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5(2/2)
至于“白云山说”,羊城的考古工作者曾多次考察白云山,至今未发现过西汉前期的遗址和墓葬。
赵佗墓到底,最有可能在哪里呢
越秀山不少考古学者认同赵佗可能葬在越秀山的说法,这也符合古代的“马鞍冈”、“悟性寺”两说,理由主要有二。。
第一,越秀山又称越王山,有“天子气”,赵佗生前喜欢此山,常至游览,死后安排自己长眠于此。
第二,马鞍冈附近已发现赵昧墓,据研究表明南越国有“聚族而居,合族而葬”的制度,其孙子占了象岗山,赵佗在越秀山安葬,合乎逻辑。
但推测归推测,在未有新的考古发现之前,赵佗墓仍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赵佗墓一定比象岗山南越王墓大,文物更加丰富。
这么一座古墓的价值,自然不是三四亿人民币可以买到的,不过,加上一些战舰,那就绝对能够换到韩孔雀的那些资料了。
想到了赵佗墓的重要,韩孔雀叹了口气,这么一座大幕,他是绝对不能去跟羊城市政府抢的。
羊城和彭城完全不同,彭城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那里可不缺历史名人,也不缺文化底蕴,而羊城则不同。
羊城好不容易出了一位皇帝,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皇帝,如果韩孔雀把他的墓挖了,把东西运回魔都,那羊城人民肯定会恨不得把韩孔雀扒皮抽筋。
徐加辰道:“你能给出准确的位置,但入口呢越秀山可不小。”
韩孔雀道:“这个还不行其实古代的很多文献,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止是越秀山,从越秀山到白云山近10公里长的山脉都叫赵佗墓,这句话可不是笑话,赵佗当年在羊城周围四处修建陵墓,你以为他真的是在故布疑阵”
徐加辰看像韩孔雀:“你不是说笑吧”
“你以为呢”韩孔雀道。
“如果真有那么大的陵寝,那羊城那边可是发了。”徐加辰道。
韩孔雀则是苦笑:“您老听说过崔炜这个人吗”
“唐人吧传奇记载,崔炜在这个墓中,见到了数间垂金泥紫,饰以珠翠的锦绣帏帐,极其奢华,随后他遇见了四位身着古装的侍女,告诉他这是皇帝玄宫,并给了他一颗宝珠,让他离去。
崔炜出洞穴后到波斯商人处悄悄卖这颗宝珠,有一位老胡人,问他:郎君得入南越王赵佗墓中来不然者,不合得斯宝。
老胡人告诉崔炜,这是波斯国宝阳燧珠,西汉南越国年间流入岭南,后被赵佗殉葬,他给了崔炜一笔巨款买下宝珠,泛舟离去。”徐加辰淡淡的道。
韩孔雀伸出大拇指道:“我们可是准备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您老没做功课,就能知道这么多,你们这一代人,在大学里确实学到了东西,而不像现在的那些大学生,是那么的不学无术。”
“拍马屁也没用,赵佗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他的陵墓,是你绝对不能染指的。”徐加辰道。
韩孔雀摇头道:“你没听懂我的意思,其实我是很想染指,但我不敢。”
这一段记载,给了韩孔雀很多启示,其他他早就猜出赵佗墓在什么地方,但他却不敢去挖。
而且韩孔雀还相信,历代以来,肯定不止是他猜到了,就像孙权,他不可能只是仅凭传说,就派人去挖赵佗墓。
如果没有目的,那他们找的地方也太准了。
其实早就有人猜测,赵佗墓在唐代被盗墓贼光顾过,这其实是相当有道理的,最起码崔炜就算半个。rs
第七百一十八章皇帝深宫
徐加辰道:“不敢不敢也得把他找出来,赵佗这个人,不止是了解他的国人称颂他,而越人也把这个中原人赵佗当做自己的老祖宗
这么一位历史名人,如果真找到了他的墓,不止是能够增加羊城的历史底蕴,而且还能让越南人看看,他们的老祖宗是我们,所以就算在困难,我们也要把它发掘出来。”
越南史学家黎嵩赞对赵佗歌功颂德,代表了绝大多数越南人的看法。
他说:“赵武帝乘秦之乱,奄有岭表,都于番禺,与汉高祖各帝一方,有爱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慑乎蚕丛安阳王蜀泮,文教振乎象郡,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心,教民耕种,国富兵强真英雄才略之主也。”
越南人把赵佗,当做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王朝赵朝的皇帝,开越南自称皇帝的先河。
历代越南君主都使用皇帝的自称,跟中国的君主使用皇帝一样,越南是东亚除中国外,唯一使用中文皇帝称号的国家。
赵佗在位期间,保持南越国的独立自主,自愿遵循南越人的风俗,披发易服,拉近跟越人的关系,同时传播中原的文化,开启南越民智,因而受到南越人的尊敬。
可以说他在越南就是始皇帝,而他又比秦始皇在位的时间长的太多,加上作为首都的羊城,在当时也是经济鼎盛之地。
所以,他有钱,有时间,这样的一位皇帝,开凿的陵墓再大,也不稀奇。
韩孔雀叹息道:“崔炜这个人很具有传奇性,他是唐朝贞元年间的人,是前监察史崔向的儿子,在世间崔向善于作诗的名声很大,死在南海从事的任上。
崔炜住在南海,待人坦荡,不理家产,崇尚行侠仗义的人,这样一个人,自然也不可能是平凡的人。”
“那又怎么样”徐加辰道。
韩孔雀道:“不平凡的人,遇到的人和事自然也就不平凡了。”
由于崔炜行侠仗义,所以不几年,家产全都用光,经常住在寺庙里。
当时正是七月十五日,番禺县人大多都在庙里陈设珍肴异味,并在开元寺演杂技。
崔炜窥看,见一要饭的老太太,跌倒碰翻了人家的酒缸。
卖酒的人打她,计算损坏的价钱,仅一千钱,崔炜可怜她,脱下衣服作价替她赔偿,老太太没感谢就走了。
另一天她又来了,告诉崔炜说:“谢谢你替我摆脱困境,我善于灸治肉瘤,现在我有一点越井冈的艾草送给你,每次遇上长肉瘤的人,只用象灯心那么粗一小缕,不光能给人治好病痛,还能使你得到美女。”
崔炜笑着接了过来。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
几天后,到海光寺游览,遇见一位老和尚耳朵上长了一个肉瘤,崔炜拿出艾草试着给他灸治,果然就象老太太说的那样,给他治好了。
老和尚非常感激,对崔炜说:“贫僧没有什么酬谢你,只能唱诵佛经求神仙保佑你多福,这山下有一个任翁,家里非常有钱,也有这病,你要能给他治好,定有厚报,请让我写封信推荐你。”
崔炜说:“好。”
任翁一听,欢欣踊跃,以礼聘请非常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