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7(2/2)
虽说很想停下来好好欣赏一番;不过他仍旧知道那些才是关紧之事;所以,跟随这小侍从的脚步,丝毫不敢落后。不一会,就到了这王宫的正殿。
普拉摩三步并作两步的赶忙迎了上去,对在王座上端坐的拘摩罗王深深一揖,单刀直入的说到:“小侄,奉父王之命,特来拜见大王,以增进两国之友谊,缔结世代友好之盟约。”
听闻这普拉摩如此的爽快,拘摩罗王和夏尔马相互一看,宛然一笑。接着拘摩罗王就对其冷言道:“听闻你父王,损失了三大将军,至如今已经到了众叛亲离之境地,我怎敢与列国为敌再与尔等结盟呢”
看到拘摩罗王如此贬低父王,普拉摩虽然有一丝气愤,但是想到此行之目的,于是乎就接着辩解道:“大王所言差异,向那三大将军殒命沙场,均是这大唐奸贼王玄策使用奸计之释然。这三大将军均为忠义之士,在危难时刻没有想到自逃性命,而是自刎以谢父王的知遇之恩;父王闻之,也是悲痛万分,想昔日之兄弟,皆因自己而殒命,故而也是颇为悲伤。虽说我帝那伏帝国暂时战局不利,但是依旧拥兵数十万,南方列国自是深感父王之恩德,均要派兵为前部先锋,以拒大唐奸贼,可惜父王深感百姓之苦,故而婉言谢绝”
“如此说来,你父王还是个仁义之君了身为臣子,谋害君王,这事可是颇为不光彩呀”拘摩罗王听完之后,也是不屑的随口就回复到
“大王所言差异,谋害君王之事,更是以讹传讹之举,实在不足为信向那昔日之仁爱大王戒日王,也是爱民如子之一代贤明君主,不仅得父王之尊重,更待万千子民之爱戴,父王怎会有这鸠占鹊巢的谋害之举呢。
事情之起因则是,这受人尊敬之戒日王,未曾留下子嗣,故而只能在这大臣之中择贤而立之。当父王听闻其一年前已经拟下遗诏,让自己继承衣钵之时,也是万千推让,可是实在拗不住一众公卿大臣之恳请,故而只能够受命于危难之际,扶大厦以将倾
至后来,一小部分未曾谋得丝毫利益的小众官员,才编造出了这些父王篡权夺位之举,实在是小人之伎俩,大王如若深信,那岂不是中了他们不义之计谋乎”普拉摩再次巧舌如簧的辩解道。
听得如此之辩解,拘摩罗王似乎感觉这事,还真的经不起推敲,故而对这种解释之法,也是有了这么一丝倾向但是其接着又颇为不屑的说道:“如若正如你所说,这般解释也算合理但是普拉德屠杀这茶馎和罗城的数万黎民百姓,我想这是你父王也不曾做出来的事情吧如此暴虐之人,我怎能与尔等相交”
听闻拘摩罗王如此之说,普拉摩也的确感此事颇为棘手,这的确是普拉德自小养成的性格,虽说此事,父王也是闻之大惊,但是最后毕竟不了了之了于是,就脑瓜子一转,灵机一动道:“此事,的确是我弟普拉德不尊军令所为,父王和母后也是颇为气愤。可是,自古以来虎毒不食子,作为父王之亲生骨肉,怎肯对其狠下杀手故而,也拿这一番罪责,时常祈求梵天大神;让所有的罪孽自己一人承担;当听闻此等消息,望着父王苍老的鬓角,做儿子的也是深深的为这份父爱所感动。”
话语之间,就见这普拉摩潸然泪下。虽说阿罗那顺自然是没有这等明智之举,但是被普拉摩这一番声情并茂的诉说,再加上其颇为痛苦之表情,也不得不让为人父之拘摩罗王,以及夏尔马感动故而此事也算挽上一撇,暂时不提
看着痛哭流涕的普拉摩,拘摩罗王也是心中一软,就示意小侍从递过去一个手绢,接过手绢的普拉摩擦拭了一下已经哭红的双眼,稍稍平复了一些心情之后,又见拘摩罗王稍微缓和的问到:“本王也刚刚信奉佛教没几年,你父王自从继承戒日王之衣钵以后,就这么快的改释为梵是为何意呀
这一番对答,普拉摩该如何解释呢请看下节
第八十四回:王玄策兵锋直至茶馎和罗城普拉摩诡辩说服拘摩罗王下
听得,拘摩罗王问起这行梵灭释之事,普拉摩又一次伤心的哭了起来。这一哭,又让拘摩罗王颇为无奈,赶忙安慰道:“贤侄,贤侄,这是作何,为何又哭了呢”
却见这普拉摩,带着甚多的委屈,给拘摩罗王解释到:“此事说来话长,父王一方面甚是无奈,一方面也是颇为于心不忍。您也知道,这佛教在咱们五印度,已经没落多时,自从戒日王统一了咱们五印度之后,因为其信奉佛教,才大力在咱们五印度推广佛教。当时众多的婆罗门教神庙被改为佛寺,以至于甚多之婆罗门教徒无处可拜,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听着普拉摩的话语,拘摩罗王感觉这事也是在理,故而就配合这点了点头
甚是机灵的普拉摩,也注意到了拘摩罗王的这一点,故而又接着说道:“父王是一个虔诚的婆罗门教徒,想必大王您也是知道的。自从继位之后,也仅仅只是想将多余的空闲的佛教寺庙,恢复成婆罗门教神庙,故而才颁布了此等政令。可是万万没想到的则是,下面的一些大臣歪曲了父王之意,竟然严令僧众还俗;当父王听闻此事之后,也是颇为恼火但是鉴于政令已经发出,实在难以收回,就改动了还俗之政令像咱们东印度列国,均没有推广此等政令,而这也正是父王之本意”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番狡辩之词,阿罗那顺这些时日,没有责令僧众还俗的原因正是因为王玄策率领这大唐联军南下,已经让其没有了此等精力。虽说戒日王当年改婆罗门教神庙,为佛教寺庙也为实情,但是远没有如今阿罗那顺这样铺天盖地。再加上最后这阿罗那顺对东印度政令的无能为力,在普拉摩口中,也成了其父王之本意。
虽说拘摩罗王密探众多,但是此等具体执行之小事,自然是没有调查的到位,故而其这一番言语,还真是从另一个角度,稍稍说动了拘摩罗王
看着态度又缓和了几分的拘摩罗王。普拉摩又接着说道:“父王时常念叨大王诸信佛教,崇尚外来文化,故而此次特令小侄而来,送来了大唐玄奘法师翻译过来的唐文经典。”说着,就让侍从,呈上了大乘起信论以及道德经和老子画像
当看到其送来如此日思夜想之物的时候,拘摩罗王为之大喜。赶忙从王座上起身,迈着激动的步伐,走下了御阶,亲自翻看着字字珠玑的两本经典,观摩这老子画像。一切都是如此之坦然,如此之欣喜;看着拘摩罗王如此之神情,普拉摩似乎已经感觉到,事情成功了一半还多。
于是,他又带着款款深情对他说道:“为了展现两国永结同心,共序友谊之篇章,小侄愿意终身在您这王城,跟随大王学习”
听此番话语,拘摩罗王以及夏尔马均已明了,这是要在我迦摩缕波国为质呀。故而拘摩罗王翻看着道德经手,瞬间就停住了,经过些许思索之后,说:“你父王之用意可真是颇深呀,不过面对如此之局面,其能否能够克敌制胜呢”
“大王多虑了,在这五印度之地,拥有象军的也只有您和父王,象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