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6(2/2)
“这是为何,这都传承很多很多年了,为何要改印度这两个字怎么写呢”王玄策随手就放下了经书,带着甚多的狐疑,向玄奘法师请教到。
于是,玄奘法师就提起笔,端端正正的写下了两个正楷字:“印度”。
望着这清秀的二字,王玄策至此时,才知道这印度二字原来这么写。而在这译经院,正在工作的部分徒弟,听得他们的谈话,也望向了玄奘法师所写的这两个字。除了他亲传的几个弟子,所有人也是对这天竺,改为印度,充满了疑惑。
看着众人疑惑之表情,玄奘法师于是宛然一笑的,就对他们解释到:“正是因为我们错误称呼了很多年,就应该给他改改。说起这天竺之称谓,我和辩机等众位弟子,这些时日详加推敲了一番。发现咱们中土最早记录天竺,不这时候应该称呼印度的。也不对,那时候还叫身毒,也叫贤豆哎呀算了总之就是这个地方了”
这印度的各种别称,顿时弄的玄奘法师也感觉到很是纠缠,故而无奈的耸肩一笑。随着他的这一笑,随即,也引起了众位弟子忍不住乐呵呵一笑。给甚为枯燥繁琐的译经工作,带来了不一样的幽默之感,不一样的轻松之态。瞬间这死气沉沉的译经院,不仅气氛变的欢悦了不少,而且这众位弟子心情也舒畅了很多,精神也抖擞了几分。
“敢笑为师,快好好干活”。玄奘又一次不无幽默的对这些弟子说起。
“法师,你就让他们歇一会吧,看把他们给累的”王玄策也插科打诨的接着话茬说到。
“王长史,你又被这帮孩子们给忽悠了,你以为他们会不歇着吗”。一句话,说的众人前仰后合,哈哈大笑。
“既如此,不知道的,那就听为师细细讲来”玄奘法师稍稍停顿了一下之后,理了理袈裟,就接着给他们说道:“印度二字愿意为婆罗多,此乃起源于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是指印度河流域这一大片地方。后来,随着文化宗教的传播,才逐渐包括殑伽河恒河这一大片地方以至于到达了今日之整个五印度。我中土最早知道这个国家之人,应该是大汉王朝凿空西域之张骞。”
听玄奘法师这一一说,听得颇为入神的众人,也都连连点头。
“西汉武帝,建元二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之时,听说遥远的南方还有一个国度,叫做身毒。而这身毒,应该是当时对印度发音比较准确之记录,但是译成了身毒二字,也整体体现了张骞对大夏人所描述的印度,总体之印象。
到了元狩四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于是乎就派人前去身毒联络,且把身毒国使臣带回了长安,虽说张骞没有去过印度,但他的属下却到达了印度。
这时候尽管大汉的群臣,对印度也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但毕竟先入为主,既然有了这身毒的称谓,也不好再加以更改。
到了东汉明帝时期,史书中出现了天竺这个称呼来代替身毒;其实,这并不是偶然,而是随着交流的加深,两国之间相互理解,而达成的部分共识。
且当时的中土人士已经知道佛教在印度盛行,也对其充满了不少兴趣,从音译的角度来看,佛教中的佛达摩梵语dhar或者dhara,这个发音与当时汉字“竺”的发音应该颇为相似。
“竺”在当时的发音应该就是aosdaaos或者“du“。译为天竺,意思就是“西天佛国”之意。也揭示了当时人们对印度的了解。
可是时至今日,佛教在印度地界已经远不如从前,十之有六的国家信奉异教,且有很多佛教典籍已在五天竺失传,这就是为什么,拘摩罗王遣使前来迎请这大乘起信论之缘由了。
故而,今日之天竺已经不再是西天佛国了,且我大唐,对其称谓五花八门,既然面对如此众多之异议纠纷,更应按照梵文sdhu。直接翻译为“印度”岂不更好。况且梵文印度的意思正是日月,这样显得更加妥当。所以嘛,王长史以后请称呼为印度,别再谓之天竺了”。
王玄策听得他的这一番解说,不仅头头是道,更条条在理。于是恭恭敬敬的对着玄奘法师,充满笑意的深施一礼到:“唯”。
于是,在这大唐西域记中就有了这样一段记录: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不仅王玄策,还有这一众弟子,也被这一解释所深深的折服:的确应该如此,只有统一,方可更久远之流传。而这时候有一个人,已经悄悄的在门外倾听了多时,此人正是拘摩罗王派遣的使臣夏尔马。
原来这小沙弥听从了玄奘法师之嘱咐,就引着夏尔马来到这译经堂。当其正准备进入之时,听到玄奘法师正在声情并茂的,说起这翻译印度二字的缘由。一方面即不忍心打扰其雅兴,另一方面也想听听这印度二字的由来,于是就拉住了这小沙弥,示意其暂且等一等。
听闻玄奘法师这一通解释之后,连连感觉到解释的颇为在理,也翻译的甚为妥当。于是,就步入了这译经堂,用标准的唐文说到:“东印度国使臣夏尔马,见过玄奘大师”
小知识:这一章说明的正是印度二字的来历,小伙伴们看明白了没
本章完
第十一回:改天竺名为印度抒胸意离别畅谈下
听闻这“印度”二字这么快就被用到,众人也都些微楞了一下,不过稍作停顿之后,随即哈哈大笑。至此时,玄奘法师等人才知道这夏尔马已经倾听了多时。
“外臣不曾想,玄奘法师竟是如此严谨之人,实在是让人佩服,这印度二字,的确翻译的甚为妥当”夏尔马诚恳的对玄奘法师说起。
“外使过奖啦,这都是小僧应该做的事情罢了”玄奘法师颇为有礼的回复到。
待三人见过礼节之后,玄奘法师谈话之间,就将这夏尔马礼让于了茶台旁边。
至此时,这夏尔马才仔细打量起这译经堂。只见这译经堂长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