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她不会!那么大惊小怪!(1/2)
话虽那么说,可想要见戚清徽一面并不容易。
自他返京后,各世家纷纷带着厚礼登门探望,可荣国公府闭门谢客,那两扇兽首铜环门始终严丝合缝,莫说是人,连只蚊子都难窥其内。
明蕴纵有千般手段,也难。
好在……
也不知是哪位官员开了先例,与秋闱沾边的官员们纷纷效仿,备好文书册簿,各自将辖内要务誊写清楚,在荣国公府门前的石狮子旁垂手静立。
不过半柱香工夫,那朱漆大门便会无声地滑开一掌宽的缝隙。
自有人会将众人手中文册卷宗尽数收去,摆到戚清徽案前。
“娘子,如今外头都传遍了,戚世子是为了塞北军饷的事奔波,伤势严重,怕是轻易不会出门。”
映荷忧心忡忡。
“荣国公府任谁也闯不进去,这可如何是好?”
映荷:“要不,咱们去坑坑戚五娘子?”
这是唯一捷径了。
也不怪映荷那么急。
毕竟夜长梦多,早点解决了才好。
何况……
便是见着人了,要让戚清徽相信允安是他亲子,怕也是一大难题。
不同她的急切,明蕴却格外平静盯着允安洗手。
小崽子认真的连指甲缝的泥都没放过。等彻底洗干净后,擦去水渍,摊开掌心让明蕴检查。
“不必。”
明蕴满意了,这才肯拉着他往外走。
她幽幽出声
“军饷案发至今,朝堂已是血雨腥风。这几日接连有官员落马,贬谪的贬谪,流放的流放,砍头的砍头。菜市口的血浸透了三层土。”
宦海浮沉多年的都是些老狐狸,早炼就了闻风辨色的本事?整座京都的权贵府邸,仿佛齐齐被抽了声响,只余死寂。
“不说旁人,便是父亲未牵扯其中,这几日察觉风向不对都谨慎行事,吓破了胆。”
明蕴语气轻飘飘的,格外随意。
“只怕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盘踞深水的巨鳄仍安然潜游。”
圣上是不舍发落?还是其中一连串牵扯更多难以发落?这不是明蕴该去深思的。
她眼明心亮:“军饷贪墨岂能轻纵?官场盘根错节,戚清徽此行是临危受命,提着性命去撕开龙潭虎穴的一道口子。”
“查的铁证带回京都,是他给圣上的交代。至于如何安抚边军,昭示万民,还是酬他的生死之功,那是圣上的权衡。”
“很显然,圣上的交代,轻了。”
明蕴问:“你说,戚清徽是不是个笑话?”
映荷:……
这……
到底是姑爷。
她不敢说。
只是后背发凉。
荣国公府嫡长子的身份本就显贵无比,何况戚清徽是圣上跟前的红人,在朝堂上地位举足轻重。
别看官员众多,但能被派去查办此案的,既要有真本事,又需得帝王信任,实在是寥寥无几。
戚清徽受皇令游走于刀尖之上,却得了这么个不痛不痒的发落。
出生入死可不就是笑话。
瞧,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在天子眼中也不过是掌中棋子。
明蕴:“满朝都说圣上疼他,许他在家养伤。”
“可天家对荣国公府这棵参天大树,当真放心么?派他去查案,龙椅上那位怕早算过两笔账——若带着铁证回来,自是锦上添花,若把命丢在外头……正好折了戚家最锋利的剑。”
“秋闱本就是他的差事,先前因故转交太傅代劳。”
只要有血性的,都会存有芥蒂。
“换作是我,偏要带着这身伤站到秋闱榜前。让天下人都看看,忠臣是如何拖着病骨还替朝廷撑场面的。这般呕心沥血,谁还敢说半句不是?”
荣国公府能够昌盛不衰,靠的从来不是对帝王百般俯首帖耳。必要之时,还得强势表明态度,玉笏虽可躬身,脊梁绝不能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