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都市藏真 > 分节阅读 22

分节阅读 22(2/2)

目录

普通人想搞收藏可不是那么容易,最简单的一个资金,就会极大的制约你这种爱好,如果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没有了家人的支持,那这种爱好很容易就会夭折。

这个老孟就是这种情况,他好像就是因为家人不支持他这以爱好,所以自己跑了出来搞收藏。

老孟讪讪的道:“这次我回了趟老家,把我老伴和两个儿子带了来,没办法生活所迫,就算再喜欢古玩收藏,也要先吃饱饭,我两个儿子要买房子,没办法只好出售一些我的收藏。”

陈小竹这时道:“你卖古玩啊,那卖给小鸟哥哥吧,他现在也干这个了。”

“恩小韩你现在也进古玩行了我早就跟你说过,以你的本事,如果做古玩,早就发财了,不说别的,只是做做古玩鉴定,也比你那搬运工的工作强一万倍。”孟光涛有点兴奋的道。

韩孔雀苦笑道:“现在做也不晚。”

孟光涛帮着韩孔雀出手过两次小玩意,一次是民国的青花瓷,一次是清仿明的青花鸟食罐,虽然只有这两次的接触,就让孟光涛知道韩孔雀是高手。

虽然平时韩孔雀很低调,但毕竟跟韩孔雀同住一个屋檐下两年多,别人不了解古玩收藏,他可是半专业人士,自然知道韩孔雀的厉害。

第三十三章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上

汗,上传两个多星期总共收了四百多推荐,一星期才增加了两百推荐,不过我已经说了,增加两百加更一章,这样的承诺伤不起,以后每天增加两百加更一章,无上限,要是再一星期增加两百推荐,就不加更了,今天三更,这是第一更。

“既然小韩你入了这一行,那我可要请你帮忙了,这次我从家里带来了一件宝贝,正好请你鉴定一下,你放心,我知道规矩,鉴定费三千,我一分不会少给,只要你给我个准话就行。”孟光涛说完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他的房间跟陈青一家挨着,只是转眼间,他就从房间里提溜出来一个方便袋,黑色的方便袋里面有一团报纸,打开里面有些塑料泡沫,清除塑料泡沫,里面露出一个黄色的小碗。

本来韩孔雀是不想给人鉴定的,毕竟他又不是出名的专家学者,虽然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眼力,但他的认知,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古玩界很多人的认同。

这样给别人鉴定东西,如果鉴定出来是真东西还好,如果是赝品,那就不好说了,甚至有人翻脸不认人,直接说你胡说。

这样的事情韩孔雀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有过几次经验之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就不做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在看准东西之后,让古烈给他买下。

虽然韩孔雀打定主意不给人鉴定,但老孟根本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这摆在他眼前的黄色花卉小碗,很快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看到韩孔雀的神情变化,孟光涛得意的笑了,他就知道,进了这一行,就不可能不喜欢这只小碗。

“这是黄地法兰彩花卉小碗”韩孔雀有点惊叹的看着这只漂亮的小碗。

碗很新,花很艳,整个明黄色的小碗,只是看一眼就给人一种高贵端庄的感觉,也只是这一眼,韩孔雀就知道,这是一只制造工艺很精湛的艺术品。

这样的工艺,肯定不是普通人能够制造出来的,珐琅彩可不是普通人能够仿造出来的。

珐琅彩瓷器是我国彩绘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是我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由于其烧造数量少而且当时仅供皇帝秘玩,故显得异常珍贵。

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而成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

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烧成。

康熙珐琅彩瓷全用进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

另外,中国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并且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珐琅彩是一种古代工艺,色彩鲜艳,富有收藏性,但是,珐琅彩的烧造工艺极其繁复,所以传世的东西很少,一般人要想烧制出高水平的珐琅彩小碗,还是很不容易的。

“啊,好漂亮的小碗。”陈小竹一看到小碗就大呼小叫起来。

这时正在收拾工具的陈青夫妇也被吸引,看到了这只精美的小碗。

孟光涛对这种效果还是很得意的,他高兴的道:“对,这就是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小韩,你看怎么样”

这只小碗是漂亮,但这只是对一些外行来说的,一般不懂的人,一看就说漂亮,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古董,还真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出来。

孟光涛也曾经找人鉴定过,不过他们都说看不准,而专业的鉴定机构,他也去过,那些人折腾了几个小时,最后告诉他是高仿近代生产。

最主要的是,那鉴定机构的专家还想要收购这只小碗,不过出的价格只有几千元,把孟光涛气的不行,既然是高仿,那些专家还会有收藏的兴趣

虽然那些人打着研究的幌子,说要通过研究这只小碗,想要研制恢复珐琅彩的烧造工艺,可这种工艺,就算是景德镇的那些大师,也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更何况他们那些小型研究机构。

就是有了几次不令人满意的鉴定,所以孟光涛打定了注意,要找个熟悉的人,可靠的人来鉴定,而不是外面所谓的专家。

不是说那些专家没有本事鉴定,而是不相信他们的人品,毕竟看到一件好东西,都想着捡漏,而你找人家鉴定,自然是不知道自己东西的出处和真伪,最少也是不确定,这就给了一些人机会。

而有了想法,自然就不会跟孟光涛说实话了,当然,这些都是孟光涛认定自己的东西是真的,而其他人都是不怀好意的,才有这些猜想,这也是很多古玩收藏者普遍的心思。

归根到底,他也不能确定这只小碗就一定是真的,而韩孔雀,他经过两年的了解,知道这是个正直的人,他才会想着让他来鉴定一下。

孟光涛早有准备,在把这只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放到院子里的石桌上之后,就拿出来了三千元钱,直接递到了韩孔雀的手里。

“老孟,你这是干什么”韩孔雀不想要,虽然古玩行的鉴定是要收费的,但这得看情况,如果是同行或是熟人,互相帮忙,就不能收钱了。

孟光涛道:“这是规矩,如果你不收,那我可不敢找你鉴定,不管东西真不真,这鉴定费是一定要付的。”

“哇,这古玩行可太容易挣钱了,只是看看这小碗就要三千”陈小竹看到孟光涛往韩孔雀手里塞钱,感觉自己的三观有点崩溃。

外面的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三千块,而韩孔雀鉴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