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 > 第148章 市井暖阳(下)

第148章 市井暖阳(下)(2/2)

目录

我迎着他的目光,并未躲闪,声音平静如常:“阮公子所言甚是。然物之存续,靠的是机缘与环境的造化。人之立世,却需自有根基。静非怯懦,藏非无能。心若安定,纵处闹市,亦能守得一方清明;心若浮荡,纵居幽谷,亦难免纷扰。关键在于,是否知晓何为真正值得坚守的本心,而非仅凭外物或境遇来定义自身之静躁。”我将范先生所授“不滞”之理,化用于此,既回应了他的试探,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阮郁眼中骤然闪过一抹亮色,那是一种遇到值得探究之事物时才有的、纯粹的兴趣与欣赏。他朗声一笑,笑声清越,在傍晚的街巷中传出很远:“好一个‘心若安定,纵处闹市,亦能守得一方清明’!苏娘子见解,每每令人惊喜。倒是在下着相了。”

他不再继续那个深沉的话题,转而指着前方一处卖烤红薯的摊子,笑道:“这市井之气,虽看似寻常,却最是温暖人心。譬如这烤红薯的焦香,闻之便觉腹中温暖,胜却无数珍馐美馔。”

我见他不再试探,也乐得轻松,顺着他的话道:“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阮公子能品此味,亦是雅事。”

一路再无多言,气氛却比来时更为舒缓自然。他将我送至与老周头约定的街口,油壁车已等在那里。

“今日叨扰苏娘子了。”阮郁拱手作别,笑容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润,“他日若再得趣物,或可再同往‘拙器斋’请教。”

我敛衽还礼:“阮公子客气。今日多谢。”并未应下他隐含的后续之约,亦未明确拒绝。

登上马车,掀帘望去,只见阮郁依旧站在原地,月白的身影在渐浓的暮色中显得长身玉立,目送着马车离去,唇边那抹笑意意味深长。

回到西泠小院时,天色已近墨蓝。贾姨早已等在门口,见我终于回来,松了口气,连忙帮我拿东西。

“怎么去了这么久?哎呀,这旧罐子是哪来的?”她看着我怀中的陶罐,疑惑道。

我将市集经历简略说了,略去阮郁引路和拙器斋细节,只道是偶然看到觉得有趣,请人看了说是旧物,便买了回来。贾姨虽觉奇怪,但见我无恙,也未多问。

我将采买的物品一一归置好,最后,从怀中取出那把黄杨木梳,递到贾姨面前。

“贾姨,给您。”

贾姨愣了一下,接过木梳,借着屋内昏黄的灯光细看,手指摩挲着那光滑的木齿和简洁的缠枝莲纹,眼圈竟是微微红了。“你这孩子……花这钱做什么……我那把旧的还能用……”她声音有些哽咽,却将那木梳紧紧攥在手心。

“旧的该换了。”我轻声道,挽住她的胳膊,“以后用这把。”

晚膳是简单的粟米粥和酱瓜,就着新买的热腾腾的蒸饼。屋内灯火如豆,映着贾姨眼角细密的皱纹,也映着桌上那只刚刚洗净、露出古朴纹路的汉魏陶罐。

窗外,冬夜的寒风依旧呼啸,但小院内,却是一片足以抵御任何寒冷的温暖与安宁。市井一日,收获的不仅是这陶罐与木梳,更是对平凡生活的重新体悟,与一份愈发沉淀的宁静心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