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糕团里的甜香(1/2)
柳茵提到的“李婆婆家的桂花糖藕”,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发了芽。那日采莲归来后,除了读书习字,心头便时常萦绕着一丝对那未曾谋面的甜香的惦念。
这日,顾嬷嬷的礼仪课结束得早。她对我近日的进步微微颔首,难得地多说了两句:“气韵渐稳,可见是用了心的。只是这‘稳’中,还须有‘活’,方不显呆板。闲暇时,多观察流水行云,草木生发,于仪态神情皆有裨益。”
我谨记在心。送走顾嬷嬷后,见日头尚好,便向贾姨提起想去柳茵说的那家糕团铺子看看。
贾姨正在缝补一件我的旧衣,闻言放下针线,笑道:“馋嘴了?李婆婆的糕团确是钱塘一绝,她家铺子在清河坊那头,走过去得一刻钟呢。你身子刚好利索,可走得动?”
“走得动。”我连忙点头,带着几分央求,“整日在家,也想多认认路。”
贾姨见我坚持,便也不再阻拦,只细心叮嘱:“路上小心,莫要与生人搭话,买了便回。”又塞给我几枚串好的铜钱。
我接过钱,像只被放出笼子的小鸟,带着几分雀跃出了门。没有叫车,也没有让贾姨陪同,这是我成为苏小小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自远行——虽然也只是穿过几条熟悉的街巷,去往一个并不遥远的目的地。
沿着西湖边往南走,经过昨日泛舟的码头,船只依旧繁忙。再往前,街道渐渐热闹起来,酒旗招展,店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车马声不绝于耳。我小心地避让着人流,按照柳茵描述的路线,拐进了清河坊。
坊内的街道略窄,两旁多是些售卖吃食、杂货的小铺,空气里弥漫着各种食物混杂的香气。我放慢脚步,仔细寻找着“李记糕团”的招牌。终于,在一个不太起眼的拐角,看到了那面褪色的布幌子。
铺面很小,只容得下一个小小柜台和后面忙碌的身影。柜台里摆着几层竹屉,里面是各式各样、晶莹剔透或洁白软糯的糕团,有方形的定胜糕,圆形的松花团,还有做成小鱼、小兔子形状的,煞是可爱。一股浓郁的、甜丝丝的糯米香混合着桂花、豆沙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食指大动。
柜台后是一位头发花白、面色红润的阿婆,系着干净的粗布围裙,正手脚麻利地给一位客人包着糕团。她便是李婆婆了。
我站在一旁等候,目光流连在那些精致的糕团上。除了常见的红豆沙、芝麻馅,竟真看到了柳茵极力推荐的桂花糖藕——那糕体是半透明的米白色,隐约可见里面嵌着的、色泽诱人的糖藕丁,表面还点缀着金黄的糖桂花。
“小娘子,要些什么?”李婆婆送走前一位客人,笑着招呼我,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婆婆,要一份桂花糖藕,再要两个豆沙馅的松花团。”我指着心仪的糕团说道。
“好嘞!”李婆婆利落地用竹夹将糕团夹到干净的荷叶上包好,又用细麻绳系了个活结,动作一气呵成。“小娘子是头回来吧?看着面生。”
我点点头:“听朋友说您家的糕团好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