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3(1/2)
说到这里,崇祯的话语一顿,目光不再游移不定,扫视着几人,而是停留在李自成的身上,神色更是凝重了几分。
一时间,李自成只感觉如芒在背,压力倍增,犹如身兼千斤重负,就连呼吸都变得有一些急促起来,这个时候,崇祯这才再次开口。
“李自成,朕喜欢坦率直言,不妨明确地告诉你,关于驿站初期的用银,朕会划拨给你,尽可能地满足。但是,你要事无巨细地将每笔账都要记下来,以便日后有账可查。”
“年终末尾,审计账目之时,如果用于驿站改革的款项,有着大的出入,要是其中存在着贪污、挪作私用之嫌,可别怪朕事先没有提醒,到时候下手无情。”
“是,皇上,小的明白。”
李自成恭恭敬敬地回了一句,这个时候,听到崇祯这番几乎不顾情面的话语,神色反而轻松了许多,隐约之间,眉宇间有一丝笑意盈盈。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崇祯忽然来了这么一句,说话之间,更是深深看了一眼对面的高桂英,转而看向李自成,神色颇为暧昧,意味深长地继续说道:“好了,李自成,你们先下去吧,好好和媳妇儿团聚一下,那个啥,嘿嘿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是,皇上,臣等先行告退了”
五人异口同声地回了一句,刚开始的时候,听到前面之言,倒没觉得什么,一听到后面之语,高桂英的面颊就是绯红无比,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所谓的“团聚”和“那啥”,代表着什么
很污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更是非常的污
“嘿嘿皇上说得是”
李自成的回应却是一阵傻笑,随后的话语,更是使得高桂英的一张俏脸更红了,更是埋下了头,跟着其他人,连忙退了出去。
五人刚一离去,这个时候,田秀英却款款走了进来,崇祯淡然一笑,朗声问道:“爱妃,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
田秀英嫣然一笑,又有几分如嗔似怒之意,嗔怪一般的回道:“皇上,你怎么忘了算算日子,皇后姐姐就快临盘了,咱们是不是该返京了”
“对对,怪我怪我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
崇祯露出恍然之色,颇为自责的连连轻抚着额头,惭愧一般的自语之后,进而颇为感激地说道:“爱妃,还好你提醒的及时,咱们明日就离开固原城,启程返回京城。”
第二百八十二章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下午
书房之中,崇祯依旧坐在那里,对面站着之人却换为了陕西布政使徐光启,屋子里只有两人,静悄悄地。
“徐爱卿,朕准备将你带回京城,主持皇家科学院的相关事宜,对于陕西布政使一职,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向朕推荐”
“让臣返京皇家科学院”
听到徐光启呢喃一般的吐出两句话,满脸尽是疑惑之色,尤其是说到“皇家科学院”之时,疑惑与不解的同时,又有几分好奇之意,有一些发呆的看向崇祯。
“呃徐爱卿,是这样的,所谓的皇家科学院,有一些类似于朝廷现在的皇家医学院,专门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而皇家科学院,就是专门负责研究天文、术数、西方所讲的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听到崇祯的这番解释,很显然,徐光启的神色有一些黯然,好像并不怎么愿意的样子。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
毕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固有观念,一向都是学而优则仕,对于这些所谓的“科学”,多是以“奇巧淫技”来形容,上不了台面,并不是读书人的正途。
更何况,徐光启本就是身居要职,乃是朝中重臣,如果让其转而负责“皇家科学院”,还未获得天下人认可的门课,自然而然地,心会有不甘。
“可是,皇上,微臣没有听说过朝廷有皇家科学院这个衙门啊”
“所以啊,徐爱卿,朕准备让你负责此事,组建皇家科学院,搜罗这方面的人才,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崇祯的语气充满玩笑的味道,听得徐光启一愣一愣的,有一些愕然,更是不知道该怎么回话,同时也意识到,皇上组建皇家科学院、并且让自己负责的决心有多么的坚定。
看到徐光启有一些欲哭无泪的模样,崇祯的心里很想笑,但还是忍住了,并且神色为之一敛,郑重地进而说道:“徐爱卿,莫要看轻了这皇家科学院,他一样的重要,同样可以拯救苍生,匡扶社稷,有助于实现大明中兴。”
“不说别的,单单是那些火器,它们就是这些科学的产物,对于朝廷至关重要,你不能否认这一点吧”
说到这里,崇祯的神色认真无比,直直地看着徐光启,语气一顿,声音拔高了几分,颇为咄咄逼人的问道:“徐爱卿,说老实话,你也觉得洋人的那些玩意儿都是奇技淫巧,上不了台面”
这个时候,不等徐光启做出回答,崇祯又转而说道:“徐爱卿,莫要说是整个朝廷,就是放眼于天下,你应该是最早、也是最为频繁接触洋人的那批人吧”
“不仅极为积极地学习西洋的科学知识,对于物理、数学、天文、机械尤为感兴趣,和那些洋人一起翻译了不少的西洋著作,还信了天主教,并成为了一名信徒。”
“而且,对于天主教的宣扬与传播,你更是不惜余力,不仅出钱出力,建造教堂,还尽可能地为那些洋人创造机会,增加他们的信徒。”
“徐爱卿,朕说得没有错吧”
这一刻,随着崇祯缓缓的吐出最后一句话,称呼虽然亲昵,但一番话停下来,徐光启听得却是心惊肉跳,冷汗直流,再也没有那种不甘之色,早就将皇家科学院的事情跑到九霄云外。
崇祯没有再理会徐光启此时的神情举止,神色变化,而是抽身而起,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踱着步的同时,不疾不徐地继续说道:“朕还知道,不管是在陕西西安的汤若望等人,还是在山西的洋人,亦或是在江南宣传天主教的洋人,他们表现的都是那么的悲天悯人,不是赠医施药,就是购买许多粮食,发放给灾民,同时也在宣扬他们的主,乃是世间唯一的真神。”
渐渐地,崇祯的话语开始夹杂着几分怒意,说话之间,踱步来到了徐光启的旁边,并停了下来,靠近他的耳边,声音虽然变小了许多,但声势反而显得更大,使得徐光启的心里翻起了惊天骇浪,眼皮直跳。
“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洋人不能那样做,那样做也没有什么错,之所以说这些,朕就是很想问问,很想知道,不管是赠医施药,还是大肆施粥,亦或是兴建教堂,他们远赴重洋,千里而来,不可能随身携带太多的贵重物品,又哪来的那么多的银子,干这些事情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