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9(2/2)
“我是当年乾隆为了给母亲祝寿,让主人专门抄写而成,漂亮吧”
吴天缘上次状元书法就见过和珅的字,现在看起来更震撼,不愧是大学士,他的字体自成一家,不亚于刘墉。
“唐欧阳询的化度寺帖”
吴天缘小心翼翼的打开箱底用红绸包裹厚实的卷轴,第一个竟然是唐欧阳询
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难道另一张是”
吴天缘激动不已,有种心想事成的奇妙感觉,感觉打开最后一个画轴。
“王洵的三月帖”
吴天缘一下子蹦起来,大笑道,果然是三王最后一王,王洵消失多年的三月帖
王珣工书法,董其昌称其“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伯远帖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信札,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此帖经北宋内府收藏,明代董其昌等都曾收藏,为乾隆三希之一。
宣和书谱还曾收有其草书三月帖,清朝后一直下落不明,今天终于重新现世。
“王羲之篆书临碑帖,王献之的丙舍帖,加上最后王洵的三月帖,天缘也有自己的三希堂了”
吴天缘激动着,现在有了三王宝帖,加上三希堂32册法帖,马上就能布置天缘的三希堂,配合上手里的瓷器玉器等,想想就兴奋。
等他回到博物馆已经是下午,这次寻宝满载而归,竟然找到三王真迹,先把三希堂布置好,再找专家来鉴定,天缘第一个特色展厅正式圆满。
“老任,快,把库房里的东西盘点一下,按照三希堂重新布置”
“对,在这里,按照几个防弹展柜,镶进墙面,挂三希宝帖。”
“什么瓷器玉玺都拿出来,家具全部用上,书架上摆三希堂法帖,还有礼记正义,孤品也摆”
吴天缘指挥着老任,让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布置三希堂,胡建民看着三王已经呆滞,一时半会帮不上忙,只有吴天缘亲自动手才行。
第152章一百万当次皇帝
“马哥,明天你有空来博物馆,对,记得带上宝刀和龙袍,有好事”
所有人忙了一下午,终于布置好三希堂书房,站在中间,吴天缘心旷神怡,当年乾隆爷也是这个感觉
“你叫马运带着龙袍来好,我就说差点什么,有了龙袍,那咱们也能当一把皇帝了”
胡建民终于缓过神,三王宝帖就在博物馆,自己什么时候欣赏都行,现在看着三希堂,感叹道:“这才是清代皇家的气派”
“我还要通知欧阳老爷子,他是荣宝斋的大掌柜,字画的泰斗,让他确定后才放心。”
吴天缘打电话给老爷子,一听说这次竟然找到三王真迹,老爷子挂了电话,半小时不到就赶来博物馆。
“这是三希堂”
欧阳老爷子一下子被眼前的场景震惊,正中挂着三王宝帖,王羲之篆书临碑帖,王献之丙舍帖,王洵三月帖
全套紫檀恭王府御制家具
百宝阁上清三代顶级青花,康熙五彩玉壶春、雍正粉彩过枝大盘、乾隆珐琅彩。雍正柠檬黄十二菊瓣盘,十二花神杯都没有敢摆出来
一面墙上挂着四王手卷,四僧的册页都不够资格上墙,只能委屈的放在条案上
另一面墙挂满郎世宁的十骏图
书架上摆满宋版孤品礼仪正义70册,还有石渠宝笈全套
云龙纹紫檀大书桌上摆康熙豇豆红八大码文房,一旁放着乾隆三希堂法帖,铺着乾隆御笔兰亭序书法
还有三块玉玺,和田玉文房一套
佛龛上是宣德三年香炉,供奉着永乐释迦牟尼佛
茶几上一套乾隆洒金御制茶具
欧阳老爷子颤抖着,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故宫三希堂也就是这个配置,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爷子,咱们先看三王”
吴天缘笑着提醒道,其他的慢慢看,办正事要紧。
“对,对,我看看。”
老爷子赶紧鉴定三王,越看越兴奋,听说是溥侗和袁克文的旧藏后,十分肯定,真迹无疑
“有您这句话就板上钉钉,放心喽”
吴天缘长出口气,欧阳老爷子是字画的权威,故宫的名誉顾问,又身为百年老店荣宝斋的大掌柜,一辈子看过的国宝不计其数,可谓一言九鼎。
“大开门的珍品,虽然不如真正三希法帖的有代表性,但绝对是三王真迹”
老爷子激动着,用手摸着书法,感叹道:“没想到我死前还能见到三王重聚,死而无憾,死而无憾”
吴天缘赶紧让老爷子坐下,用乾隆御制茶具喝口茶,别太激动,保重身体。
“小子,我对你真是没有话说这”
老爷子拿着御制茶杯,看着吴天缘,实在想不出什么去形容他寻宝的本事,只能一挑大拇指,尽在不言中。
“这算什么下一步这个小子要寻宝圆明园”
胡建民插话道:“您没看见隔壁的展厅空着,那就是为圆明园留着呢”
老爷子一听,更加激动,拉着吴天缘的手托付道:“好小子,圆明园是所有炎黄子孙的痛你要是真能找回来一些宝贝,老爷子我第一个敬佩你”
吴天缘瞪了胡建民一眼,笑道:“八字还没一撇,我只能说尽力而为。”
三个人一直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