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牧羊人:活着再见 > 第34章 毒瘴迷村

第34章 毒瘴迷村(1/2)

目录

中缅边境,群山连绵起伏,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在山峦褶皱的隐秘角落里,坐落着蚌椒村。破晓之际,浓稠的雾气宛如汹涌的潮水,将整个村落严严实实地裹挟其中。日光宛如困兽,奋力挣扎,却只能艰难穿透厚重的雾幕,晕染出一圈圈朦胧的光晕,为大地铺上一层虚幻的薄纱。

往常的这个时候,村子早已从沉睡中悠然苏醒,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溪边,清澈见底的溪水潺潺流淌,水面波光粼粼。妇女们蹲坐在岸边,手中的竹篮装满了待洗的蔬菜,她们一边淘米洗菜,一边低声交谈,不时发出阵阵欢声笑语,和着潺潺的流水声,宛如一首和谐的乐章,在空气中悠悠飘荡。街巷之中,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鹿,你追我赶,嬉笑打闹。清脆的笑声如同银铃一般,穿过窄窄的小巷,回荡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各家各户的烟囱里,袅袅炊烟徐徐升起,与晨雾缓缓交融,仿佛是一幅被大自然精心描绘的田园画卷,宁静而又美好。

然而,今日的蚌椒村,却陷入了一片死寂。烟囱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巨人,笔直地矗立在那里,不见一丝烟火的痕迹。整个村子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没有一丝声响,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死寂的氛围如同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人们的心头,让人不禁心生寒意,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村子的生机与活力瞬间抽离。

清晨的微光,为蚌椒村的青石板路镀上了一层银边。吉克阿依身着迷彩作战服,这套衣服因多次执行任务,边角处带着些许磨损的痕迹,却无损它的飒爽。作战服上的每一道褶皱,都在晨光下清晰可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她脚蹬一双战术靴,靴面擦拭得一尘不染,金属鞋头和鞋跟在微光中闪烁着冷冽的光泽,结实而耐用。

随着她迈出步伐,身姿轻盈又矫健,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展现出长期训练形成的良好节奏感。当她走过青石板路时,鞋底与石板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与此同时,鞋底碾碎了几片沾着露水的芭蕉叶,那细微的“嘎吱”声,在这寂静的氛围里格外清晰。

作为牧羊人突击组里出了名的“顺风耳”“千里眼”,吉克阿依对危险的直觉远超常人。在之前的多次任务中,她凭借这份敏锐,多次带领队伍化险为夷。此刻,她柳眉微蹙,灵动的双眼不停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眼中透露出的警惕与疑惑,恰似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时刻观察着周围环境,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每一块松动的石板、每一片晃动的树叶,都能引起她的注意,仿佛在她眼中,这看似平静的村庄,处处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

“不对劲。”耳麦里骤然响起傣鬼低沉的嗓音,声音中裹挟着难以掩饰的凝重,瞬间打破了周围的死寂。我能想象到,此刻的傣鬼,双手正紧紧攥着79式微冲,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像是要将这把枪嵌入掌心。他的枪口稳稳地指向村口那棵百年榕树,仿佛那里隐藏着致命的威胁。

这棵榕树,粗壮的树干需几人才能环抱,繁茂的枝叶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向四周伸展。它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静静地伫立在村口,见证了村寨的兴衰荣辱,目睹了无数个日出日落、寒来暑往。

过去,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村寨时,鸟笼里的画眉鸟总会欢快地啼鸣。它们此起彼伏的歌声婉转悠扬,为整个村子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唤醒了沉睡中的村民。村民们在这悦耳的歌声中,开始新一天的劳作,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然而现在,十几只竹编鸟笼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笼中的画眉鸟全然没了往日的活泼,全都瑟缩在角落,羽毛蓬乱得如同枯草。它们的身体微微颤抖,惊恐的眼神中满是对未知的恐惧,时不时发出几声短促而尖锐的鸣叫,似在诉说着内心的不安。看到这一幕,傣鬼的眼神愈发警惕,他的呼吸变得轻缓而深沉,时刻准备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

浓稠的雾气仿若一层密不透风的白色帷幕,将整个蚌椒村严实地包裹起来。我握紧手中的战术手电,拇指轻轻一按开关,强烈的光束瞬间穿透雾气,恰似一把锋利的宝剑,劈开眼前的黑暗,直直扫向第一户人家的竹楼。竹楼的木板因岁月的侵蚀,早已变得斑驳不堪,门框上贴着的驱邪符咒,在呼啸的山风中簌簌作响,发出细微而又诡异的声音,仿佛是某种神秘的警告,低声诉说着即将降临的灾祸。

当我用力推开那扇破旧的木门时,一股浓烈刺鼻的气味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这股气味中,腐肉的恶臭与化学药剂的刺鼻气息相互交织,令人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几欲作呕。我下意识地抬起手臂,用衣袖紧紧捂住口鼻,试图阻挡这股令人窒息的气味。

借助手电那明亮的光线,我看到堂屋的面积仅有十五平米左右,空间极为逼仄。四周的墙壁因常年被烟火熏烤,布满了一层厚厚的黑色污垢。就在这狭小的堂屋里,六具尸体呈诡异的蜷缩状倒在火塘边。火塘里的灰烬早已冷却,残留的火星在手电筒的照射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死者的面部因极度的痛苦而严重扭曲,五官几乎变形,双眼圆睁,空洞的眼神中似乎还残留着临死前的恐惧与绝望。他们的指甲缝里嵌着黑色的泥土,仿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拼命地抓挠地面。嘴角残留着泡沫状的呕吐物,有的已经干涸,形成一道道难看的痕迹。在这寂静阴森的空间里,时间仿佛凝固,每具尸体都像是一座沉默的雕塑,诉说着他们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不甘。

我缓缓走近尸体,手中的手电筒在他们身上来回移动,试图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此时,屋外的风声愈发猛烈,吹得竹楼的窗户“嘎吱嘎吱”作响,为这恐怖的场景又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氛围。

我深吸一口气,极力稳住因眼前惨状而微微颤抖的身躯,迅速伸出手,稳稳按住喉麦,郑重汇报道:“报告连队指挥部,蚌椒村出现大规模中毒事件!”尽管现场的恐怖景象让我内心掀起惊涛骇浪,但多年的专业训练,使我的声音冷静且清晰,丝毫听不出慌乱。

为进一步确定情况,我强忍着刺鼻的气味,缓缓蹲下身子,伸出手指,轻轻探向尸体的脖颈处。指尖刚一触碰,一股冰冷僵硬的触感传来,如同触碰到一块坚硬的石头。我眉头紧锁,凭借丰富的经验初步判断:“死亡时间超过十二小时。”这一刻,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死寂的氛围中,我的心跳声愈发清晰,我知道,这起事件远比想象中更为严重,一场艰巨的挑战正摆在我们面前。

就在我汇报完情况的刹那,耳麦里骤然响起一阵嘈杂的电流声,“滋滋啦啦”的声响在这死寂的环境里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隐隐预示着即将席卷而来的混乱。紧接着,突击组组长邓班沉稳有力的声音从耳麦中传来:“牧羊人们都听好了!”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即便隔着耳麦,也仿佛能感受到他严肃的神情。

“你们即刻封锁现场,确保任何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省厅专家组已经出发,很快就会抵达。在此期间,你们要着重排查水源和食物。从水井到水缸,从厨房的锅碗瓢盆到村民家中储存的粮食,任何一处细节都绝不能放过!”邓班的语速不快,每个字都清晰有力,透露出丰富的指挥经验和对任务的精准把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