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 > 第145章 思维的引信

第145章 思维的引信(1/2)

目录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李默抛出的“清道夫”计划,目标之宏大,挑战之艰巨,让在场的所有顶尖头脑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辐射,这是物理规则的诅咒,是深入地球肌理的顽疾,绝非靠勇气和现有的工业能力就能轻易抹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内飞速检索着可能的突破口,眉头紧锁,空气中弥漫着思考的凝重。

李默看着众人陷入沉思,并没有催促。他知道,这个级别的难题,需要时间来消化和酝酿。过了一会儿,他再次开口,声音平和,带着引导的意味:

“我知道,这个问题很难,可能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认知边界。但我有几个或许不成熟,甚至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抛砖引玉,给大家提供一些可能的方向参考。”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

“第一,向生命本身寻求答案——植物。”

“地球存在了多久,我们给不出精确数据,但上面的植物,是这颗星球上最古老的‘现存活化石’。它们经历了无数次环境剧变,包括我们未知的、可能存在的远古高辐射时期。有没有可能,在某些极端环境,比如核爆中心边缘、或者天然高辐射矿区,存在着我们未知的、能够耐受、甚至富集、转化辐射的特殊植物物种?我们可以组织科考队,携带最精密的辐射探测和生物采样设备,主动去寻找它们。或许,生命的智慧早已找到了与辐射共存甚至利用它的方法。”

这个思路让孙思玲和几位生物学家眼睛一亮,下意识地开始低声交流起来。

李默伸出第二根手指,语气带着一丝科幻的色彩:

“第二,变废为宝,逆转逻辑——将辐射作为能源。”

“我们习惯性地将辐射视为纯粹的危害。但换个角度,它本身也是一种强大的能量释放。人类科技文明发展到旧时代的巅峰,是否曾有过理论,或者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材料或装置,能够主动‘吸附’环境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可供我们使用的动能或电能?比如,制造出能够在这种环境下运行的‘辐射动力机甲’、‘辐射清扫车’,甚至是建立小范围的‘辐射吸收转化塔’?如果我们能驾驭这种能量,那么净化过程本身或许就能产生维持其运转的动力。”

这个大胆的设想让沈老和周老的物理、材料团队成员们陷入了沉思,有人开始在纸上快速勾勒着能量转换的示意图。

第三根手指伸出,李默的构想更加天马行空:

“第三,借力自然,极致聚焦——太阳光折射与高温净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