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吏治改革(2/2)
\"要改变这个,就只能把他们这个权力无限削弱。\"李成安眼中精光闪烁,\"在官员的考核上略微做些改变,把这个权力给它分出去。\"
\"分出去?\"乾皇面露疑惑,\"大乾官员不知凡几,你想怎么分?\"
\"做官既然是为民做主,自然把这个权力分给百姓了,臣的想法是把官员考核分为四大类:政绩、能力、廉洁、风评。
政绩这个东西,他们每年在地方上做了什么,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这个让自己去写,然后呈报朝廷,朝廷对他们做的事情进行核实,然后给出一个评价,不再由上官进行评写。
而且让他们呈上来的东西必须要有来年治理的计划,这样一来,地方治理上若有偏差,朝廷也可以及时纠正,但是臣建议除非是重大错误,否则不要去指手画脚,容易出问题,毕竟京都的人,不可能那么了解那个地方的情况。”
李成安说的这个,就类似于后世的一个年终总结和一个来年工作计划,毕竟自己也是淋过雨的人,来到这个时代,也想让别人淋淋雨,在商行,他依然沿用的这一套,总之就是一句话,自己吃过的苦,总要让这个时代的人再吃一遍。
“至于能力,这个可以交给他们的上官,毕竟自己属下办事怎么样,他们心里清楚,也不能完全把他们的权力给没收了,不然他们也不好管自己的下属。
风评嘛,陛下的那么多暗卫可不是白养的,让他们去百姓中询问这个官吏平日做的怎么样,让暗卫记录下来呈报给朝廷,但是这个问的对象,要全面一些,商贾、农夫、学子甚至是当地豪绅,每个群体都取一部分,尽可能全面些。
毕竟有的官员重教育,有的官员重商业,只有全面的的东西才有参考价值,这样一来,一个官员的强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一目了然,日后提拔、平调或者下放,都能有个合理的安排。\"
“那廉洁呢?”
“廉洁这个没法查,也查不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且也不能做的太狠,水至清则无鱼,只要能做事,拿点儿就拿点儿吧,一棒子敲死了,没人干活了,朝廷单设一个廉政司吧,用来巡查天下,给他们头上挂一把刀子就行了,廉政司的权力不能太大,只能查,不能抓,不然要出问题的,人员两年一轮换。”
乾皇沉默良久,在脑海中反复衡量李成安的所说的东西,直到一阵微风吹过,他才缓缓开口:“你说的没错,办法是个好办法,但若是现在实行,阻力太大。”
“陛下回头还可以让他们政绩公示。”
\"政绩公示?\"
\"正是。\"李成安解释道,\"各州县需在衙门外立牌,公示钱粮收支、案件审理等要务,让百姓都能看见。若有虚假,百姓可直接向朝廷廉洁司举报。\"
乾皇眼前一亮:\"好一个阳谋!如此一来,那些没能力的贪官污吏就很难做了,几年以后,大乾也不会似这般官员紧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