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2)
这就是兵败如山倒,当吐谷浑各残部,听闻伏允可汗被唐军打败并自刎而死,且其长子伏顺已经归顺唐朝的时候,顿时就没有了太多的斗志。
这个时候,一代战神,大唐的标杆,名将李靖听闻南线告捷,随即命令部下吴仁攻占曼都山,在此一役彻底斩杀吐谷浑另一位著名人物名王。获得牛羊马匹不计其数。紧接着李靖又亲率主力在牛心堆、赤水源击败吐谷浑已故可汗伏允的心腹重臣慕容孝隽,缴获杂畜数万。随后,李靖又和自己所部众位将领合兵一处,在赤海大破吐谷浑天柱三部落,收杂畜二十余万;最后,又命李大亮追击吐谷浑零星余党,到达且末西境大破之,又俘获吐谷浑杂畜五万。至此,吐谷浑各部悉数平定
就这样,战争彻底结束了,立国三百余年的吐谷浑在此刻已经不复存在,他的辉煌历史,彻底画上了一个句号
消息传至长安,身在大兴宫的李世民,欣喜若狂;更欣慰的则是听从魏征之策,一举而乾坤定,至此西域再无大的战事。一切就此安定特传旨李靖班师回朝,李道宗继续镇守凉州,诸位将领建功劳簿,论功行赏
经过这一场战争,吐谷浑基本已经没有了兴起的实力,鉴于人心所向,李世民依旧册封伏顺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两千石官吏任免均有大唐朝廷做决定。被阻断多年的丝绸之路的大门,就这样又一次,向西方诸国张开了他雄厚的臂膀面对如此之伟业,李世民甚是欣慰,丝绸之路又一次的繁华了起来,大唐盛世,万邦来朝,就此开启。
而为国征战的大唐将士,按照功劳簿,也一个个领得奖赏,回家耕田种地,其乐融融。夕阳西下,又是一个霞光漫天,五光十色的傍晚,朵朵云彩在夕阳的伴随下,显得精彩纷呈。此时的李世民,站在大兴宫太极殿上,遥望远方依旧是这样井然有序。每当国家有大事的时候,五彩霞光总是如约而至,不禁想起了故人,想起了曾经的往昔
随着战争的结束,李道宗也轻松了起来,心情瞬间舒缓了很多。闲来无事,才想起王玄策所用之火雷枪法,还未曾问起来历,就准备约其一叙
再回过头来,看看王玄策,此时的他正在思考这一路走来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对自己的启发。至凉州,仅一队正尔,多亏李道宗慧眼识珠,升了偏将。和李道宗的一番生死论,再加上这些日子的经历,也终让他体验生之可贵。偷袭存粮地,深感为将之痛快;雪地追击两千里,深感当兵之艰辛,用兵之传奇。纵观皇帝之谋略,更是明了其一劳永逸,永除后患之决心李靖、李道宗、段志玄、侯君集在这场战争中都闪闪发光,个个用兵如神,通过他们的榜样之力量,也让王玄策明了了,只要目标确定,就一定能够胜利,这就是士气与信心的作用。回望自己,好像欠缺了很多,他们不仅是自己的榜样,更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虽然王玄策对战争的结束也感到了开心与欢愉,但是,总感觉有这么一双眼睛在暗地里望着自己
第二十六回:茶叙妙谈身前事闲聊勾结出歹计
上回说到,李道宗心存疑问,就想探知王玄策之底细,故而传其前来帅帐一叙。这王玄策听闻元帅亲传,立即整理妆容前来拜见。经过短暂礼节性寒暄,原来仅是普通家常话叙,而非军国大事故而悬着的心随即落下。
李道宗亲让玄策于军案旁安坐。只见一茶侍,传茶台于军案。一通体黝黑的麒麟银壶,安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之上,里面的泉水随着炭火的加热,不住的冒着热气。但见这茶侍,细细的从一精致的素色陶罐内取出陈年之砖茶,放入茶碾内缓缓研磨;当成碎末之时,经一精巧的差筛过滤。又将过筛后的茶粉,放入恰好沸腾的银壶之中。经过这三沸三煮,茶香顿时溢满帅帐。紧接着,其又将这色泽红润的茶汤,文雅的斟入安放在茶席之上的素色茶盏。
淡雅的嗅上这么一嗅,茶香四溢;轻轻的咂上这么一口,沁人心脾只见这茶侍,将香茗煮好以后,就随即退下;只余二人在这帅帐之内,品茗论道
李道宗捏起茶盏,轻轻砸了一口之后就说到:“此茶原产于岭南,饮此茶总会念起故人。回想起来,已近九年未曾谋面。还记得这位故人,通韬略,懂枪棒,风清气正,品行高雅,此饮茶之法更是其亲传于我
王玄策听闻此语,细细品之,方才感觉到这茶似乎和师父经常饮用之茶并无二处于是就回到:“这茶汤色红润,饮之也颇感熟悉,不知元帅所述故人,今在何处”
李道宗听其如此之回复,侧重点不在后者,而在这茶上,故而随即问到:“你用过此茶”
王玄策心中一顿,赶忙回到“不曾用过,只是略感熟悉罢了”
李道宗带着些许思疑的接着说道:“此人名唤东野先生,已隐居多年,至今日,我亦不知其在何处”
听李道宗提及师父的名字,王玄策映衬在内心的迟疑,也算是彻底坐实。万万没想到师父竟然是元帅之故人在以前,丝毫不曾听到师父提起任何一位朝廷大员;仅在临走之时,才给自己交代了魏征。这一路走来,自从失了荐书,到晋阳偶遇母教子之后;已经抱定了自立自强之决心,如若说出实情,元帅定会提携,岂不违背了此原则。虽说一种憧憬与欣喜之情悠然心间,但是理智告诉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