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暖阁夜话(1/2)
积庆堂的喧嚣渐渐散去,守岁的人们或回各自院落,或三三两两聚在暖阁里继续闲话游戏。阮郁陪着堂弟妹们玩了一会儿投壶,箭无虚发,引得阵阵喝彩,但他心思并不全然在此。目光几次掠过通往内院的回廊,终是寻了个由头,脱身出来。
他并未回自己的院子,而是拐过几道回廊,走向府邸更为幽静的东南隅。那里有一座小巧精致的院落“玉涵院”,正是他同母同胞的亲妹妹阮玉的居所。
相较于积庆堂的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玉涵院显得格外清静。院中亦有积雪,却扫得极为干净,廊下只悬着两盏素雅的绢灯,映着几株瘦劲的梅树,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伺候的丫鬟婆子见到他,皆无声敛衽行礼,动作轻缓,显然是被特意叮嘱过。
阮郁放轻脚步,踏入温暖如春的室内。一股混合着淡淡药香与清雅梅香的暖气扑面而来。屋内陈设雅致,却不显奢靡,多宝格上摆放的多是书卷、琴谱和一些精巧但不扎眼的小摆件。靠窗的软榻上,倚着一个身着浅碧色绫缎棉裙的少女,外罩一件月白狐裘滚边的夹袄,身形纤细,面色是一种常年不见日光的苍白,却更衬得眉眼如画,清丽难言。她正就着榻边小几上的灯烛,专注地看着一卷书,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这便是阮玉,阮郁一母所出的嫡亲妹妹。
“阿玉。”阮郁唤道,声音是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柔和。
阮玉闻声抬起头,见到兄长,苍白的脸上顿时绽开一个真切而欣喜的笑容,如同冰雪初融。“阿兄!”她放下书卷,欲要起身。
“快坐着,仔细又着了风。”阮郁连忙上前几步,按住她的肩膀,自己在榻边的绣墩上坐了。他仔细端详着妹妹的脸色,眉头微蹙,“今日感觉如何?可还咳得厉害?我离京这些时日,你可有按时服药?”
一连串的问题透着毫不掩饰的关切。阮玉笑着摇头,声音轻柔如羽:“阿兄一来就问这么多。我好多了,今日并未咳。药也一直吃着,张太医前两日来请过脉,说比先前稳当了些。”她自幼体弱,患有心疾,受不得惊,受不得累,更受不得寒,一年里倒有大半时间需要静养。因此,像今夜这般喧闹的家族年夜饭,她是从不参加的,以免劳神伤身。这也是为何之前在积庆堂未见她的原因。
阮郁闻言,神色稍霁,却仍不放心地伸手探了探她放在锦褥上的手背,触手微凉,他便自然地用自己温热的手掌将她纤细的手指裹住。“手这样凉,炭盆可还够暖?要不要再添些?”
“够暖了,阿兄。”阮玉任由他握着,感受着兄长掌心传来的、令人安心的温度,“我习惯了,不觉得冷。倒是阿兄,从钱塘回来,一路辛苦,方才又在前面应酬了那么久,定然累了吧?”她清澈的眸子里满是心疼。
“我不妨事。”阮郁笑了笑,目光落在她方才看的书卷上,是《昭明文选》中的一卷,“在看这个?可有不解之处?”
“随便翻翻,打发时间罢了。”阮玉微微垂眸,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兄长在外见识广博,定然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吧?可惜阿玉困于这方寸之地,什么也看不到。”
阮郁看着她低垂的眉眼,心中蓦地一软。他这个妹妹,心思玲珑剔透,若非这病弱的身子拖累,其才情见识,绝不输于任何男子。他深知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被困于病榻的无奈。
“钱塘确与京中不同,”阮郁放缓了声音,沉吟片刻,轻声吟诵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阿玉觉得这两句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