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达人秀 > 分节阅读 256

分节阅读 256(1/2)

目录

。”

“以往之时,朝廷的官员,虽然学识渊博,多是读书人中的翘楚,但经年累月的醉心于诗书之中,却也和现实有一些脱节,有一些呆头呆脑的,缺少一种务实精神,在实干能力方面,也是有所欠缺,显得太过于书生气,做事太过于理想化。”

此刻,在两人的言谈交流之中,那种相谈甚欢的样子,再加上各自的面前都摆着一个小桌子,儒雅地坐在那里,周道登和崇祯,不像是君臣关系,更像是一对师生在讨论问题,讨论学生的一篇文章,其中所阐述的观点,以及回顾历史过往。

每每崇祯站起来,从上面走下来,在中间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在那里侃侃而谈的神情举止,将后世的一些组织架构,部门的存在,官员的任免标准,考核方式等等,讲述出来之时,那副自信而洒脱的样子,完全征服了端坐在一旁的周道登,心中愈发地敬佩。

尤其是类似于选举的制度,通过百姓选举的方式,亦或是通过百姓代表,确认一些地方的主政官员,这种种的想法,听得周道登一愣一愣的,双眼里光芒闪动,异彩连连。

天马行空的话题,极具跳跃性的思路,崇祯嘴里蹦出一个又一个的主意,听得周道登如痴如醉,是那么的心驰神往,脑海里更是幻想出了世界大同的景象。

当然,所谓的选举,也不是说想选谁就选谁,而是从朝廷拟定的那么一个名单之中,选取主政官员,而且,其中还有一个硬性条件,不管是谁当选,都要效忠于皇帝,效忠于大明,还是死忠的那一种,不得有任何的言语攻击。

说到尽兴之处,仿佛周道登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乃是内阁首辅,接下来之言,让崇祯吃惊不已,是那么的意外。

“皇上,如果在辽东实行的吏治改革试点成功,要想将其推广于全国的话,组成内阁的名额就显得着实太少了,自从成祖组建内阁以来,虽未明文的规定,但一般情况下,包括首辅、次辅在内,也就三到七个人不等。”

“如果将那种吏制推行天下,照此标准选拔官员,架构新的衙门,那么,内阁就要扩编,就要增加相应数量的名额,从而好形成更加系统化的行政体系,标准化。”

“按照皇上您所描述的,内阁之中,其他的内阁成员更像是首辅的助手,副职人员,却有不同的职能,分管着大明的商业、农业、水利、司法等等,各司其职。”

毫无疑问,从周道登的这一番描述之中,虽然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却让人看到了后世的guowuyuàn的影子,而内阁首辅就是总理,其他成员就是副总理,分别主管不同的领域。

此刻,不知道是周道登真得忘记了,还是故意使然,仿佛忽略了一点,一旦内阁扩充,改组新的内阁,增加组成的名额,那他这位首辅的权力,势必会受到影响,成员越多,他的权力被xiànzhi的越强。

这个时候,崇祯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朱聿键,也就是后世的南明隆武皇帝,也是他开创了先河,一下子将内阁的成员扩充到了二十几人之多。

不仅如此,朱聿键还是内阁首辅的备选之一,他崇祯重点培养的对象。

不得不说,周道登的这一番言语,真得提醒了崇祯,使他想起,自己进行吏制改革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不就是架设这么一个内阁,类似于后世的guowuyuàn,这样的一个存在吗

首辅一人,次辅众多,而又没有军权,内阁没有管辖军队的权力。

因此,现在进行内阁重组,增加组chéngrén员的名额,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为以后的吏制改革,算是打着预防针,埋下一个先手。

毫无疑问,增加内阁的成员,普天之下,纵观整个大明官场,恐怕也就只有一人最有可能反对,也就是内阁首辅,毕竟,一旦这样做,就等于掺沙子,成员多了,含金量就越多。

反观其他官员,自然是乐见其成,巴不得崇祯增加内阁的人员名额,每增加一个,他们就多了一丝机会,可以进入内阁,地位就会直线上升,有着莫大的好处。

成为内阁的成员,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乃是无上的光荣,更是可以直接向皇上递纸条,也就是俗称的“票拟”,只是要将纸条贴在奏折上而已。

即便是如此,在仕途之上,也是一种质上的脱变和飞越

若是换做其他人,非内阁的官员,他们递送的奏折,甚至于天下老百姓向皇上提出的建议,都要先经由通政使司汇总,然后司礼监呈给皇帝过目,再交给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之后再由司礼监将处理意见呈给皇帝,做出最后的决定,如何处理,最终才是六部校对下发。

两相对比之下,足可见内阁成员的影响力,先不说其他,单单是内阁官员的办事效率,可以和皇上面议,直接作出决断,都是远超于其他官员,从而可以树立莫大的威望。

毕竟,他们的意见,所要办理的事情,可以直接提交给皇帝,而不用再经过这么多的繁琐程序,省去了太多的麻烦。

而且,每天的奏折那么多,来自于天下各地,走完了这么多的程序,恐怕耽误了太多事情,浪费了太多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六部的每个主政官员,挤破头,都想进入内阁。

第五百四十七章物极必反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后,崇祯的神色变得郑重了许多,心中又有了一个新的决定,不仅要增加官员进入内阁的名额,还要优化处理天下事物的程序,以及来自于各州府的奏折的处理效率。

这个时候,崇祯的心中一动,在这大明王朝,在这个时候,也想效仿后世的一个举措,也弄出一个类似于红头文件的存在,并且附上相应的规定,每下发一个行文,亦或是由朝廷出示的公告,只要是来自于中央的,都要在标题上加上圣上或者皇上二字,以加强皇帝在百姓中的威望和地位。

简而言之,就算是明知,一些政策并非出自皇帝所想,但也是沐浴在龙恩浩荡之下产生的,以此强调皇帝的隆恩。

渐渐地,崇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激动,脑海里更是浮现出那么一幅画面,未来的大明王朝,自己,甚至是后世的继任帝王,完全可以当一个甩手掌柜,只要紧握军权,有着决定谁是内阁首辅,作为自己的副手,即可。

毕竟,手握军权,可以镇压任何敢反对自己之人,而有着决定内阁首辅的权力,在行政方面,就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可以随时进行干涉。

如此一来,皇帝就可以从沉重而繁杂的政务中解脱出来,游历于天下,巡视官员的政绩如何,工作有无疏漏之处,变得更加轻松起来。

这样当皇帝,才是快哉美哉,令人羡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