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达人秀 > 分节阅读 145

分节阅读 145(2/2)

目录

“黄猪皮已经有了退出辽东之意,朝廷在北方的边境军备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更是借助互市之机,在塞外驻扎了两个精锐之师,分别有三万人和四万,清一色的骑兵,震慑那些游牧民族。”

“现在这个时候,以刘兴祚为内应,只要好好运作一番,就可以一举收复辽东的所有失地,彻底将建奴赶回建州老巢,恢复辽阳的辽东都司,为下一步的重建奴儿干都司,做好准备。”

一说到奴儿干都司,崇祯的脑子里就冒出了永乐皇帝朱棣,以他历史学家的眼光,这位皇帝,虽然雄才伟略,但在崇祯看来,他的最大污点,不是起兵造反,杀死自己的侄儿,谋夺皇位,而是因为谋反,放弃了北方和东北的诸多军事利益,改变了整体布局。

以此换取北方蒙古国的支持,从而让他的大后方稳定,不至于有背腹受敌之险,这位永乐大帝收缩了万全都司的防御范围,由塞外,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关内。

如此一来,就使得明朝的北方军事政策出现了短板,防御范围大幅度缩减,为以后埋下了隐患,万全都司与奴儿干都司不再是掎角之势,从而镇压北方游牧民族。

也就是随着万全都司的收缩防线,回到关内,蒙古族才会再次崛起,渐渐抬头,从而威胁到大明的北方安全。

而朱棣的另一个允诺,在辽东,所谓的奴儿干都司,几乎绝大多数的将领都是女真族,为了获得女真族的支持,将辽东划给当时的几个部族所管辖,尽管奴儿干都司名义上还在大明的地图之内,却已是名存实亡,渐渐失去了控制。

如果永乐帝不改变当时的北方军事部署,没有那两个允诺,万能都司和奴儿干都司就好像两座大山、两座镇山石,耸立在北方和东北两个方位,两者互为联系,形成联防机制,防区纵横整个漠南,漠南的蒙古族更本就没有崛起的机会。

而且,有着这两个军事战略防御布置,可以说,在北方,给大明争取了很大的军事缓冲空间,防御纵深达到了上千里,漠北的蒙古族要想进犯关内,难上加难,更不用说威胁到北京城。

渐渐地,思绪百转千回之间,崇祯的思绪有一些复杂起来,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忽然间,嘴里开始念念有词,喃喃自语了起来。

“不过,现在想想,也能理解,正处于关键时期,为了谋反成功,为了夺得皇位,当时的朱棣又怎么可能考虑的那么多否则的话,要真得是心系天下,他也不会造反了。”

“而且,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在北方和东北,为了构筑万全都司和奴儿干都司,大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两地的驻军还不能做到自给自足,北方和东北带给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微乎其微,日积月累之下,给大明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可想而知。”

“想想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棣为何收缩万全都司,不惜减弱对蒙古的压制与震慑,收兵于长城,继任者宣宗没有完全恢复万全都司的只能,足可见其给当时的大明财政,带了多么大的负担。”

“还有一点,哪怕是五次北伐蒙古,消灭元朝残余势力,也不愿意恢复万全都司在塞外的驻军,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塞外驻军,所消耗的钱粮,有多么的巨大。”

第三百零九章大明疆域,寸土不让

不久之后,就在崇祯陷入这样的思绪之中,打发时间的时候,英国公张维贤、卢象升和茅元仪走了进来,全部到齐,恭敬地站在崇祯的对面,脸上有几分疑惑之色,都这么晚了,皇上宣自己三人进宫,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居然这么着急

“三位爱卿,你们先看看这本密折,然而再谈事情”

就在张维贤刚想要说些什么之时,崇祯突兀的来了这么一句,更是拿过一旁的那本密折,递了过去,没有任何的犹豫,张维贤上前一步,将其接了过来,退回去的同时,快速展读了起来,而卢象升和茅元仪微微倾斜身体,歪着头,趁势也看了起来。

“之所以宣你们进宫,这么着急地见你们,朕就是想找你们商议此事,对于袁可立与孙元化的这个提议,朝廷趁机收回辽东的全部失地,有什么意见”

崇祯说得很是轻松,并不像是很着急的样子,话音刚落,三人也正好将密折里面的内容大致浏览了一边,也大概猜到了崇祯的心思,之所以找自己三人前来,并不是商议此事,是否可行,而是意在该如何做

简单的来说,眼前的这位年轻君主,对于这件事情,自己已经有了决断,支持袁可立那么做,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完善这个计划

这一刻,张维贤等人的脑海里同时闪过这个念头,更是不易察觉地相互对视了一眼,相对而言,三人之中,就属英国公张维贤最了解北方和东北的情况,身处第一线,资历最老,地位也最高。

“皇上,在老臣看来,如今之时,乃是收复辽东的最佳时机,由于去年的一场持续大战,北方的卜失兔等蒙古族,损失惨重,可谓是元气大伤,朝廷又加强了北方的边防,北方无忧。”

“而且,老臣得到了一些消息,由于朝廷与察哈尔林丹汗结成了攻守同盟,互为掎角之势,不断地逼近建奴势力范围,如今的建奴,可谓是日薄西山,黄猪皮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动作,为了躲避被夹击之祸,已经有了退守建州老巢的迹象。”

“最为关键的是,西南的战事已经接近了尾声,朱总督和傅巡抚,联合之下,剿杀了奢崇明和安邦彦,并解除了两族的武装,在当地推行郡县制。”

“所以,再过不久,最多一个月,西南的战事就会完全结束,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恢复当地的民生,安抚当地的百姓,以及安置来自于其他省份的灾民。”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等到张维贤刚一说完,紧接着说道:“不错,到时候,朝廷的压力就会骤减,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处境,可以集中全部精力,收复辽东失地。”

然而,似乎是担心着什么,有什么顾忌,茅元仪并不是那么乐观,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语气更是显得那么沉重。

“可是,皇上,一旦建奴真得退出辽东,黄猪皮真得退守建州,那么,到时候,辽东的局势就会发生骤变,朝廷与察哈尔蒙古部族的关系,也会变得极为微妙起来。”

不得不说,茅元仪的讲话极有技巧,虽未明言,但意思却已经是昭然若揭,非常明显,四人的心里都很清楚。

尽管大明与察哈尔有着姻亲的关系,林丹汗的妹妹成为了皇上的妃子,但是,永远都不可能忽略一点,也不能不面对,那就是林丹汗的野心,不仅想要一统蒙古各族,更想成为关外之主

四人都明白,所谓的关外,还涵盖了东北,而这,绝对是大明所不允许的,也不愿意出现的一种情况。

崇祯的眉毛微微上扬,眉梢轻轻抖动了一下,迎着三人凝重而又有一些期待的目光,缓缓说道:“放心吧,朕知道你们担心的什么,也清楚地知道,一旦黄猪皮退出了辽东,在那一刻,朝廷最有威胁的敌人,很有可能就变成了察哈尔的林丹汗。”

“既然朕支持袁可立和孙元化二人的计划,同意主动出兵,收复辽东失地,那么,朕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林丹汗一旦想要染指辽东,就必须不惜代价的与其开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