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2/2)
“福王最喜欢像你这样的妇人,虽然已为人妇,却年纪不大,别有一番滋味。嘿嘿放心吧,只要将我父亲伺候好了,舒坦了,服侍的舒服了,不仅会放你回家,还有一笔不菲的赏银。”
随着亮明身份,朱由崧变得更加张扬起来,目空一切,更是大手一挥,旁若无人地向前走去,爆喝般地催促道:“我们走,本世子倒要看看,哪个不长眼的胆敢阻挡福王府办事”
看着唯唯诺诺的人群,再无刚刚的义愤填膺般的逼迫,纷纷不自觉的连连后退,脸上的忌惮与畏惧之色若隐若现,护卫与跟班顿时就是一阵得意地大笑,跟着起哄。
“哈哈世子威武”
“福王府威武福王千岁”
“走开走开,再敢挡路,要是耽误了世子的好事儿,老子劈了你们这群贱民,滚开”
很显然,在这洛阳城,乃至于整个河南府,福王府的“威名”远播,深深为这里的老百姓忌惮,即便是看到福王府白日逞凶,当街掳掠妇女,也不敢言语一声,更是没有人去报官。
“nnd,真是无法无天,没有天理了,老子就不信这群王八蛋敢当街杀人不成”
一个彪形大汉骂骂咧咧的走出,就要冲向渐行渐远的福王府一行人,立马被旁边的几人给拉住了,并有一个人劝说了起来。
“哎,兄弟,你要干嘛千万不要冲动不然的话,人救不了,还会引火烧身,累及家人。”
在人群之中,有那么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显得有一些鹤立鸡群,默默地看着这一幕,眸子里闪烁着凛冽的之意,转瞬即逝,旁边的同伴叹息道:“哎吕兄,这福王府越来越胆大妄为了,根本就不将大明律放在眼里。”
“张兄,这样的事情不会持续的太久的,从京城传回来的种种消息来看,不难发现,朝廷的政治越来越趋向清明,新皇是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明君,一定会约束这些藩王,还百姓一个太平的生活。”
回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吕维祺。
同伴望了望吕维祺,露出一副若有所思之色,片刻之后,不确定地问道:“吕兄,如此说来,看你这架势,是想重返朝堂,再次入仕为官了”
然而,吕维祺并未回应同伴的询问,依旧是目视远方,看着朱由崧等人离去的方向,自语般的叹息道:“哎福王府本就势大,老福王乃是新皇的亲叔叔,现在福王世子又娶了指挥佥事黄奇瑞的女儿,在这洛阳城内,更加无人敢惹了。”
“谁说不是呢”
同伴附和了一句,进而继续说道:“想这福王与福王世子两人,不愧是父子俩,同样是好色,福王府又添了新丁,想必福王一定会使出各种手段,或恫吓,或强买强卖,在这河南府兼并更多的土地,以赏赐余下的两子。想这偌大的河南,有一半的土地都落入了藩王的手中,或者他们子嗣的手里。”
“如果再这样下去,每个新皇都将自己的兄弟封为藩王,每个藩王都大肆兼并土地,以补偿那些无法继承藩王的儿子,不知道我大明还能持续多久”
听到同伴的这些话,吕维祺的心中一动,不禁想起了愚翁移山寓言里的一句话,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脑海里浮现那么一个画面。
每个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宾妃,若无特殊的情况,绝对不会缺少子嗣,一代代的这样的分封下去,随着藩王越来越多,天下虽大,哪里又有那么多的地方作为藩王的封地
何况,照这样发展下去,即便是风调雨顺,外部没有敌人窥伺和侵略,随着藩王越来越多,随着化为封地的田地增加,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田地,失去了生活的依仗。
吕维祺不敢再深想下去了,想想都觉得一阵后怕,后背冒了一层薄薄的冷汗,心里抑制不住的生出一股急迫感,感觉有一些压抑。
两天之后,京城
奉天殿之上,百官云集,文武将军列站于两侧,崇祯端坐于龙椅之上,俯视着群臣,神情古无波澜,显得很是平静,目光在在众人的身上一扫而过,同时淡淡地说道:“好了,这十个入阁的候选人员,都是诸位推选出来的,不管是人品,还是个人处理事物的能力,都是十分的优秀,现在就是确定内阁的人选,哪四人入内阁”
然而,不管是入选的十个官员,还是其余的百官,并未因为关键时刻的即将到来而紧张、而兴奋,眉宇间反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心忡忡之意。
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内阁已经换了三个首辅,内阁成员换了一波又一波,尤其是刚刚被罢免的内阁首辅来宗道,在任还不到一个月。
唯一不同的是,来道宗保留了原有官职,现在又进入了拥有入阁资格的十个人选之中。
第七十四章“合适”的内阁首辅
如此频繁的重组内阁,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官场大清洗,搞得每个官员都是人心惶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一句话,高处不胜寒
如履薄冰,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儿,处处都要小心。
这个时候,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个腹黑的弧度,看着沉默不语的百官,眸子里忽然闪现出恶趣的莫名光芒,突兀的喊道:“嗯十人之中,不管是个人资历,亦或是个人能力,都是不相上下,真是让人难以取舍,朕都快不知道如何抉择了”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同意崇祯的这种说法,这十名进入内阁的官员还是不一样的,有着很大的差异。
容不得众人深想,只见崇祯嘴角的坏笑之意更浓,继续说道:“既然如此,为了公平起见,你们十个分别抓阄,以此确定入阁的人选,以及首辅、次辅。”
不啻于平地一声惊雷,引起百官的一阵哗然
这也太儿戏了吧
儿戏的匪夷所思,让人难以相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内阁的成员,堂堂的内阁首辅、次辅,堪称朝廷的左右丞相,居然要凭个人的手气和运气而抓阄决定,这也太滑天下之大稽,让天下人嗤笑,这是一个怎样的朝廷,才会有的事情
不得不说,经过雷厉风行而血腥的大清洗,崇祯已经树立了极大的个人威望,不怒自威,非常有震慑性,即便是如此儿戏的举措,尽管百官心有不忿,不情不愿,很是排斥,在一名太监托来一个放好抓阄的纸团的瓶子,放在十人的面前,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地照做了,一个一个的开始抓阄,决定入阁的人选。
很快,进入的内阁的四人就确定了。
首辅钱龙锡,次辅李标,来道宗,杨景辰。
“啊朕还没有说开始,你们怎么就可以抓阄了呢不行不行,重来,重来,朕喊开始之后,你们才能抓阄”
很显然,崇祯很不满意第一次的抓阄结果,不惜使用上了近似于耍赖的手段,而四人也是无可奈何,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