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达人秀 > 分节阅读 170

分节阅读 170(1/2)

目录

的诸多钱财,将会有一半是他们的。”

“将军,你这是在仿效明军的做法吗”

尽管心中早就有了猜测,但李曙还是忍不住地问了这么一句,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也没有指望着对方能够回答,紧接着,李曙面露忧色,小心地提醒道:“将军,张晚将军还未到,咱们明天就要行动,会不会打乱原来的计划,相应的军事部署啊”

“无妨”

李兴立缓缓吐出两个字,一脸的不以为然之色,看到李曙还想劝说什么,进而继续说道:“所谓的军事部署,什么行动计划,之前,都是建立在后金的主力全在建州的基础之上,而制定的,并未弄清楚建州的情况。”

“如今之时,后金的兵力一分为二,分别掌握在以莽古尔泰和野猪皮为首的双方势力手中,一小半还在辽东,即便野猪皮带回建州的大半精锐,其中也被毛文龙部所牵制。”

“因此,现在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正是出手的最好时候,等到张晚元帅他们到来,恐怕野猪皮早就收拾掉了毛文龙,到时候,再进入建州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到鞑子的强烈阻击和反抗。”

“而且,战机稍纵即逝,若是不能抓住有利于己方的优势,若是不敢打破常规,进行作战,哪来那么的经典战役”

李曙听得连连点头,一副深以为然、豁然开朗的样子,对方的话音刚落,不无恭维的紧接着说道:“将军所言甚是,现在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军之所以有此行动,就是为了策应明军的行动,无疑,现在出兵建州,乃是绝佳”

这个时候,李曙的话音戛然而止,脸上的喜悦之色也随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不解,更是转而问道:“将军,末将实在想不明白,此次对建奴宣战,大王何必这么兴师动众呢若张晚元帅他们到来的话,几乎动用了了朝鲜的一半大军。”

李兴立心中犯了糊涂,没有听明白李曙的意思,但也没有开口询问,因为他知道,对方还有话没有说完。

“此次宣战,虽然是势在必行,乃是获得宗主国认可的条件,但咱们也没有必要动用那么多的兵力啊毕竟,此战对于咱们而言,弊多利少,真正得到实惠的乃是明军,咱们何必这么卖力呢”

“一旦与建奴打起来,我军势必会有不少的伤亡,折损那么多的兵力,耗费那么多的钱粮,却只是成全了明军,咱们完全可以,只是在建州的边境转悠一圈,骚扰一下,也算是完成了上国交代的任务。”

“末将实在不能明白,大王是怎么想的”

渐渐地,李兴立的神情越来越凝重起来,冷峻不已,看了看四周,见无人靠近,显得很是谨慎小心,这才缓缓开口,却不是为李曙解惑,而是抛出了一个新问题。

c

第三百六十二章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六

“李曙,本将军暂且问你,你知不知道,如今的朝鲜,面对最为紧迫的问题是什么”

“当然是土地兼并了,将军”

李曙没有任何的犹豫,几乎是脱口而出,毫不犹豫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进而继续说道:“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今的朝鲜王朝,尤其是在土地方面,和前年的宗主国大明差不多,都面临着土地兼并的严峻问题,许多百姓失去了土地,被迫流离失所,不得不四处为家。”

说到这里,李曙的语气变得颇为感慨起来,面上也流露出淡淡的羡慕之色。

“将军,末将听说,去年的下半年之时,在新皇上的主持之下,宗主国的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了一些土地政策,为百姓追回被权贵吞并的土地,更是没收一些勋贵与皇室宗亲的部分田产,作为军饷,分给将士们的家人”

显然,听到这番话,李兴立也流露出羡慕之色,话里也充满不无感慨之意。

“遥想当初,之所以推翻光海君和他的大北派,拥立仁祖即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民意使然,群情激奋之下,民怨沸腾,百姓怨声载道。”

“然而,仁祖登基之后,虽然对大北派进行了清算,实施了大同法,却未解决百姓的土地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光海君时期的土地问题,对于权贵所掠夺的土地,不仅没有归还失主,还听任反正功臣将其据为己有。”

“若是本将军所料没错的话,大王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发兵建州,恐怕就是想借助此战,转移民众注意力的同时,更是为了缓解土地问题。”

“将军,你的意思是”

李曙的话语戛然而止,神色变得难看不已,看到对方微微点头,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猜测。

大王之所以这样做,兴师动众的讨伐建奴,不惜劳民伤财,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倒是其次,主要还是在于,借助此战,消耗朝鲜的人口,确切的来讲,是减少百姓的数量,从而侧面的缓解朝鲜的土地压力问题。

这一刻,两人配合的是那么的默契,都保持了沉默,虽然心中知道了朝鲜的打算,却未挑明,他们也明白一个道理,祸从口出。

借助战争,从而达到缓和国内的矛盾,以此削减朝鲜的平民矛盾,降低对土地的需求。

不难想象,若是自己等人说出这句话,隔墙有耳之下,一旦传遍朝鲜国内,不难想象,那些平民将会沸腾起来,矛盾将会进一步地激化,最终直指朝鲜王。

很显然,作为始作俑者,说出这种看法之人,他们的下场肯定会很惨,这也是他们心有顾忌之处,没有挑明的原因所在。

一路走来,行军的过程中,两人不是没有听说过民众对朝鲜王的不满,听到的民怨太多太多,几乎都是非常的直接,可谓是失望至极,对于之前的政变,评价之语,更是非常的尖锐,有的甚至还编成了歌谣,嘲讽的味道愈发明显。

“天下只是变了一个主人而已啊”

“嗟尔勋臣,毋庸自夸,爰处其室,乃占其田,且乘其马,又行其事,尔与其人,顾何异哉”

“孰谓清时今亦昏时。昔在昏时,爵人以贿。今在清时,爵人以私。”

这一刻,随着一路所听所闻的浮现,李兴立与李曙心知肚明,一旦大王这种意图暴露于天下,为朝鲜百姓所知晓,不难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远不只是,大王的声望遭到重大打击那么简单,很有可能重蹈光海君的下场,被他人所取代,毕竟,盯着朝鲜王位之人,并不在少数,许多人都想取而代之。

而且,百姓的地位虽低,人微言轻,但是千百万的百姓聚在一起,发出同样的声音,表达反对之意,即便李倧乃是朝鲜王,在群情激奋之下,也不得不退位让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