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2(2/2)
“放下吊桥快放吊桥打开城门”
贾似道这个时候并不知道他的城门已经叫人骗开了如果他现在指挥的还是大宋的御前诸军,这些兵哪怕再烂,也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无论是将门出身还是行伍上提拔起来的军官,都知道城门在守城战中是最最要紧的,就算要开,也得去请示一城主将后再开,哪儿这样擅自开城放吊桥的
不过贾似道此时的心情,一样恍若死灰。几十个贾氏亲兵簇拥在他身边,只是焦急地看着他们的统帅。
城墙外面,虽然李庭芝还掌握着数万人的军阵,还在努力地用大炮和敌人对轰。但是整个战线,却已经溃不成军了。宋军辛辛苦苦挖掘的壕沟,修建的堡垒,现在大多已经易主。战场上到处都是明军的欢呼之声,到处都是发足狂奔的宋军溃兵。
哪怕李庭芝的手中的数万大军还有一战之力,这场临安城外之战也是毫无悬念的完败了
现在至少有二十里长的壕沟被明军夺取,他们只需要花上几天时间加以扩建,挖掘几十个可以安放10寸臼炮的炮位,就可以毫无悬念的轰塌临安城墙。到时候贾似道所在的碉楼,恐怕要第一个挨炸吧
“太师,退吧”
说话的是贾似道的一个子侄。领着他的亲兵营,按着腰刀苍白着脸看着眼前一切。十万大军兵败的场面太过惨烈,一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说话的声音都变得颤抖了。
贾似道恍若不觉,只是喃喃自语:“怎么又败了呢怎么败得那么快呢十万大军依壕而战,怎么都能顶上十天半个月吧怎么半个晚上就溃成这样了这团练兵又是秀才掌兵,又是兵农合一,都是隔除弊端,大大振作之策,怎么就不行呢”
轰隆隆
十几团巨大的火球,这时候突然在宋军的密集阵型中腾起他们遭到了10寸臼炮的轰击那可是120斤重的炮弹,原本是用来轰击宋军炮垒的明军的炮兵作战手册规定“先炮兵,后步兵”的原则,也就是说先轰击对方的炮兵,再打对方的步兵。因此半个晚上,明军炮群都在和宋军炮垒对轰。并没有轰击在宋军炮垒背后列阵的宋军步兵。可是轰击炮垒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宋军炮垒坚固,难以摧垮;一方面威力巨大的臼炮精确度很差,难以对体积较小的炮垒产生威胁。
于是在前敌指挥作战的陆虎很有些不耐烦,干脆把炮兵作战手册的规定扔一边,命令十二门臼炮直接轰击李庭芝的步兵大阵了
“太师,不行了,退吧”簇拥在贾似道周围的幕僚们看到这一幕,个个腿脚发软。
十二个火球就这么在人堆中炸开啊那得死多少人
这要是落在大家伙儿的头上,那可就都得为大宋朝尽忠了
贾似道还没有答话,就听见东城那边的战线爆发出一阵巨大的喧嚣声音,随着钱塘江口吹来的海风,传遍整个临安城。他转头向那里望去,就看见日初的霞光之中,一面巨大的日月旗帜已经在城东某处城关上空飘扬了。
明军居然攻入了东城
这怎么可能
众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而明军的进展却异常神速,日月旗帜在一处处制高点和城关上竖了起来。不知道有多少宋军团练兵还有被安置在东城的义门家眷,都哭喊着往西狂奔。那里还有一道城墙,将东城和临安主城分割开来。
但是,那里的几座城门并没有关闭
完了
所有人脑海中都闪出同样的念头。他们本来以为可以凭借着临安城和明军抗衡,可是没想到,在明军压倒性的火力和战力之下,什么团练军,什么秀才掌兵,根本就不值一提。
两浙的团练军,就是书呆子加上农民伯伯的组合。而且还是丢了老家的丧家之犬这团练所依托的就是宗族,就是地主宗族对佃户团练兵的家眷是在团练头子控制下的的掌握。如果没有了这一层关系,团练军就是一盘散沙啊
贾似道面如死灰,呆呆的站在凛冽的晨风之中,难道真的要死在这里
“太师,快走吧退到皇城里面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翁应龙这个突然冲着周围的贾家亲兵们大吼起来,“你们还在等什么还不快把太师架走只要保住了太师,咱们才能有活路啊”
他的一句话就震醒了众人,贾似道是他们的主子,他们将来如何,全都寄托在贾似道身上如果贾似道死了,他们还有什么指望想明白这些,众人就一拥而上,抓住贾似道的手脚,好像抬死人一样就把他往城下抬了去。
只是这样,真的能保住贾似道
第671章留取丹心贾似道
“太师殉国啦太师殉国啦”
赖蛤蟆是大嗓门,这会儿正一边追杀着宋军溃兵还有义门家眷,一边在大吼大叫。吼叫的内容是上面早就教好的通报贾似道的死讯。
贾似道死了
殉国了
就在临安城北墙的某个碉楼上面当明军士爵兵攻上城墙,要来活捉这位大宋太师的时候,我们的贾似道贾大忠臣,就抱着两个点燃的铁炮,高喊着“大宋万岁”的口号冲进人群,然后轰隆隆一声,就结束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
呃,这就大明官修史书中对宋国名臣贾似道殉国的记载。
贾似道在这个时空当然是忠臣了
就如他自己认为的那样,大明一旦坐稳天下,也是要褒扬忠臣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传说为什么会在西周流传下来还不是因为周朝需要这褒扬他们的忠义姬发平了殷商,有了天下,大封了诸侯。自然恨不得手下的诸侯和大夫个个都是伯夷、叔齐这样的愚忠之臣了。
自西周后三千年,也唯有红朝太祖在得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