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兴华五纳米的突破(1/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超净实验室笼罩在诡异紫光中。
诛兴站立在离子注入机投射的阴影里面。
白大褂下摆被纳米级静电吸附得笔挺如刃。
他指尖抚过操作台上那枚朱雀徽标传感器,眼底倒映着电子显微镜显示屏上纵横如阡陌的晶圆电路上——
那条14纳米制程的生死线上,正如同六十五年前百家镇合作社粮仓前那道决定饥饱的秤杆刻度。
“诛工,光刻胶的线宽边缘又……塌了。”
首席工程师赵临的声音从量子通讯器传来,嘶哑如1958年炼钢炉旁报损的学徒。
全息界面某个代表良品率的参数正断崖式下跌,猩红警报与窗外浦东的霓虹在雨幕中交织成嘲讽的图谱。
诛兴腕间智能手环突然迸发灵泉共鸣的微颤。
他转身从防辐射柜取出那枚1950年的桃核,核壳在紫光灯下裂出新的纹路——竟与14纳米Fi晶体管的立体构造如出一辙。
“用三氟化氮与氦气的混合气体,流速调至每秒零点三标准毫升。”
他声音如黑土深埋的种子破岩。
操作台西侧突然传来德籍顾问克劳斯的嗤笑声。
这位阿斯麦公司派遣的专家指着屏幕上起伏的缺陷密度曲线上。
“贵国想用二十年追平我们五十年的积累?除非让莱茵河水倒流……”
他未说完的话语卡在喉间,全息投影突然切换至兴华实验室的微观监测界面——
某种基于桃园空间灵泉特性的抗蚀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修复电路边缘,如同春风愈合冻土的裂痕。
“莱茵河会不会倒流尚未可知。”
诛兴的白大褂无风自动,衣角纳米纤维与空气摩擦出1958年诛皎调试拖拉机时的金属鸣响声。
“但张江的雨水今天要往西流了。”
子夜时分。
晶圆传送带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共振。
诛兴业远程接入的量子算法如朱雀展翅,在三维设计图中衔来新的掺杂方案——少年正在麻省理工图书馆演算的公式。
竟与诛皎在合作社账本角落的演算如出一辙。
“小叔公!电子迁移率超标百分之二十!”
少年清越的嗓音穿透太平洋波涛,全息屏上代表性能的绿色光柱如春笋破土,瞬间刺破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的预测天花板。
克劳斯手中的数据板砰然落地。
这位日耳曼工程师盯着屏幕上完美成型的鳍式场效应管,恍然看见东方朱雀正啄穿摩尔定律的桎梏。
他颈后汗毛倒竖,仿佛听见了六十年前百家镇第一台水车碾过西方封锁的轰鸣。
晨光刺破云层时。
首批14纳米芯片在真空舱内流转如星链。
当检测仪读出“每平方毫米四千八百万晶体管”的数值,整个实验室陷入死寂——这个数字比台积电16纳米工艺密度高出百分之十五,良品率竟诡异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七。
“不可能……”
赵临颤抖着切开样品芯片,电子显微镜下Fi结构如黑土般温润致密,某个晶格间隙里竟检测出桃园空间特有的同位素标记。
便在此时。
工信部专车疾驰入园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