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2)
“什么我我一个连人都未嫁的,竟然竟然怀孕了这让我有何颜面见人啊孩子一定是他的”林玉儿作出一副羞愧欲死的样子。
“他他是谁啊”梁王心虚的问。
“我那个短命鬼未婚夫啊”林玉儿理所当然的说道。
听见这话,梁王的心坠入谷底。
知晓这个孩子的存在后,不过才两个多时辰的功夫,梁王的心情就由当初的震惊、难以置信,再到接受,现在甚至觉得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年后不久,他即将前往北关,虽说之前他已在南关待了十年,有过多次带兵作战的经验,可到底刀枪无眼,谁也不能保证没有意外发生。特别是他被封为梁王,赐居前宁王府后,已经被刺客暗杀过无数次,更是早有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准备。
到了北关之后,离开父皇的眼线,这些刺杀、暗杀活动只怕会更频繁,到时候不仅有外敌,还有内患,父皇想不遗余力的将他捧起来,同样也有人想不遗余力的将他拉下来。现在有了这个孩子,他也算有后了,就算他有个万一,也能给父皇和自己留个念想。
可是,这会儿,林玉儿突然说这个孩子不是他的,对他来说,让他情何以堪亏他刚才趁林玉儿睡觉时,还翻阅了有关这一方面的医书。
“你你不是还未成亲,他他就过世了么”梁王急道。
林玉儿一本正经的说道:“是的,可是,应允嫁他之后,有一天我去看望他,那天他精神不错,见到我后,就拉着我,拉着我他身子不好,我又不敢使劲的推他,所以所以最后便依了他”
说到这里,林玉儿用手捂住脸,偷偷的从指缝中瞄梁王面如死灰的脸,心中暗自得意:看你还敢打我娃的主意不恶心都恶心死你
其实,原主虽然去看望过那个短命鬼未婚夫,但当时他已奄奄一息,根本啥事都干不了。不过,这事也就天知,地知,她和她那个死鬼未婚夫知道不是
她现在说这些话有自毁名声之嫌,但梁王一旦认定这个孩子是他的,皇家血脉肯定是不允许流落在外,尤其是如果依照书中剧情的发展,白月光和表妹都没能生下梁王的孩子,这个孩子还是梁王膝下的独苗苗。
现在,她只能打消梁王的这个念头,让他不敢认孩子,她也不用再给他当什么炮灰侍妾。
偏偏梁王之前都是猜测,并未从林玉儿嘴中得到证实这个孩子确实是他的,心中没底,便特意查了这一方面的医书。
通过之前的调查,梁王知道林玉儿去见她那未婚夫也不过是比他早几日而已,因为她认识她那未婚夫不过就比他碰见她早几天而已。
根据医书的解释,如果他和林玉儿那个病痨鬼未婚夫相隔不久都与林玉儿发生关系,现在并不能断定这个孩子就是那个未婚夫的。
第28章
相反,与那个病痨鬼未婚夫相比,他身强力壮,这个孩子更有可能是他的。
只是,听见林玉儿说的这事后,梁王觉得,即便这孩子是他的,他认下来后,也会觉得像吃了绿头苍蝇似的。
愤怒的梁王气道:“你一个女子,怎么不知道检点呢还没与他成婚,就与他与他”
切,就他那敢做不敢当的性子,还猪八戒打钉耙,倒打一耙来指责她呢
林玉儿心中不屑,鼓着嘴道:“可是,这也不能怪我啊,又不是我自己愿意的。而且,男子也未必就全是检点的啊。那日我在山上,看见一个受伤、流血不止的龟孙子,好心上前去替他疗伤,却他被打晕了他他还不知道趁我昏迷,对我做了什么呢”
听见这话,梁王顿时如被戳破的气球一般,蔫了,也不想再说话,对林玉儿挥了挥手道:“罢了,罢了,刚好你身子不太舒服,本王这暂时也没啥需要你做的,你先回去歇着吧。”
知道心虚,知道不好意思了吧林玉儿心中得意的一笑,面上却感激涕零道:“感谢王爷体恤,那民女便先回去了明日民女再过来”
糟心的梁王无心搭理她,像赶苍蝇似的朝林玉儿挥了挥手。
之后的大半天内,梁王殿下一直处在低气压中,宋总管有些莫名其妙,明明上午知晓林玉儿怀了身孕后,王爷心情貌似还是挺不错的,这会儿不知怎么了。
用晚膳时,宋总管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嘴。
这么丢人,且无厘头的事,梁王实在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只得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林玉儿却不管这些,欢欢喜喜的回家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她干脆去解决一件悬在她和谢氏心中已久的大事替林宝儿寻找上学的私塾,林宝儿过完年就九岁了,上学的事不能再拖下去了。之前林玉儿已经和谢氏商议好,等她去附近小集镇待产时,就将在上私塾的林宝儿托付给姜大娘照顾一段时日。
从未正式上过学的谢氏对这些不太熟悉,只能林玉儿自己上阵打听。
林玉儿打探了一番,得知在“谢氏干果加工坊”周围,共用三家私塾。
其中两家私塾开馆较早,束修费都是每年十两银子,一家的先生是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秀才,另一家的先生是个屡次赶考不中、四十多岁的举人,心灰意冷之下,自暴自弃的开了间私塾。
第三家私塾则是去年新开的,听说先生竟然是个少年,据说是前年刚中的举,过来京城准备今年的春闱,开私塾是为挣些生活费及日常花销的银子,束修费每年只需五两银子。
可能是嫌新开私塾的先生年太过年轻,加上还需一边备考,一边教学,附近但凡有些家底、又望子成龙的人家都选择将自家的孩子送到开馆较早的那两家私塾,只有家境较差、想着让孩子随便识几个字的人家才会将孩子送过来。
听说,有些人家家中实在窘困,交不齐束修费,讲讲情,这位少年先生竟也收了。
回到家,谢氏听林玉儿说了三家私塾的情况后,更倾向于送林宝儿去那两家开馆较早的私塾,第二天一早,自己带着林宝儿亲自去了。
无奈那两位先生一听林宝儿已年满九岁,却从未找过一个正经的私塾或者学堂启蒙过,尽管谢氏一再强调林宝儿识字,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课本,他们却在得知林宝儿的学问是由他的姐姐林玉儿教授得来的之后,大呼“荒谬”,并坚决不肯收林宝儿入学。
无奈之下,谢氏只得带着林宝儿,寻到那家新开的私塾。
问明了林宝儿的大概情况后,这家的先生倒是没多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