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2/2)
这时候,魏征也明了李世民之用意;随即奏到:“臣听闻,伏允可汗自继位这三十九年以来,三番五次的发动战争,不仅侵吞西域各国,更多次背信弃义犯我大唐。若陛下因战争之惨烈,放弃继续攻打之念头,甚是不该”
“玄成这是何意,双方士卒都是生灵,如若战端再起,这又将是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朕实在是于心不忍呀”
听闻李世民这博爱之心,魏征又接着奏道:“自古都是举义旗,行王道,诛无道。这伏允可汗甚是无道,更应诛杀。如若陛下放弃此次大好良机,再等伏允小儿恢复元气,又将是不停的杀戮。到时候不仅其吐谷浑,更将我大唐重新带入无尽的战火,妻离子散,民不聊生与其让悲剧重演,何不一举荡平这吐谷浑,至此西方安定,河西走廊渐通,老百姓也得以喘息。虽然此时多有伤亡,但这比起以后之大伤亡,更为有利况可凭此一举,震慑西域诸国,使其不敢小觑我大唐,更是减少了杀戮呀陛下
听闻魏征这一谏言,李世民如梦初醒,只有以战止战,方是完全之策,方可保普天之下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闻此,李世民随即下诏:以卫国公右仆射、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为元帅,以刑部尚书任城王、鄯善道行军总管李道宗为副元帅,统帅兵部尚书潞国公、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凉州都督武阳县公、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岷州都督义兴郡公、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利州刺史、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和率领归唐的突厥所部等六路大军军进击吐谷浑
话说天柱王和吐谷浑伏允可汗面对倾举国之兵全力一击的唐军,又一次大败,不得已只能退走嶂山,而此地已距唐军几千里唐军诸将,望着远遁的吐谷浑残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坚持追击,彻底荡平吐谷浑;另一派坚持地处偏远不宜再次远征。
王玄策通过陛下传视鼓励众将士之圣谕,再加上这段时间的所做所看所想,已深深明了陛下为天下安的长远之想法,因此亦是主张坚决追击只有这样乘胜而下,方可以彻底平定吐谷浑,一劳永逸的解决边境问题。即是为百姓,更是为天下万千生灵遂,说于李道宗,不曾想二人又一次不谋而合
因此李道宗在诸将军之军事会议上,立主追击;一代名将李靖虽明战争之残酷,但是更加明了陛下之用意,故而亦是坚持如此。面对两大主帅如此之坚定,众将也不好再行反对安排妥当之后,李道宗遂率所部急行军十日,在库山今青海湖东南追上吐谷浑天柱王所部。
一场大战,又将来临摆在诸位面前的,又将是怎样的考验
第二十五回:一战扫平吐谷浑万邦来朝李世民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首。上回说到,这贞观皇帝李世民要以战止战,用今日之流血,换西域之五十年太平,一战而定乾坤经过详细谋划,唐军兵分两路:一路在李靖统帅之下,有北线而出追击伏允可汗;一路有李道宗统领,自南线率先而出攻击天柱王
话说这北路军,在一代名将李靖严密追击之下,势如破竹伏允可汗面对唐军之巨大压力,不得已烧尽野草,留下千里赤地,轻兵入碛。李靖听闻如此之不利状况,冷静思索之后,决定兵分两路继续追击。一部有自己亲率,另一部则有李大亮、薛万彻率部由北路切断伏允可汗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伺机而攻
伏允可汗悉闻自己的退路被又一次被李靖彻底截断之后,顿时如惊弓之鸟一般狼狈不堪。面对如此艰难之处境,他细细考量之后,感觉还是应该与天柱王合兵一处。虽说此时天柱王也是面对李道宗之强大压力,但是大唐军队劳师远征,面对南部高原地区严寒之气候,也坚守不了多少时日,故而胜利的曙光还是有的
随即率部南下,虽说面对这荒芜之地甚是艰难,但毕竟在这里土生土长,故而这伏允可汗南窜之师还算一路顺利,最终二人欣然会师。会师之后的伏允可汗,原想强力击败李道宗,但在慕容雷德的建议之下,为了保全实力以图后计,趁着大唐南北两路大军未曾合围之际,又一次顺利逃脱
当李道宗惊问此息,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此战陛下之用意正是斩草除根,故而不能就此功亏一篑。随即命令校曹,增派探子,多方打探这吐谷浑残部到底逃往何处不一日有探子回报:根据车辙和马蹄的痕迹,应该是继续往南而逃听完各路的汇报,李道宗随即又一次率领所部五万骑兵继续向南追去,为的就是穷追不舍,一网打尽
真是月黑雁飞高,伏允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在无人的苦寒之地,李道宗率部人吃冰,马啖雪,经过十余日的艰苦行军,终于在这乌海追上这吐谷浑残部。而此刻这伏允可汗和天柱王,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休息了两日有余,看起来亦是精神抖擞。面对高原之上的极寒天气,以及赤地千里的不毛之地,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李道宗竟然如此穷追不舍,大唐军队的战斗意志竟是如此之强
此时的唐军,虽然已经追上了这吐谷浑的最后一支军队,但是自己的五万兵士亦是人困马乏,为了减少伤亡,李道宗就有了安营扎寨,休息一日,再来最后决战之想法。可是,听之此意的王玄策,立马进言:“元帅不可,要明白,这是我大唐和吐谷浑的最后一战,从此之后再无吐谷浑虽然此时我大军人困马乏,然,我们数倍与吐谷浑的军队。只要如此如此,我想士气定会瞬间高涨”随即小声在李道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