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2(1/2)
来得及继续深想,就被崇祯的声音给打断了,猛地清醒了过来。
“小磊,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皇上,末将一会儿就去安排这件事情。”
冷晓磊连忙矢口否认,显得有一些惊慌失措,随着语气渐渐恢复正常,进而补充道:“青州府倒还好一些,一来一回,大概三天的时日,林四娘就能到达京城。至于陕西的高桂英和李过,恐怕要多等一段时间,最快也要六七天。”
“嗯林四娘的情况不同,毕竟曾经是衡王府的王妃,还是你们锦衣卫亲自去一趟,拿着朕的手谕,方显朕的诚意。”
崇祯的脸上露出沉吟之色,徐徐说了一句,随之转而说道:“至于高桂英和李过,就没有必要那么麻烦了,使用飞鸽传书,最迟四天的时间,也就足够了。”
“是,皇上,末将明白了。”
冷晓磊附和了一句之时,轻轻点头,露出一副恍然的样子,随之若有所思地沉声道:“这样的话,一增一减之下,最多相差一天的时间,他们三个正好相继到达京城。”
崇祯回头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就埋头向着紫禁城的东华门走去。
第二天
文华殿内,除了端坐于上方的崇祯,对面站着的不仅仅是大明日报社的社长黄宗羲,还有顾炎武、陈贞慧、张若采金圣叹等年轻一代的翘楚人物,也是报社的几位主要编辑。
“各位,先看看这个,乃是朕让人搜集上来的一些消息”
随着崇祯不咸不淡的抛出这句话,似乎是早有准备一般,冷晓磊随之上前一步,从龙案上超过一摞纸,径直向对面走去,每人发了一份之后,又返回了崇祯的身后。
由于摄于崇祯的声望,不知道此行被宣召的原因,原本就有一些紧张的气氛,渐渐地,随着众人浏览的深入,越来越了解纸张上的内容,眉头紧张的同时,气氛也变得有一些压抑起来,让人有一种胸闷的窒息感。
“好了,差不多都看完了,跟朕讲讲,对于这些事情,你们都是什么想法”
一时间,屋子里出现了短暂的沉寂,不知道是因为心有顾忌,还是愣神的使然,最终还是最为年轻的顾炎武打破了平静,最先开口了,话里充满愤懑的意味。
第四百三十章舆论压力
“皇上,这些百姓也太凄惨了,太可怜了,不是死了丈夫,就是父亲,亦或是儿子,总之,家里的男子几乎都战死于沙场,少了顶梁柱,就算如此,那些老弱妇孺几乎就没有维持生活的能力,还要受到来自于流氓地痞的盘剥,以及当地恶霸的欺负。”
听到这番话,看到其他人流露出的同情之意,崇祯只是微微颔首,虽是年轻的面孔,却故作一副老成持重之态,并未回应顾炎武,接下来的话语,给人一种光顾左右而言他的感觉。
“无需多言,想必你们也看到了,给你们看得这些事例之中,有着非常相同的相同点,他们都是战死沙场将士的家属,而且,还是属于那种最底层士卒的家属。”
“这些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全都是最普通不过的老百姓,背后没有什么大的家族,随着家里男人的战死沙场,全都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抵御外敌,捐出七尺男儿之身,而丧失了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
“然而,就是这些精忠报国的将士,大明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们,或者说是他们的家人,不管是从战场上幸存下来,却落下了残疾;亦或是身死,留下了妻儿老小,却在艰难度日。”
“为了大义,为了大忠,牺牲了个人,却落得个如此窘境,各位,你们觉得公平吗他们这些人不该予以补偿,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吗”
渐渐地,崇祯的声音越来越高,给人一种慷慨激昂之感,却又让屋子里的其他人心生愤懑,堵得慌,唏嘘不已,为那些战死沙场之人鸣不平。
当然,这种情感还是主要针对那些普通的寻常士兵。
“哎”
忽然间,崇祯长长一叹,神色黯然了几分,语气陡然一变,不无感慨地转而说道:“古语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人们只看到了成为名将的不易,只看到了一将乃是站在累累白骨之上,方可功成名就。”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却无人关注那万骨之后的诸多问题,那些无名白骨的家人,也需要照顾,子女要抚养成人,伶仃孤苦的老人需要有人送终。”
这个时候,身为社长的黄宗羲,虽然同样怀有同情之意,但听到这番话,尤其是最后一句,眉头微蹙,理性犹在,忍不住地插话道:“可是,皇上,若是想妥善安置好那些战死将士的家人,委实太过不现实了,很难做到。”
“毕竟,一场大战下来,动辄就会有成百上千,甚至于过万的人战死,先不说这些战死将士的抚恤金,单单是要让他们的老父母老有所依,有人送终,子女有人抚养,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远远超脱朝廷的能力范围。”
“不不黄宗羲,你误会朕的意思了。”
崇祯连忙抛出了一句话,打断了对方讲话的同时,更是一摆手,进而解释道:“朕的意思是,对于那些将士们的亲属,尤其是战死的将士亲属,朝廷应该出台相应的法令,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相应地照顾。”
“比如说,如果家中还有其他请壮劳力的家庭,予以减赋的同时,若家里只有一个轻重劳力,不用再服兵役;如果只有孤儿寡母的,朝廷可以给妇人安排一个轻松的活计,谋生的同时,也能兼济家里,诸如等等。”
“还有就是,对于军人家属,特别是战死将士的遗孀,予以法令上的照顾,凡是欺辱、霸凌他们之人,都要从重从严处理。”
渐渐地,屋子里的众人恍然了,明白了崇祯的意思,对于军人,尤其是那些战死的军人,除了相应的抚恤金之外,还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不是直接给钱,并不是朝廷为他们赡养父母与子女。
简单地一点来讲,就是让那些遗孀的日子好过一些,让那些战死的将士能够名目。
当然,这些优惠政策有一个中心点,那些想要获得减赋的家庭,比如战死将士的兄弟姐妹或父母,就必须照顾好烈士的子女。
否则的话,如果其中有什么弄虚作假,或者对烈士遗属并不好,惩罚的力度也是相当严重,莫说是寻常百姓家庭,就是权贵之家,也很难承受其中的后果。
几人听得连连点头,满脸的兴奋之色,惊喜于崇祯的这番言论和观点,对其愈发地敬佩和折服。
虽然都是同龄人,年岁相差不大,但看向崇祯的目光却是不一样了,根本就是在仰视,心里有一种错觉。
这副年轻的面容之下,尤其是听到不同的言论,有时候,觉得皇上是一个老者,知道的很多,阅历极为丰富,观点更是非常的新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