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亮剑1926 > 第228章 爱国将领

第228章 爱国将领(2/2)

目录

吉鸿昌却坚定地说:“我吉鸿昌不当叛徒,也不做独裁者的走狗!谁要是危害老百姓,谁就是我的敌人!”

从那以后,吉鸿昌就和蒋介石结下了梁子,也成了蒋介石眼里的“刺头”。

1929年,吉鸿昌被任命为第三十师师长,驻防河南信阳。在信阳期间,他做了不少好事:他下令废除了苛捐杂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他创办了军官学校,培养有进步思想的军官;他还秘密接触Gc党的地下党员,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对hc党的主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一次,Gc党领导的农民运动遭到G民党特务的镇压,吉鸿昌暗中派人保护农民领袖,还送给他们一批武器,帮助他们开展斗争。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起来反蒋,吉鸿昌率领第三十师参加了反蒋战争。

在战争中,他多次拒绝执行冯玉祥下达的“屠村”命令——当时有些地方的老百姓不愿意给军队提供粮食,冯玉祥就下令要“杀鸡儆猴”。

吉鸿昌却对士兵们说:“老百姓也不容易,他们要是有粮食,怎么会不给咱们?咱们不能伤害老百姓。”他还亲自去跟老百姓沟通,向他们解释反蒋的意义,不少老百姓被他感动,主动给部队送粮食。

可中原大战最终以反蒋联军的失败而告终,冯玉祥的西北军解体,吉鸿昌的第三十师被蒋介石收编。

蒋介石虽然给了他一个“师长”的头衔,却把他的部队调到了豫南,远离了他的老家河南,还派了不少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吉鸿昌心里清楚,蒋介石这是在提防他,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依然在部队里宣传进步思想,依然在暗中帮助老百姓,也依然在寻找着能真正为国家和民族做事的道路。

这次南下“剿共”,对吉鸿昌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他既不想服从蒋介石的命令,让士兵们白白牺牲,又不想公然抗命,让部队陷入灭顶之灾。他只能在心里祈祷,能有机会和红军联系上,能找到一条既能保全部队,又能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道路。

所以,在战争中,吉鸿昌尽量避免与其他部队硬拼,还多次保护老百姓免受战火的伤害。

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军解体,吉鸿昌的第三十师被蒋介石收编,成为了非嫡系部队——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因为他知道,蒋介石从来不会信任他们这些“杂牌军”。

这次奉命南下“剿共”,吉鸿昌从一开始就不愿意。他早就察觉到蒋介石的意图——借红军的手削弱非嫡系部队,让他们在战场上拼得两败俱伤,自己再坐收渔利。

出发前,吉鸿昌曾在师部对心腹参谋说:“蒋介石这是把咱们当枪使,打赢了,功劳是他的;打输了,咱们就是替罪羊,轻则被撤职,重则全军覆没。”

参谋当时劝他:“师长,要不咱们找个借口拖延几天?”

吉鸿昌却摇了摇头:“拖延得了一时,拖延不了一世。咱们要是公然抗命,蒋介石正好有理由对咱们下手,到时候士兵们更惨。”

可越往南走,吉鸿昌心里的疑虑就越重。他沿途看到不少被战火摧残的村庄,老百姓要么逃荒去了,要么躲在山里不敢出来,只剩下断壁残垣在寒风中摇晃。

有一次,吉鸿昌看到一个老婆婆抱着饿死的孙子坐在路边哭,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这就是内战带来的惨状,而他,正带着队伍去打另一支为老百姓打仗的军队。

那天晚上,吉鸿昌在帐篷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了北伐战争时的场景,想起了自己对士兵们说过的“军人要保家卫国”的话,现在却觉得无比讽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