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敌特网络一锅端(1/2)
那封来自邻县邮筒、字迹歪扭的匿名信,如同一声猝不及防的警铃,在省公安厅某个负责反特工作的部门内,引发了高度警觉。
信中所提供的信息,太过具体,太过精准。
人名、住址、外貌特征、化名、活动规律、藏匿地点……每一项都指向明确,几乎没有模糊的空间。
这不像是空穴来风的诬告,更不像寻常百姓能掌握的情报。
负责此案的陈处长,一位有着多年对敌斗争经验的老公安,拿着这封薄薄的信纸,反复推敲,眉头紧锁。
“有两种可能。”他在内部案情分析会上沉声道,“第一,这是敌特内部因分赃不均或其它矛盾引发的内讧,有人想借我们的手除掉对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与会的骨干:“第二,这是我们某位潜伏在敌人内部的‘自己人’,冒着极大风险送出的绝密情报。无论是哪种,都必须立刻查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鉴于情报的敏感性,调查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迅速展开。
省厅直接派出精干外勤人员,秘密潜入百家镇及周边区域,对信中所提及的孙明远、赵四、周寡妇三人,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控和外围调查。
调查结果,让所有参与行动的干警既振奋又心惊。
孙明远,确系镇小学退休教员,平日深居简出,口碑尚可,但其偶尔在镇茶馆与人闲聊时,会“无意间”探听一些关于民兵训练、粮库守卫等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
赵四,码头搬运工,力气大,人缘一般,确实在右臂有一处明显的烫伤疤痕。监控发现,他每隔一段时间,会在深夜独自去镇外河边某处徘徊,行为诡异。
周寡妇,杂货铺生意不温不火,但其生活用度似乎略高于其明面收入,且杂货铺后院确实有一口显眼的大水缸。
最关键的是,在信中所说的“逢五”之夜——五月十五号凌晨,外勤人员借助夜色掩护,潜伏在镇外废弃砖窑附近,果然捕捉到了孙明远与赵四秘密接头的清晰画面!
两人在窑洞阴影里低声交谈,赵四将一个小巧的金属管状物交给孙明远,孙明远则递过去一叠钞票。
人赃并获!
铁证如山!
陈处长当机立断,收网!
五月二十号,一个看似平静的清晨。
天刚蒙蒙亮,薄雾尚未散尽。
几辆没有任何标识的吉普车,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驶入百家镇,分别停在了榕树胡同、码头附近以及镇西头杂货铺的周围。
车门迅速打开,身着便衣但行动矫健的公安干警如猛虎下山,直扑目标。
“不许动!公安!”
孙明远正在家中悠闲地品着早茶,看着突然破门而入的干警,手中的茶杯“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脸色瞬间惨白如纸,瘫软在地,没有任何反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