去青玉庵修行,莫要责怪老身。”
望着妙玉熟悉绝色面容,王夫人心底始终有些念头在里面,世上的人,真的会如此相像吗,未免太过惊世骇俗了,顺手,就把金刚经拖本,递了过去,妙玉眉目一喜,双手接了过来,回道;
“老夫人客气了,若不是随着老夫人来此佛家圣地,万不会接触那么多佛家真经。”
“那就好,既然侯爷北归,府上有也有人照看,此地风景秀丽,可多住几日,妙玉师傅若是还想要经文,只管说就是。”
看着净心湖对岸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枫叶开始微微泛红,松柏愈发苍翠,景色独特,唯有一群鸟儿飞过,才有了一丝生气,王夫人心情顿时感到舒畅,而妙玉面色一喜,
“多谢老夫人,妙玉这就回去研读。”
施了一礼,便回了屋子,留下兰月在此伺候,方几上,摆了糕点茶水,
“小姐,哦,老夫人,按照约定时间,昨日教主就应该来此见老夫人了,可奴婢等了一日,也没见到教主身影,不知出了何事。”
兰月儿心底有些着急,一出口,就把关外的习惯带了过来,被王夫人听着,瞪了一眼,
“嘴上也没个把门的,还小姐小姐叫着,她没来就没来,许是有事耽搁了,凭着她的身手,天下能留下她的没几人,倒是瑾瑜走的也太过着急了,关外的事,女真人贼心不死。”
女真人始终是心腹大患,也不知瑾瑜这一次回去,能否稳住关外局势,眉目一转,寻见月儿担忧面容,心中一叹,劝道;
“你也不要担心,女真人现在也是元气大伤,不会有事的,倒是府上,你多留意,万不能出了差错。”
“是小姐,啊,是老夫人,奴婢,咳,儿媳明白。”
一番话,逗弄的王夫人,喜笑颜开。
与此同时,
北山脚下,
官道一旁,多是简陋茶肆和酒馆热闹非凡,此刻辰时刚过,正是南来北往的客商、附近的樵夫猎户,以及一些明显带着江湖气的汉子,休憩打尖的时辰,不少人一落脚,就喊着掌柜的,端上吃食茶点,茶肆里弥漫着饭食的香味和喧哗的人声。
靠近路边窗口的一张方桌旁,坐着两位毫不起眼的客人,一位是年约三十的中年客商,面容憔悴,身子瘦弱,身边则是坐着一个身材壮硕的汉子,同样穿着粗布衣裳,脸上涂了些灶灰,显得风尘仆仆,像个护卫或车夫,此二人,就是乔装打扮的白莲教教主白水月和右护法应先才,二人在此,点了吃食,不紧不慢品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