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单兵火箭筒研发(2/2)
良久,他放下零件,缓缓摇了摇头。
刘明远和周师傅心里都是一沉。周师傅急切地问:“方厂长,难道……连您也觉得没法子?”
“不,不是没法子仿造。”方东明抬起头,看着众人,语气沉稳而清晰。
“仿造,以我们现在的基础,花时间,下力气,或许能搞出来。但我认为,我们可能走错方向了。”
“走错方向?”众人都是一愣。
“对。”方东明走到一块临时充当黑板的水泥墙前,拿起一块石灰头,“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八路军现阶段最需要什么样的火炮?”
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划拉着:“第一,必须是步兵能够伴随进攻的,重量要轻,机动性要强。
像四一式这种需要骡马伺候的,不适合我们频繁转移、穿插敌后的作战特点。”
“第二,威力要足够,至少要能敲掉鬼子的土木工事、机枪堡垒,甚至威胁一下薄皮的装甲车。”
“第三,结构要相对简单,便于生产,便于前线维护,弹药补给也要相对容易。”
他每说一点,就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关键词:轻便、伴随、攻坚、易产、易补。
“大家看看,”方东明指着黑板,又指了指那堆四一式山炮的零件,“这四一式,除了威力尚可,哪一点符合我们的需求?”
车间里一片寂静,老师傅们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又看看那复杂沉重的山炮零件,都陷入了沉思。
刘明远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周师傅紧皱的眉头也稍微舒展了一些。
“那……方厂长,您的意思是?”刘明远问道。
方东明目光炯炯,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陌生的名词:“我认为,我们应该转换思路,尝试研发一种全新的武器——火箭筒。”
“火箭筒?”众人面面相觑,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了。
“对,火箭筒!”方东明语气肯定,开始详细解释,“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单兵或者小组使用的,能够发射火箭弹的筒子。”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它主要由发射筒、火箭弹、瞄准具和击发机构组成。优势非常明显!”
他越说越流畅,思路清晰:“第一,极致的轻便!整个系统重量可以控制在十公斤以内,一个士兵就能背着跑,完美符合步兵伴随要求!”
“第二,操作极其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和操炮,稍微训练就能掌握,非常适合我们大量补充新兵的现状。”
“第三,虽然射程可能不远,也许就一两百米,但在这个距离上,它的破甲能力会非常惊人!
鬼子的豆战车、碉堡、机枪工事,在它面前就是纸糊的!”
“第四,”方东明加重了语气,“它的生产工艺,远比身管火炮要简单!
发射筒甚至可以用高强度钢管甚至特殊处理的竹木材料!火箭发动机和战斗部的生产,也比铸造炮管、加工膛线容易得多!弹药补给也相对方便!”
他环视众人,眼中闪烁着充满感染力的光芒:“同志们,想想看!当我们的战士,每个人或者每个班,都能装备这样一种‘步兵大炮’,在近距离上随时敲掉鬼子的坚固火力点,那会是什么场景?鬼子的防线,在我们面前将处处是漏洞!”
车间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方东明描绘的前景震撼了。单兵对抗装甲和工事?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刘明远深吸一口气,率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但他依然充满疑虑:“东明,你这个想法……太大胆了!
火箭技术,我们几乎是一片空白啊!没有样品,没有图纸,甚至连基本原理,我们都……”
周师傅也担忧地说:“是啊,方厂长,这火箭……它怎么就能飞出去还能打中目标呢?这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啊。”
方东明理解他们的顾虑。在这个时代,火箭技术确实是前沿领域。但他不一样,他脑海中有着超越时代的知识。
“大家不用担心技术空白。”
方东明语气充满自信,“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火箭弹依靠自身携带的燃料燃烧,向后喷出高速气体,产生反作用力推动弹体前进。
关键在于燃料配方、稳定翼的设计以及引信的可靠性。”
他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勾勒起来,一边画一边讲解:“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发射筒是一个简单的圆筒,内部有导轨确保火箭弹初始方向
……火箭弹由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稳定尾翼组成……发动机采用双基火药
……稳定翼可以采用折叠式,出筒后展开……碰炸引信保证击中目标就爆炸……”
他画得很快,线条虽然简单,但结构清晰,原理明确。
随着他的讲解,一个前所未见的单兵火箭武器的雏形,逐渐呈现在众人面前。
老师傅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匠人,开始可能还云里雾里,但随着方东明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清晰的图示,他们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尤其是听到关键部件如发动机、引信等都有可行的技术路径时,他们心中的疑虑开始被好奇和跃跃欲试所取代。
刘明远看着黑板上的草图,又看看目光坚定、成竹在胸的方东明,猛地一拍大腿:
“干了!东明,就按你说的办!咱们就搞这个火箭筒!老是跟在鬼子屁股后面仿造,什么时候是个头?咱们也要搞点自己的新名堂!”
周师傅也激动地搓着手:“方厂长,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有谱了!这玩意儿,听起来是比那铁疙瘩山炮更适合咱们!您就带着我们干吧!”
“对!跟着方厂长干!”
“搞咱们自己的新武器!”
其他老师傅和闻讯围过来的工人们也纷纷激动地喊了起来,车间里原本因技术瓶颈而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开创历史的兴奋和干劲。
方东明看着重新燃起斗志的众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说服了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他扔掉粉笔头,挽起袖子:“好!那我们就正式启动‘单兵火箭筒’研发项目!
刘厂长,麻烦您立刻组织人手,按照我刚才画的草图,先制作一个木质模型和几个关键部件的试验件!
周师傅,您带人重点攻关双基火药和简易碰炸引信!其他人,跟我一起,细化设计图纸!
咱们争取在一个月内,拿出第一个可供测试的原理样机!”
“是!”众人轰然应诺,车间里瞬间充满了忙碌的身影和叮当作响的敲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