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唐朝地主爷 > 分节阅读 79

分节阅读 79(2/2)

目录

制度未定,人才先行,先办一个招聘会吧

一张大红纸贴在菜市口的布告牌上,红纸两边站立了两个威武雄壮的士兵。过路的人一看,咦是红纸,是喜事难道又要减税了赶紧凑了过来华夏自古爱从众,不一会儿,布告牌下面就人头攒动,密不透风了,哪怕在场的人没几个看得懂布告牌上的东西。

“挤挤挤挤让我先看看”一名瘦插缝儿伙计挤进来,拍拍胸脯,站到前面自豪地看着道:“我认字,给大家读一读”

“哎呦,看不出啊,你还识字”一个人带着疑问地道。

“我这叫真人不露相”瘦伙计念道:“招长一人,二人,干五十人,一百人”

“就,就这个我看那好些个字呢”

瘦伙计黄脸腾的就红了,他曾经帮着掌柜管过几天帐,他一看布告牌上挺多数字,马上跳了出来,可布告牌上的字他只认得数字啊,其他那些字他哪里认得,只得灰溜溜下来了。

又见围观群众混乱了一番,人群里有人道:“张书生来了,他识字,让他看看”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人拿着纸扇悠然自得,闭目养神。众人心里暗骂一声,你要我们让路,说一句话不就完了吗,装什么高深只不过众人还是凑出了一条空道,让那书生趾高气昂的到了布告牌下。那书生摇了一摇头,看着布告牌念:

“招聘:刺史府新建商税司,招司长一人,副司二人,干事五十人,巡街一百人。即日起,有意者十日内到刺史府面试,择优录取。特,无人不可”

众人听了砸舌,一个进城售米的老农开口道:

“这,这刺史府招长工”

如今田里粮食收了,他正想干点零活儿贴补家用呢。另一个老农听了,也是眼睛一亮:

“听说这新刺史是个大好人,连流民干活也给大白米饭吃,要是他招长工,那工钱该不会短的”

一个屠夫大笑一声:“哈哈哈,你这两个糊涂老倌,刺史大人是招税吏呢”

那书生听了,做模做样点点头:“然也”

“嘿嘿而且啊,好像还没有条件,你这两个老倌去当当官”

“不敢不敢”那两个老农连忙摇头。他们口说不敢,其他人心里却暗自计较,哪怕是当个小巡街那不也是铁饭碗,吃皇粮光宗耀祖啊这次一次招一百人,我难道比别人差

那书生却一脸不屑:“呔,税吏罢了,哪里能算官员但税吏好歹也是朝廷中人,怎可谁都能去,这刺史糊涂啊,有辱斯文”

书生说完,飘然而去

201710710:19:3943261352

第三十六章言商2

第三十六章言商2

建立商税司,无条件招聘人员,徐清的这一封政令一下,沧州各方反应不同,差不多分为了两派。

一派,以沧州的书生为代表。徐清招人不设条件,一下子让他们自诩高贵的读书人身份给弄成了一文不值,这让他们极度不满,联合起来对徐清展开口诛笔伐,说徐清坏了朝廷的抡才规矩,坏了天下的根本。

在那些读书人眼里,士农工商,他们才是天下根本,其次才是做田扒粪的、打铁锯木的和行商的。既然是根本,缺了谁都不能缺了他们。

这个等级观念在,他们在哪里都不容许这个被破坏。进城要读书人先进,吃饭要读书人先吃,总要高人一头,先人一步才舒服。你要问他为什么,他要说:孔子讲的“先进于礼乐,君子也”,我们读书人要当君子,自然就要处处为先了。孔子的理论,就被读书人如此运用于实践了。

另外一派,就是普通百姓了。徐清的减税,低价粮每个政令都为他赢得了巨大的人气,徐清是个好领导的观念深入人心。别说是招人去吃铁饭碗了,就是徐清在外面振臂一呼,也会有成千上百的人相应徐清。

只不过有的人认为自己没什么才能,帮不上刺史的忙,才没有那么热衷于这次“招工”,也就是徐清说的招聘会。

毕竟是“铁饭碗”也,还是有不少人眼巴巴盯着的。司长副司,他们不敢期望,干事巡街还是能觊觎一下的。

小四就是其中之一。

小四是老四的儿子,长的高高壮壮的,人也机灵,会算数。本来小四是在酒楼跑腿的伙计,无意中看到徐清的布告,心动之下回家和老四一合计,老四举双手赞同,于是就决定来试一试了。

小四换了一件半新半旧的麻布衣,缩着脖子瞅门口那威猛的卫兵,在沧州内城门口“路过”了好几次,一拍腿,一咬牙,才走了进去。

小四不知道的是,他一进门,他的身后立即引来了无数眼光。原来是所有人都不想做第一人

进了门之后,见那卫兵没有动作,才长出一口气,背后湿成一片。

小四抬头一看,是两张牌子,左边写着:“干事”,右边的是“巡街”。小四想到,干事招五十人,巡街招一百人。而且小四不知道干事是啥子,至于巡街,小四听名字就知道是巡逻街面的。

“好,先试试巡街吧”小四心里道。迈开腿就朝右边的走廊走过去。

小四进大门那一刻,就有一个小厮飞奔进内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