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达人秀 > 分节阅读 275

分节阅读 275(1/2)

目录

,那与泼妇骂街、不讲理何异

尽管是一副风轻云淡之态,始终都是笑吟吟的样子,但是自始至终,崇祯都在留意着众人的反应,将他们的情绪波动都是尽收眼底,了若指掌。

等到霍维华说完之后,崇祯再次开口了,语气愈发地具有亲和力。

“各位爱卿,根据户部的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厦门和金门的税收,今年就有数百万两银子,是朕登基之前,朝廷一年的全部财政收入的两到三倍。”

“试想一下,如果将整个福建都划为对外贸易的地区,扩大贸易的规模,朝廷在东南的财政税收,也会随之剧增,将会达到千万两白银的级别。”

“有了这么一大笔惊人的税收,莫说只是一个陕西,就算是再加上河南与山东,都是大旱,朝廷又有何惧完全有那个财力,进行赈灾,安抚灾民。”

之前的所有话语,都是一种笼统性的表述,缺少一种说服力,“千万两白银”这个词语一出,极具冲击力,使得众人的内心很受震动,一时没有缓过神来。

这个数字就像是一块大石,狠狠地砸在了众人那恢复平静的心海之中,引起了轩然dàbo。

在场之人,都是经历过四朝三代的老人,仅仅是一年,来自于一个省,何曾见过如此之多的地方财政税收

即便是万历初期,张居正主持内阁的时候,大明最为鼎盛的阶段,所有的各项收入加在一起,朝廷的财政收入才是堪堪两千万白银。

然而,现在这个时候,崇祯居然说,只要开放福建的海禁,将其作为对贸易的地区,仅福建一地,就能为朝廷带来至少一千万两白银的税收,对于他们这些老臣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难以置信。

不过,众人依旧无法反驳什么,事实胜于雄辩,崇祯给予的这个数字,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着相当有力的根据,单单是今年的财政税收,福建道就贡献了数百万,要想达到千万级别,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有着历史学家的灵魂印记,给出这个数字之时,崇祯的依据当时不是简单的推论和引申,进行一定的估计,而是有着更加有力的依据。

根据历史的记载,满清的时候,虽然实行着闭关锁国之策,但也存在着对外的通商口岸,而其负责的机构,就是广东十三行,每年上缴内务府的税银,几乎支撑了满清皇室的全部支出。

满清之时,最为挣钱的两处,一个是两淮的盐政,另一个就是广州十三行,而后者所带来的财富,远超过盐税。

广州十三行,孕育出了好几个富商巨贾,比如当时最为有名的伍秉鉴,个人的家产就在两千六百万两白银左右,将近是满清朝听一年的税收,被西方称之为“天下第一首富”。

还有就是,广州十三行的商馆区,又一次发生了一场大火,单单是其中的一处仓库,被大火淹没之后,流了一地的银水,将近一里地,据当时的人估计,价值至少在四千万两白银。

诸如此类,足可见一斑,广州十三行有多么的富庶,可以带来多高的税收,有着惊人的制造财富能力。

想到这些,崇祯的心里愈发的兴奋起来,更加地自信,更加的踌躇满志,开放东南的海禁,福建等地将会是大明的经济龙头,将会是大明的经济引擎,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大量的财政税收,从而可以应对小冰河时期的各种天灾大爆发。

渐渐地,巨大的财政税收,成为了一种契机,成为了崇祯与众人的一种潜在共识点,共同默认的存在。

第五百八十八章绘制地

尽管心有诸多的不愿意,还是有着相当的抵触情绪,但看到崇祯那坚定的神情,隐隐透着几分兴奋之意,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这些官员相继沉默了,虽然心还是那么的不甘。

但是没有合适的理由。缺乏强有力的反驳依据,再加摄于崇祯此时的威势,最后心有不甘的几人,最终还是张不开口。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帝王,崇祯越来越不合格了,处理的朝政开始减少,尤其是将福建道划为对外贸易的地区,解除相应海域的海禁,简直是一个甩手掌柜,提出这个想法之后,交给官员们去做,不再关心,不管不问了,颇有不负责任的味道。

想当初,将厦门与金门划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崇祯何等的积极何等的心

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经常过问,更是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与群臣讨论诸多的细节。

然而,现在却是恰恰相反,这么来了一个大撒把,完全不再过问,只放出一句话,他只看最后成果,明年的这个时候,福建道的税收将会达到何种程度

怀揣着郁闷的心情,不时地回望一下,众人相继离去了,等到后殿里空荡荡之时,只有崇祯一个人,倚靠在龙椅之,眉宇间有一丝疲倦之色,双眼微眯,一副闭目养神的样子。

在这时,冷晓磊头前带路,领着三个人走了进来,虽未言语,脚步虽轻,但窸窸窣窣的脚步声,还是传进了崇祯的耳朵里,张开双眼的同时,随即坐直了身体,脸也浮现出了淡淡的笑意。

“启禀皇,末将将人带来了。”

看着冷晓磊身后的三人,崇祯微微一笑,并未言语,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在冷晓磊的示意之下,三人相继前一步,躬身施礼的同时,进行着自我介绍。

“草民徐霞客,拜见皇”

“草民顾祖禹,拜见皇”

“草民徐渭,拜见皇”

在三人自我介绍的过程,崇祯的心不禁暗想,这三位可都是明末时期有名的地理学家,游遍国的大好河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呵呵都起来吧,无须多礼。”

看着三人依旧保持着躬身之态,崇祯淡淡一笑,右手一挥,示意三人起身,在徐霞客等人紧张与忐忑的过程,在冷晓磊好与疑惑的目光注视下,进而又问道:“对了,你们有没有想过,朕为何要将你们召入京城,宣入宫”

“草民不知,不敢妄自揣摩圣意。”

异口同声地喊出这句话之时,紧张的情绪之下,三人再次长施一礼,有一种噤若寒蝉的感觉,没有一点那种能够见到皇而高兴的样子。

“好吧,既然这样,那朕也不和你们打哑谜了。”

显然,经过之前的那番谈话,崇祯早疲惫了,已经没有了那种寒暄般的客套心思了,开始直奔主题。

“实话告诉你们,朕准备绘制一副精准的大明疆域图,而这项浩大的工程,朕准备交给你们来做,不管需要耗费多大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朕都会鼎力支持,绝不会半途而废。”

听到崇祯的这话,不仅是冷晓磊,还有徐霞客三人,瞬间顿悟了,尤其是三人,恍然开朗的同时,始终缠绕于心间的那种异样感,终于明白了那种异样感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