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2/2)
推行科举恐难如愿——即便张榜求贤,应考者未必有真才实学,反倒可能让权贵趁机攫取官位。更何况,身为藩王而非天子,贸然改革科举终归名不正言不顺。
罢了,待他日执掌乾坤,再行科举不迟。刘凤搁笔自语。此时郭嘉行礼告退:王上,臣先行告退。
刘凤含笑挥手:奉孝且去。
檀香袅袅中,他继续提笔书写。汉末英杰如星,荀彧、周瑜、诸葛亮等名字跃然纸上。这些青史留名者,岂有庸碌之辈?凭着穿越者特有的记忆加持,连昔年读过的《三国志》细节都清晰可辨。
燕国若能汇聚青史留芳的贤才,莫说重振帝国,便是问鼎天下也非难事。
然而,招揽汉末三国的名士入燕,终究是镜花水月。
其一,这些名臣年岁悬殊——或垂垂老矣,或黄口小儿,岂能同朝为燕所用?
其二,诸子各有所忠,利字当头,燕国又如何能尽数收入彀中?
刘凤对此心知肚明,故未存痴想。他提笔列下名臣,依生辰籍贯初筛,再按才具事迹复勘,终择其出身清白且正值壮年者详录成册,交予隐秘卫付诸行动。就连诸葛亮、庞统这般少年俊杰,亦标注需暗中留意,以备来日招纳。至于司马懿等包藏祸心之辈,更需严密监视。
墨干册成,刘凤反复检视后搁笔。既为君主,当如臂使指——若事必躬亲如诸葛孔明,非但徒耗性命,更令朝堂无才可用。此等愚行,他断不为之。
翌日朝议,这名册便将递至三大密衙首领手中,届时,一场遍及九州的寻才大计,就此展开。
燕国三大情报组织:
隐秘卫统领郭嘉,
黑衣卫执掌者贾诩,
百鸟主事张宁。
如今百鸟首领张宁全心投入【鸾卫营】事务,
麾下姊妹们终日忙碌,
无暇顾及百鸟日常运作。
这段时日百鸟大小事务皆由刘凤亲自处置,
然终非长久之计。
以他身份不便持续执掌百鸟——
若直接统辖隐秘卫、黑衣卫、百鸟中任一机构,
势必打破三足鼎立之平衡,
形成一家独大之势。
此非刘凤所愿,
故近日苦思百鸟继任者,
惜未觅得合适人选。
百鸟渊源特殊:
非刘凤所创,
原属黄巾军情报体系,
后为燕国暗中吸纳。
此乃燕国与黄巾军联合之秘辛,
须托付绝对心腹方能接手。
朝堂虽人才济济,
然除郭嘉、贾诩、杨阜外,
鲜有精通情报事务者。
刘凤正欲与张宁商议,
盼其举荐继任人选。
......
甘泉宫内,
刘凤与妻儿共进晚膳,
见张宁正眉飞色舞讲述【鸾卫营】轶事。
少女边用膳边炫耀姐妹们的飒爽英姿,
娜塔等人亦附和着营中趣闻。
甄姜与蔡琰怀抱稚子,
一面凝神聆听,
一面细心哺育幼儿。
刘凤一脸无奈地吃着饭,瞥了眼兴致勃勃的张宁,心里嘀咕:“这有什么好得意的?区区一千女兵,能威风到哪去?”
晚饭后,见张宁懒洋洋地瘫着,刘凤放下筷子道:“宁儿,有事和你商量。”
张宁歪头看向他,眨了眨眼睛,满脸不解:“王上又有什么事儿啊?我和姐妹们今天在【鸾卫营】忙得够呛,现在只想睡觉!”
刘凤听得直翻白眼——他还没怪她成天不着家,带着一群姑娘到处招女兵呢!再说【鸾卫营】就那点编制,能忙到哪里去?
懒得和她斗嘴,刘凤决定直奔主题。一旁甄姜、蔡琰、娜塔莉亚四人放下碗筷,眼巴巴等着听他们要谈什么。
见几人一脸八卦,刘凤板起脸:“宁儿,这回是正事。”
张宁捧着茶杯慢悠悠抿了一口,嘟囔道:“王上怎么总有说不完的事?真要紧的话,您自己定夺不就好了?”
这话气得刘凤差点笑出声。
瞧他脸色不对,张宁立刻收起嬉皮笑脸,正色道:“王上想和妾身商议何事?”
见她变脸比翻书还快,众姐妹都捂嘴偷笑。
刘凤瞪了她一眼,沉声道:“你现在管着【鸾卫营】,难道要把【百鸟】的情报机构彻底丢开不管?”