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琉璃碎金 > 第28章 暴雨困守问渠斋

第28章 暴雨困守问渠斋(1/2)

目录

午后的阳光透过问渠斋古旧的雕花窗棂,在布满工具与古籍的修复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顾云深正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一个老旧的樟木箱——那是前几日他和沈砚辞从阁楼角落搬下来的,属于沈砚辞已故伯父沈振言的遗物。

箱子表面雕刻着简单的云纹,木质沉实,散发着经年累月积淀下来的、清冽而独特的樟木香气,混合着旧纸张特有的微尘与墨香,形成一种令人心神宁静的古老气息。

箱子里大多是沈伯父生前使用过的修复工具:几把大小不一的鬃毛刷,木质手柄被摩挲得顾润光滑;一套用锦布包裹的、形状各异的镊子,尖端依旧保持着精准;还有几个小巧的陶瓷皿,里面残留着早已干涸的朱砂与石青颜料痕迹。顾云深一件件取出,用软布轻轻擦拭,再分门别类地放好。

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怕惊扰了附着在这些旧物上的沉睡时光。

当箱内物品几乎见底时,他的指尖触到了箱底一处微不可察的凸起。心中一动,他仔细摸索,发现那里竟有一个设计极为精巧的暗格。

暗格的缝隙与箱底木板纹理几乎融为一体,若非刻意寻找,绝难发现。他尝试着用指甲沿缝隙轻轻撬动,只听一声极轻微的“咔哒”声,一块薄薄的木板弹了起来。

暗格不大,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本用深蓝色土布包裹的、更显古旧的笔记本,以及一叠以麻绳仔细捆扎好的信件。

“砚辞,”顾云深下意识地唤了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发现秘密的微颤,“你来看这个。”

正在一旁核对一份待修复古籍清单的沈砚辞闻声走近,俯身看向箱底。看到那暗格与其中的物品,他的眼中也掠过一丝讶异。“这是……伯父的笔记?我竟从未听他说起过。”

顾云深小心翼翼地将那本蓝色封皮的笔记本取出。笔记本的封面没有任何字样,边缘已有明显的磨损,透露出被反复翻阅的痕迹。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掀开封面。

内页的纸张已然泛黄发脆,上面是沈伯父那熟悉的、清瘦而有力的钢笔字迹,记录着各种古籍修复的心得、对不同纸张材质的分析、以及他自己尝试调配的各种防潮、防蛀药剂的配方与实验记录。

“槐花蜜三钱,需取初春第一茬槐花所酿,蜜色清亮者为佳……陈年龙井半两,茶叶需干燥无异味,以文火微微焙过,香气内蕴……”顾云深轻声念出一段关于防蛀配方的记录,与后来正式编入《顾沈合编》中的内容略有出入,更显琐碎与实验性。

“看来,伯父当年为了这些配方,花费了无数心血。”

沈砚辞默默点头,目光落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上,眼神中充满了对这位亦父亦师的长辈的追忆与敬意。他伸手,解开了那叠信件的麻绳。

信件是沈伯父与顾爷爷多年的通信。纸张薄脆,墨迹因岁月而略显晕散,但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与思想碰撞,却依旧鲜活。

他们讨论修复技艺的细节,争辩某个古法是否适用于特定的破损情况,分享在民间新发现的、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线索,也絮叨着问渠斋的日常,老街的变迁,以及彼此对未来的种种设想。

“……昨日与老周对饮,他新编的竹篾书架精巧无比,我已预定两个,待手册编成,正好用以陈列……”

“……张婶的豆沙包,馅料甜而不腻,皮薄而软,乃一绝。他日手册定稿仪式,定要请她多做些,与诸位老街坊同享……”

“……近日雨多,问渠斋墙角微有潮气,需注意稿纸存放。

忆及昔日与你在暴雨中共守初稿之夜,虽条件艰苦,然心志愈坚。盼此手册能成,不负你我半生心血,亦为后来者留一星灯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