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江南烟雨泛滥。(1/2)
沈山河和美女记者的访谈让小妮子不开心好长时间,她认为沈山河心中没有她,所以不在乎她的快乐与否。沈山河一再解释那不过是一场利益的交换,自己把她哄高兴了,她便会妙笔生花替咱们好好夸夸。
小妮子依旧不依不饶了许久,她说沈山河都要和人千里迢迢取经去了,分明是奔着哄别人上床去的。叫沈山河哭笑不得。只好装病,说这里痛那里不舒服,果然把小妮子担心得不得了,再没心思吃闲醋。
开心过后的美女姐姐果然很给力,回去后使出浑身解数为沈山河摇旗呐喊,让他的名字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流传开来。而陶书记也出来推波助澜,顺势将其提名为市县“先进青年”、“优秀企业代表”等杰出代表人物的候选人。有政府力推,有官媒发声,预计是十拿九稳了。而且这也不只是沈山河个人的事,也是某些单位的成绩,某些个人的政绩,形象、面子等等都在其中,没有的事都可以造出事来,何况还是有凭有据的事,所以沈山河也不需要再多的动作,自然有人去推进这件事。这就好像吃席一样,首要的是要有上桌的资格,只要你上了桌,一桌的人自然会相互恭维。
只是可惜的是,地方电视台需要有线才能收看,农村谁会没事为了多收几个电视台装那烧钱的玩意。所以沈山河很想知道美女记者到底把他塑造成了个什么形象。便是小妮子她们也很好奇自己出现在电视里是个什么样子,可惜都没能如愿。
其实也没几个人看到他们在电视里的样子。一个小县电视台,能有几个人收着,不过县电视台报请地区电视台转发了,但依旧少有人知,反而是相关系统内口口相传扩散的更快。
******
王建民顺利签下订单后回来了,按照普遍的行业运作模式,合同中主要约定了加工的大小规格,以及沈山河特别强调的货款支付一方式。买方同意预付百分之二十定金,木材加工好后装车前买方会派人来验货。货品合格则卖方也就是沈山河一方组织装车并负责提供需要的各种手续。装好车获得相关的许可后买方再支付百分之五十货款。剩下百分之三十货款在货物抵达约定车站后卸货前支付。不按约定支付沈山河会要求铁路部门压着货物不予卸货,积压期间造成的损失也得由买方承担,若超过了约定的时间,作为卖方的沈山河有权自由外理该批货物,而且已收的货款也不会退。
至于寻找锯机师傅的事,因为这几年因为行业开始爆火,各地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到处都在挖人。这让沈山河铁了心要培养自己的师傅。首选当然是刘季明,毕竟是正儿八经拜过父亲为师的,太大的诱惑沈山河这个师兄不敢保证,但凭一年多那么千儿八百块钱的诱惑他相信刘季明还不至于心动,至于出再多的工价,那些老板还不至于。
其次篾匠王叔也还可靠,毕竟这里是他老家,离开家就为了每年多挣个千儿八百,有脑子的都不会这么干。当然那些年轻无负担的除外。
因此,沈山河便时常给他们两人上手的机会。因为都有手艺人的基本功在身,虽然手艺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手艺对基础的要求都是差不多的,只是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罢了。所以,两人进步很快,加工出来的木料也算中规中矩。剩下的就是日积月累的水磨功夫了。
这时候的周师傅也息了要按方提成计工资的念头。因为他本来也是在沈山河这里才转升的上手帅傅,他也没底气去与老板谈报酬的事。何况这里的环境气氛和沈山河他们这样好相处的老板,让他觉得很舒服,即使一年少挣个三二干也无所谓,何况,他比照以前的同行,因为没什么花销,到年底他回去的钱并不比他们少。
其实对于沈山河来说,固定工资虽然可以省一点钱,但速度慢些。按方提成虽然支付的工价高了,但速度快些。到底哪种方式更好那就得结合各厂的实际情况决定,总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然,一点点的区别沈山河也无所谓,就交给师傅自己去选择吧,只有他们自己自心自愿做出的选择才会没有怨言,也就会少生许多波折。
时间不知不觉,又进入了梅雨季节。此时,江南梅子正熟,可是大家却无暇欣赏这份成熟的美好,阴沉多雨的天气成了生活的主调。
虽然木工厂锯木机雨淋不到,但原木是露天堆放的。沈山河只好趁雨停些的时候组织大家一起把木材转到锯木机边没有雨的地方,但没雨的地方要堆放加工好的成品,剩余空间不多,堆一次锯一会,然后再堆一次再锯一点,严重影响了加工生产。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木头被雨淋过后,加工出来的木料湿湿的堆在一起,沈山河已是尽量摊开留出通风透气的缝隙,奈何空气也是湿湿的。十天半个月时间,木头便开始长霉变质。无奈之下,沈山河只好召集大家想想办法。商量来商量去,最好的办法是尽快完成加工,尽快交货。沈山河只好给负责搬运的四个人开了双倍的工资,又吩咐小妮子备好热水、姜汤,中午和下午休息时候赶紧让他们洗热水澡喝姜汤。坚持十来天总算把夏老板和自己共两个车皮的货赶完了,即便如此,依然因为霉变,一番交涉下总算把夏老板的货便宜十来块钱一方交付出去了。最恼火的是自己的货,因为预定的交付时间没到,而且是按火车车厢排定了的时间来的,想快也快不了多久。沈山河只好停了工,把所有的货翻一遍,留出更大的通风透气的空间,把加工厂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基本摊满了,又在临近验货时,把霉变严重一点的木料翻出来又在锯木机上过了一遍,把表面的霉斑擦掉,饶是如此,验货时依然扣掉了百分之二十。一番折腾结算下来,勉强小赚了一点。但更恼火的是这雨连连绵绵,似乎没了尽头,沈山河与王建民两人一咬牙,干脆停工放了端午节长假,但因为是固定工资,所以工资照开。把所有人欢天喜地的打发回去了,只小妮子自愿要留下来给看厂的沈山河和德叔做饭。
每天清晨醒来,沈山河第一件事就是望向窗外,细密的雨丝如牛毛般纷纷扬扬,织就了一张朦胧的网,将整个世界笼罩。天空是铅灰色的,厚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太阳的光芒被层层遮蔽,无法穿透这如幕的云层。
诗画中的江南烟雨中,行人脚步匆匆,撑着雨伞,在湿漉漉的路面上留下串串脚印后旋即被雨水湮灭。雨滴打在伞面上,发出“嘭嘭嘭”的声响,如冲锋时的急骤鼓点。屋檐下,雨水顺着瓦檐滑落,形成一道道水帘,晶莹剔透,宛如断了线的珠子,不断砸向地面,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门外稻田里的秧苗郁郁葱葱,经过雨水的滋润愈发显得生机勃勃。草丛中,蛙声此起彼伏,它们似乎格外享受这潮湿的环境,尽情地叫嚣着,为单调的梅雨时节增添了几分燥闷的气息。池塘里,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雨滴落在荷叶上,滚动着,汇聚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宛如玉盘里滚动的珍珠,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微光。荷花也在雨中悄然绽放,粉嫩的花瓣上挂着水珠,娇艳欲滴,宛如一位位出浴的美人,楚楚动人,倒也别有一番风光。
持续的降雨让空气变得异常潮湿,仿佛能挤出水来。家中的墙壁、地面都蒙上了一层细密的水珠,摸上去湿漉漉的。衣物晾了许久,依旧带着丝丝潮气,穿在身上黏糊糊的,让人浑身不自在。木质家具也仿佛吸饱了水分,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霉味。
在这样的季节里,大家的心情也仿佛被这阴雨天气所感染,变得有些压抑和沉闷。但梅雨季节并非只有烦恼,它也带来了难得的清凉。在炎热的夏日之前,这样一段凉爽的时光,让人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而且,充沛的雨水滋养着大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孕育出丰收的希望。
加工厂旁边山下的小溪已变成咆哮的怒龙,浑黄的溪水翻腾着以不可阻挡之势呼啸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