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又火了(1/2)
被沈数直接点名,所以这……又是一个考验!
教室里静了一瞬,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孟砚辞身上。
孟砚辞从容起身,先对沈数微微欠身致意,然后面向全场,他的姿态并非学者式的严谨,而是带着一种纵览产业的全局视野:
“刚才几位同学从硬件、软件和基础设施角度阐述得都非常精彩,已经触及了问题的核心。”他先是肯定了之前的发言,随即话锋一转,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教室,“不过,如果我们跳出单一的算力堆砌视角,从整个AI产业发展的宏观看,支撑其持续进化的,实际上是算法、算力、数据、人才、资本与政策这五大要素的协同共进。”
他走到黑板前,随手画出一个简洁的生态系统图,将这几个要素相互关联。
“回到沈教授的问题——算力,尤其是AI算力,远不止是堆砌GpU。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坚实的基础,正如同学们所言,需要硬件(如GpU集群、专用芯片)、强大的能源设施(稳定的电力供应)、高效的软件系统(调度、编译、框架)以及高速低延迟的网络这四大支柱的全面支撑,缺一不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若有所思的学生们,然后引入了更前沿的视角:
“而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正在崛起的关键一环——能源基础设施,尤其是电池储能技术。”这句话一出,连沈数都微微抬眸,露出了更专注的神情。
“随着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其惊人的能耗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这时,先进的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就通过多重方式,成为了AI算力持续、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他条理清晰地阐述道:“第一,保障稳定运行。电网波动或突发断电对算力中心是灾难性的,储能系统可以作为‘不间断电源’,确保7x24小时稳定运行。
第二,降低电力成本。储能系统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利用电价差显着降低运营成本,这对于耗电巨大的AI训练至关重要。
第三,促进绿色发展。结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储能可以解决其间歇性问题,让AI算力中心用上‘绿电’,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四,赋能边缘计算。在靠近数据源的边缘侧部署算力时,稳定的电力供应常常是挑战,紧凑高效的储能解决方案正是破局关键。”
最后,他将话题升华,目光再次与沈数交汇,语气沉稳而有力:“所以,我认为,支撑AI算力的,不仅是看得见的芯片和机房,更包括这些隐藏在幕后、却至关重要的能源‘底座’。
而这一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政策的引导、资本的投入、顶尖人才的驱动,以及健康的产业生态。这正是一个需要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复杂系统,也是我们华耀目前在AI与新能源结合领域重点投入的方向。”
他的发言不仅回答了问题,更展现了一个产业领袖对技术趋势的深刻洞察和战略布局。
教室里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比之前更热烈、更持久的掌声。这番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还指明了前沿方向的论述,彻底折服了在场的学子。
沈数教授注视着孟砚辞,镜片后的目光中赞赏之意不再掩饰。他轻轻叩了叩讲台,待掌声稍歇,总结道:“孟助理……这番从产业视角出发的补充,非常深刻。他清晰地告诉我们,AI的发展绝非单点突破,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生态的支撑。这也印证了我今天的核心观点。”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孟砚辞一眼:“看来,我今天的临时助理,不仅做了功课,更是带来了产业一线最前沿的思考。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