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醉梦瑶 > 第3章 匠门有传承。

第3章 匠门有传承。(2/2)

目录

另一个略显年轻的声音迫不及待地追问道,那声音里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唉,谁知道呢,不过一直这么传的。不过历朝历代都把它列为禁书倒是真的。尤其是下册的符咒道术,空穴不来风啊。”

王大爷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几分,像是一道道岁月的沟壑。

“你们想啊,这种神通广大的东西,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很多人都为了得到它争得头破血流,无所不用其极。祖师爷本来是希望这门技艺能被正统地传承下去,可人心是最难把握的东西,为了防止它落入贪婪奸诈之人的手里,给世人带来灾难,就下了禁令,在上面施了祖咒。非得大运大德之人方可一观,还不一定学得会。你想呀,现在哪还有大德大运又有一身木工手艺的人。”

“那现在……”

一个年迈的老者欲言又止,眼神中透着一丝忧虑。

“可惜啊,经过那么些年的“破四旧”折腾,大家砸庙的砸庙,拆观的拆观,控坟掘墓烧祠堂,一下子都没有了敬畏之心,满眼都写着贪婪写着欲望,根本就不相信什么“五弊三缺”非要把那本书找到不可。即然不信邪,又怎么相信书上写的那些个东西呢?”

王大爷摇了摇头,目光中满是无奈与担忧,仿佛已经预见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沈山河躲在门外,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翻涌起复杂的情绪。他意识到,《鲁班书》不仅仅是一本技艺传承的书,它还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但他的好奇心却丝毫未减,反而更加炽热。他想,如果自己能找到《鲁班书》,说不定能解开它的秘密,让木工技艺发扬光大,而不是让它成为祸根。至于什么大德大运,是个什么东西?他有吗?他没有吗?最起码木工手艺他觉得自己是有的,不服拿出家伙事咱练练。

从那天起,沈山河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木工技艺。他相信,只有掌握了真正的技艺,才能有资格去触碰《鲁班书》的秘密。每天清晨,他早早地起来,帮父亲生火、准备工具;白天,他先练基本功,从能使得动的刨子、凿子开始。认真锯木、刨料到雕刻、拼接,都上了手;夜晚,他则央着父亲给他讲各种传奇故事,尤其是古老相传的那个墨家和那个站在木工行业的源头的人。他试图从中找到关于《鲁班书》的线索。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山河的技艺也逐渐精进。他都开始能够独立打造出一些简单的木制用品了,比如制作木盒、木箱,虽然还不够紧凑美观,但将就着用用是绝对够了的。每当他完成一件作品,父亲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村里的邻居们也对他赞不绝口,起哄道:

“小小沈师傅,麻烦帮我打张桌子啰。”

但沈山河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他渴望的不仅仅是成为一个普通的木匠,而是要成为像鲁班祖师爷那样的传奇人物。

又是一个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落在那满是刨木花的地面上,父亲停下手中正在雕琢的活儿。那是一块老樟木头,樟木泛黄而清香,不招虫,木质相对较软易下刀,常用在家具上。木头已经被父亲精心打磨出了一件雏形,原本粗粝的纹理在其斧凿之下,渐渐浮现出流畅而优美的线条,那是一只双翅大开的蝙蝠。沈山河父亲最常雕刻的是蝙蝠,蝠喻义“福”,是清代独有的装饰风格,常出现在房屋刻像,家具装点和瓷器装饰中,因隔着现代不远,如今许多老匠人尚有传承。

父亲直起身子,拍了拍身上的木屑,而后目光落在一旁拿着刻刀刻得有模有样的沈山河身上,眼神里满是欣慰与期许。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孩子,你学得很快,看得出来,你对这门手艺很喜爱很用心,你也很有天赋。在这些品质都很宝贵的。但爹并不希望你以后靠这个为生,你应该去读书,考大学。学木匠,你当好玩就行了,匠人,并不是个光彩的事。老人们常说匠人、匠人,就是像人、像人,意思就是说匠人只是活得像个人,其实别人还不把他们当人,有需要的时候把你当个人高看一眼,不需要你就是个讨饭吃的,只不过凭了点手艺比光凭口好那么点。”

沈山河听到父亲这番话语,微微一怔,旋即又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无比坚定,仿若在心中打定了什么主意道:

“爹,我晓得了,我会好好读书的。”

至于他心中打的到底是什么主意,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他父亲也没多说什么,满意的拍了拍儿子的后脑勺,那力度,比他老娘可温柔多了。沈山河一直在怀疑,他们俩要是打架,他爹一定是躺在

听着儿子的话,沈山河的父亲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微笑,那笑容犹如春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屋子里因长时间劳作而略显沉闷的氛围。只不知他要是知道自己儿子心中的胡思乱想的话,手上的力气会不会突然大增,呼他个天旋地转。

他缓缓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身后堆满各种工具与书籍的角落。在经过一番翻找后,父亲从那堆积如山的物件中,在最底下的一个盒子里小心翼翼地翻出一本破旧的木工书籍。这本书看上去饱经沧桑,书皮已经磨损得看不出原本的模样,边角也微微卷起,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古朴气息。父亲随手将书递到沈山河手中,轻声说道:

“这本书可是我师父传给我的,说是已经有好几代了。不过我看也就到师公那一代,字都和现在差不多。说不值钱呢,里面好多口诀现在都还在用,说值钱吧,好多东西又都用不上了。你虽然还没上学但也认会几个字了,就当故事书看吧。”

望着这薄薄的,而且还是手抄的几张纸,沈山河父亲意识到儿子心中的想法,笑着说了一句:

“真传一张纸,假传一担书,所谓江湖一点诀,这就是民间匠人的传承,都是口手相传,很少落纸上的。你要愿意你将来全写出来就是。”

沈山河赶紧接双手接过这本书,虽然听父亲说得轻描淡写,但好歹还能分得出这书有好多好多年了。常常听大人讲古人修了什么什么功夫,多么多么厉害,这里面莫不也藏得有?他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只见那纸张早已泛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陈旧纸香。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木工技法口诀,一行行工整的毛笔小楷,想不到父亲这一脉木工师傅里面还有这么个文化人,不过想到那才绝古今的祖师爷,也就释然了。

他满心欢喜,正要开口感谢父亲的这份珍贵馈赠,目光却不经意地落在了书的其中一页。在那页纸上,用蝇头小楷写着几行字,在周围密密麻麻的文字掩盖下,这几行字毫不引人注意,也许有人一辈子翻来覆去都没注意,也许有人随眼一瞥就看到了。就好像我们平时找个东西一样,费尽巴力怎么都找不到,无意间却一眼就看到了。

“祖师书上藏于野,下落于尘。”

沈山河的心猛地一跳,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他的心脏。这意思不是很明显吗。“祖师书”不就是祖师爷的书不就是《鲁班书》吗?“上藏于野”意思应该是说上册藏于乡野,“下落于尘”不就是说下册流落凡尘,流落民间吗?只不知这句话由何而来,而今又是否还准确,但总算是看到了一丝蛛丝马迹。

那一刻,一种莫名的使命感如潮水般涌上沈山河的心头。他总觉得,冥冥之中有什么在牵引着他,要他朝着某个方向走下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