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战将王玄策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2/2)

目录

面对着残破寂静的小村庄,缓步行走在荒芜破落之间。突然由远及近的传出丝丝木鱼声,没多久,伴随着敲击声,迎面走出来一个年轻的僧人。这僧人看起来也就二十五六岁,一身土黄色僧衣,手持木鱼,身背行李架,足登罗汉鞋。目睹这横七竖八的死者,忍不住的敲这木鱼,念起了超度的金刚经。

随着僧人的身影渐渐走近,东野老人也停下了脚步,这时候只见这个僧人双手合十给东野老人施了一礼口吐:阿弥陀佛伴随着木鱼敲击的停止,隐隐约约的听到一孩童的哭泣之音。两人相识一看,随着细微的哭声寻去,竟在一荒芜房舍旁的麦秸垛边觅到一十来岁的孩童。

看着饿的不成样子的孩子,僧人从背篓里拿出一个馒头递了过去,接这递过来的馒头,孩子瞪着大眼望着这二人,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看着稍稍安稳的孩子,东野老人转而望向了这个僧人,又上下打量一番之后,深深的感觉到这个僧人,有一股似乎不同于其他僧人的坚毅与执着。于是就随口问到:“不知小师父,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僧人看着已经渐渐停止哭泣的孩子,就答道:“贫僧原是净土寺一和尚,这次往西而去,是准备远赴西域,以求佛法”

当东野老人听到这些的时候,很是诧异:“此去西域,足足有上万里的路程,小师父真的能坚持下去”

“路虽远,行者必至”说着就双手合十,默念着阿弥陀佛

这个僧人不是别人,正是玄奘法师,此刻因为大唐的出关禁令,他只能孤身一人前去西域求法。祈求佛法之根源,重新翻译,以正华夏佛学思想的统一。听此番答复,东野老人也被这个小师父正本溯源的精神所折服而这个目前只有十来岁的孩子,听僧人这么一说:也将玄奘,西域这两个词汇,深深的映衬在脑海之中。

说完玄奘,再回过头来说说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王玄策。因为昨日又过土匪,对村庄又是一通打劫,早已失去双亲的他,只能藏身于麦秸垛中。当他在麦秸垛中目睹土匪一幕幕邪恶的罪行时,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为肚子实在过于饥饿,加上又对亡故双亲的思念,忍不住的哭了起来,这一声哭泣,就引来了恰好路过的二位

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两个人都动了恻隐之心。鉴于玄奘法师西出阳关,远赴西域,也是吉凶难料,两个人一商量,王玄策就跟随这东野老人继续东行相聚总是短暂的,分别总是难舍的,当东野老人和玄奘法师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两人的背影竟是如此的相似,只是抱负不同罢了。

王玄策随着东野老人,一路东行,走到了这太行山腹地,原本想云游四海的他,此刻也被这美景吸引,因此就在此地定居了下来。转眼间,七年已经过去了,王玄策早已从那个充满仇恨的小孩,变成了沉稳的大小伙儿;再加上自己心结的解开,东野老人才愿意将兵法传授于他。以求为天下计,为后来人计。

时光又回到七年后的今天,只听东野老人对跪在面前的王玄策推心置腹的讲到:“话说鸟儿在小的时候都是有母亲不停的喂食,当渐渐长大的时候就有母亲狠心的将其踢出鸟巢,自行觅食,只有这样小鸟才会长大,更会成长。而你也终有长大的一天,也终究会有离开为师的时候,这七年来,为师看着你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成长甚是欣慰。你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只有学惯古今,才能兼济天下,青史留名。所以,为师今天就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你,你学成之后,即可下山闯荡一番事业了。”

王玄策稍稍平静了一下心境,静心的听着师父的忠告,再三叩谢之后,跟随他尽心尽力的学习这鬼谷子兵书。很多人都以为这本兵书已经失传,其实不然,只是得到者为了减少纷争,暗地里有序传承罢了。话说这鬼谷子兵书不知不觉竟然也有一番奇缘。

还记得当年,鬼谷子收张仪、苏秦、庞涓、孙膑四位徒弟。前两位自然不必说了,战国有名的辨士,这后两位也是大名鼎鼎的战将,鬼谷子因材施教,就将兵法传于这二位,庞涓这一支,因为马嵬坡战败,就此失传。而孙膑这一支,因为看透世事的炎凉事故,与兔死狗烹的道理。故而告诫后人永不做官,只将兵书代代相传,这也就是孙膑后人没有做官,仅仅都是一些隐士的原因,而这东野老人正是孙膑后人一高雅隐士的徒弟。

东野老人这一生,也算得上颇为坎坷。年轻时立志匡扶社稷,扶危济困,兼济天下,可是终生郁郁而不得志。遇到了太子建成,以为可以大展宏图,结果又出现了玄武门之变。自此之后,看透世态炎凉,也深深明了师父之教诲,故而决定归隐山林,著书立说,过一番清净日子。

刚开始其也担心王玄策再走自己的老路,故而也未将毕生所学传授与他;但是渐渐地被李世民治国理政的实效所感动,再加上亦担忧自己这一世之学说就此失传,故而再三思量之后,也慢慢改变了原有之观念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用功,王玄策也熟透了兵书之要旨,在不懂的地方时常请教师父,师父都细心指教,一一做答。不知不觉又是几个月过去了,时间来到了次年的夏末秋初。此刻的王玄策早已将师父的毕生学说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一日,天刚蒙蒙亮,只见在一高石之上,东野老人已经舒展着拳脚,看山崖耸立,听林木鸟鸣,悟泉水叮咚,闻野草花香,品清静自然。在这样一块静谧之地,的确很适合隐居与修身。清静的环境,清静的山林,一条小路通向外界,时不时的信息交换,偶尔的友人相聚,让这一副秀美的山水画卷,别有一番情趣。

随着昏暗的灯光,将目光引向了隐藏在一片青翠竹林之中的房舍,这里早已改变了冬日的气息。五六间房舍都是竹木山石结构,透气且保暖;只见院内错落有致,水车、石磨,花花草草,一应俱全。一个青色的石槽后面几批健硕的牛马,与不远处一片开垦好的田地交相辉映,细细品读别有一番韵味。

随着灯光的指向,来到了厨房,只见王玄策正在生火做饭。不大一会,饭菜已经收拾停当,静等师父下来,开启一天的大美时光。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虽然无趣,但却很是充实;因为安静,因为坦然,因为心归自然,因为没有了世事的尔无我诈;所以拥有的只是随心,随静。

不大一会,东野老人从高处走下,王玄策已在院中的石桌之上,摆好了当日之早膳。看起来很是不错,一份鸡蛋,一个馒头,一叠咸菜,外加一份熬的不错的白粥,简约而不失简单。二人用过早膳,收拾完毕,天已大亮。此刻东野老人,缓缓的对王玄策喊到:“徒儿,你过来,为师有话对你说”

当听闻师父召唤自己,王玄策赶忙走了过来,静静的站立在师父面前,准备聆听其教诲。东野老人看其如此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