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娇娘医经 > 分节阅读 214

分节阅读 214(2/2)

目录

“你们去歇息一下,我们肃州虽然比不上京城,倒也有几个可看的风景,你们去转转。”韩父说道。

两个男人也没有推辞大大方方的道谢退下了。

厅中只剩下一家三人,对视一刻。

“那这钱,父亲先用着。”韩元朝说道,将飞钱券推给父亲,“别卖地,也别动用母亲的嫁妆。”

“这合适吗”韩父有些迟疑。

“合适。”韩元朝说道,“适才郭子均在这里”

“叫他郭厚,什么子均。”韩母打断他没好气的说道。

韩元朝一笑知道母亲的忌讳,笑着改口。

“郭厚在这里,也亲眼听到看到他们给我送钱来,用不了多久,肃州城都知道我在京城有店铺,那这些钱父亲你拿着用,也再合适不过,既与咱们韩家的钱无关,也不是变卖筹钱,外人要说也没可说的地方。”

这真是再合适不过的解决办法了。

没想到事情竟然突然就这样轻松的解决了,韩父母面上不由露出笑容。

“你这孩子,去趟京城竟然还有这样的好运气。”母亲笑道,旋即一转话头,“不过,大姐儿是什么人啊”

韩元朝整容。

“正要与父亲母亲说,不过我也不确定,与其说是我帮助了那个厨子,不如说是另有其人帮助了我和那个厨子。”他说道,一面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一般,“而且,我猜测,这个人可能是”

他停顿一下。

“可能是什么”韩母看儿子形容如此郑重,不由好奇追问。

“可能是陈绍陈相公家。”韩元朝说道。

陈绍

韩家父母顿时神情惊愕。

这可比见到多少钱的红利更令人震骇

作为一个地方县令,为官十几年了,韩父都没有见过升朝官,儿子竟然去京城赶考,就结识了一个大相公

“我想起来她是谁了”

而与此同时在同江县的张家,一个仆妇扔下手里熨烫的衣衫,大喊一声,就像外边跑去。

屋子里的其他仆妇吓了一跳,一个忙捡起熨斗免得烫坏了衣裳,一个则喊了几声,那仆妇已经跑远了。

“夫人,夫人,是她,是她。”

看着仆妇跪在面前上气不接下气,韩云娘有些不解,而另一边坐着的张老夫人则哼了声。

“没规矩。”她不咸不淡的说道,“云娘啊,可不能惯着这些下人。”

韩云娘微微一笑。

“是,母亲放心,媳妇有分寸。”她答道,态度恭敬,话却不软。

张老夫人撇撇嘴不说话。

如今这个儿媳妇她可不敢随意指责了,万一再气死一回,可找不到那个能起死回生的程娘子了。

“老夫人,夫人,那个婢女,就是当初给夫人治病的那个婢女啊昨日的是她啊”仆妇喊道,“怪不得她会说瑗姐儿又长高了她自然是认得瑗姐儿的”

什么

婆媳二人都愣住了,旋即同时站起来。

“你是说那个起死回生的程娘子”她们齐声问道。

“是啊是啊,怪不得昨日她们说要去看房子,根本就不是租房子,而是故地重游,想要看看哎呀,哎呀,那娘子还给了瑗姐儿一袋子点心,哎呀哎呀,那婢女还见了瑗姐儿明显是认识,我,我竟然没想到哎呀哎呀”

仆妇还在说什么,婆媳二人都听不到了。

“母亲,那个娘子,像画上的美人一样”

韩云娘露出惊喜的笑,是她吗原来就是她吗

“快,快去找”她喊道,口中喊着,仍不解气,干脆自己也疾步出去了。

“快找,快找。”张老夫人也喊道。

找到了好让这神医留个方子,将来媳妇再闹死呀活的时侯她好有办法。

同江县城虽然不大,但找个不知姓名不知相貌不知来处去处的外地人,也不是容易的事,等三天后终于问到客栈,程娇娘一行人早已经走远了。

“应该是从京城来的,听随从的口音是京城的,但往哪里去就不知道了,四天前一大早就走了呢”店里的伙计说道。

又是这样,不,比上一次好一些,至少知道来处。

这到底是有缘还是无缘啊,怎么总是见到了又见不到

韩云娘轻轻吐口气,看着乌云渐起一场初雪要来的天空。

“要下雪了大家加快脚步啊”曹管事喊道,“再往前十里就要进江州的地界了”

奔波这么久,终于就要到了,前后的人都高声应喝。

在这一片喜悦中,独有一人面色发白。

“公子,你又怎么了”老仆上了车,看着裹着斗篷缩在车角的王十七郎,无奈的说道,“就要到家了”

王十七郎嘴角扁了扁。

“所以我的死期要到了”他沙哑嗓子说道,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老仆呸呸两声。

“好好的什么死呀活呀的。”他说道。

“古叔,我不要跟那女人成亲”王十七郎抓住老仆的胳膊哽咽喊道,喊了一半又忙压低声音,似乎怕被人听到。

老仆苦笑一下,这件事还是来了。

注1:汉刘向新序节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正而好义。也就是急公好义的由来。

、第二十三章重归

江州,天上乌云遍布,初冬的风带着几分阴冷,路人行人裹紧了衣裳加快了脚步。

在河边捶打衣裳的妇人将有些僵硬的手放在嘴边暖了暖,看着桥上七八个仆妇脚步匆匆而过。

“北边今日家里来人了啊”她跟一旁的妇人说道。

“是啊,一大早就热闹的很。”那妇人说道,带着几分艳羡,“天天能待客,天天能摆宴席呢。”

“那我们待会儿去那边转转,看有什么能帮忙的不。”先前妇人说道。

北程的下人多得是,用不着也不会用她们帮忙,北程就那两家兄弟,加上孩子们总共十几个人,能吃多少,好些宴席都是齐整摆上齐整撤下。

跟管厨房的婆子们交好的话,能捡些席面下来,就足够一家人吃两天了。

一想到这个,两个妇人也顾不上洗衣了,忙忙的收拾,沿着河穿过一道角门,进入一条宽宽的巷子。

如果从空中俯瞰,这一条巷子将河边这一大片宅院分成泾渭分明的左右两边。

北边一片黑瓦屋顶,足足五六进深,其间庭院相连,回廊九曲,又有假山流水楼台亭阁点缀其间很是精巧细致。

再看另一边,多是低矮房舍,也没有讲究对称中正,其间还夹杂着各种材质搭建的棚居,越发显得逼仄。

两个妇人说说笑笑自然是转向南边。

这边也没有什么角门大门之分,随便走进一条路沿着低矮不平的路向内走去,不时有大大小小的孩童拖着鼻涕打闹着跑过,耳边夹杂着不知那家高一声低一声的说话,以及鸡鸣犬吠。

为了躲避几个跑来的孩子,两个妇人向一旁靠去,冷不防身后有人哎呀一声。

“哎呀哎呀我的脚要断了”

男声喊道。

两个妇人回头看去。见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初冬里穿着略显单薄的青布衫,越发显得骨瘦如柴。眉眼清秀,让人心生好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